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选美
《选·美》栏目致力于深度观察评析美国大选,通过追踪选举动态,触摸真实的美国政治肌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选美

招聘感恩:既然无以为报,只有砥砺前行

选美  · 公众号  · 美国  · 2018-09-06 08:00

正文


最近收到各位志愿者的申请,

我才发现我们又一次低估了自己。


选·美最初只是我多年来的一个小小的执念:

要向中国读者介绍美国大选。


抱有类似想法的人应该很多, 但直到2015年,机缘巧合,在张潇冉的帮助下,我才和林垚、 华建平等新朋旧友们筹办了选·美。我们从知乎到澎湃、到网易、 到腾讯新浪等所有主流中文媒体,尝试了评论、出版、播客、直播、 圆桌、线下等各种办法,去打破这堵墙,偷来一点光。


我经常讶异选·美的队伍发展成这个模样,一个拥有四十多位博士、 覆盖所有公私藤校的百人团队恐怕放眼整个中文世界也不多见。但是中文互联网流量为王的生存法则,让我对我们的影响力还是不抱多少信心。


直到这次的招聘!


首先几乎人人都对

“对美国政治、法律方面非常感兴趣”

让我有了薪火相传的感觉。


多年微信公众号运营经验已经不是门槛,

为了进一步说明自己实力,于是出现了:

“在北大暑期学校上过西方当代哲学研究”

“短纪录片频道剪辑师......五年音频编辑经验”

“接过阿里巴巴市场信息部的一些项目”


而下面这段话让我直接有拜他为师的冲动:

“从高中接触BBC的In Our Time开始,收听兴趣由文化逐渐转向政治,包括英美国内政治, 中国政治和少量欧盟及国际政治。 目前常规收听的播客包括Talking Politics, New Statesman, LSE的社科类公开课,NPR, FiveThirtyEight, War on the Rocks以及其他主流媒体的政经新闻和政论播客, 外加Sinica的若干播客。 这其中的许多专业性内容令我感到难以理解, 因此一直在尝试了解和学习。我也会定期翻阅伦敦书评,新左翼评论 ,纽约书评等杂志上的政论类文章,以及尽力(但不太成功地) 追踪大陆/华人学者的相关动向”。


为了说明选·美对他们的帮助:

“很多独到分析为我的本科毕业论文提供了诸多灵感”(实用)

“在我数次濒临虚无主义的状态中找到对政治、法律话题的关注和兴趣”(玄乎)

“在【认识选·美】之前, 我可能会再三斟酌大学的专业,久久不能得出最终定论。但是, 在短短几个月之后,在申请季到来之际, 我决定以后在美国学习政治。”(这年头关注美国政治一定要有一颗坚强的心!)

“让我从一个完全不懂美国政治的人变得对这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育使命达成)


大家在申请中都谈到和选·美羁绊,

有“在某个参议院走廊的落地窗坐着,看完了你们的Paul Ryan小传”而结缘的;

有“第一次接触美国大选的选题”而认识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