女性赋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化,还有助于改善家庭环境和促进儿童成长。那么,是什么因素推动了女性赋权和性别平等的实现?现有文献大多聚焦于西方社会中的女性赋权运动。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女性赋权的发展的研究大多依赖于个人回忆录、访谈或小样本调查,缺乏严谨的实证研究。本文以中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为背景,探讨了大规模人口流动和社会互动如何影响农村女性的地位和性别平等观念。
研究发现,知青的到来对农村女性在教育、就业、财务独立、婚姻自主、生育选择、政治参与等方面产生了积极显著的影响。具体来看,城市青年人口比例每增加两个百分点,农村女性中学毕业率提高了0.868个百分点,高中完成率提高了1.29个百分点,有效缩小了性别教育差距。此外,农村女性在正规就业和劳动供应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婚姻和生育决策上,知青的到来使农村女性更倾向于晚婚、少育,同时她们提出离婚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这些变化反映出农村女性在婚育决策的自主性增强。政治参与方面,与知识青年接触更多的农村女性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对公民参与政治和公民事务持有更积极的态度。研究进一步揭示,城市青年与农村女性之间的社会互动促使后者更倾向于寻求正式的就业机会、经济上的独立,并在面对生活挑战时展现出更高的自信心和风险承担意愿,并且期望的理想子女数量下降,这些变化与她们在教育、就业、婚姻和生育方面的决策行为演变呈现出一致性。
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知青到来如何通过学校内外的互动促进农村女性权利的提升。对于在知青到来时还处于小学学龄的农村女性而言,与知青教师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通过知识传授和价值观传播两个渠道提高了她们的人力资本和对性别平等的认知。对于那些超过初中毕业年龄的农村女性,她们和知青在田间劳作、日常生活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中互动,显著加快了女性赋权理念在农村女性中的传播。这种互动帮助这些农村女性突破了传统的农业角色的局限,提高了她们的正式劳动参与和政治参与,并形成了更多性别平等的理念,使她们在婚姻、生育和生活中更加独立自主地决策。此外,研究还发现,早期接触知青的农村女性,在中老年时期的主观幸福感和福利水平有显著提升,这体现在她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明显改善。
总体来看,本研究不仅为我们理解“上山下乡”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观念和女性赋权的深远影响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而且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也展示了人口流动和社会互动在推广性别平等观念和推动女性赋权方面的积极作用。
全文信息:
Liu, C., Lu, W., & Yuan, Y. (2024). The Quiet Revolution: Send-down movement and female empowerment in Chin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103379.
文章地址:
https://doi.org/10.1016/j.jdeveco.2024.103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