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癌症,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绝症、死亡之类的词汇。因此,在这谈癌色变的时代,我们千方百计的想要逃开癌细胞的攻击。
但你可知,会诱发细胞癌变的致癌物质可能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黄曲霉素:发霉食物
黄曲霉素,我们也讲过多次了,它是目前发现的
最强致癌物之一
,毒性相当于砒霜的68倍,
1mg
即可致癌
。
有研究发现,黄曲霉素能
改变DNA的组成成分
,让DNA碱基中的鸟嘌呤(G)转化为胸腺嘧啶(T),从而主要诱发肝癌。
更关键的是,
28-38℃
的潮湿环境
中
很容易滋生黄曲霉素
,却要
280℃以上
的高温才能杀灭
,普通的煮沸消毒法对它几乎不起作用。
①霉变食物
,尤其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如馒头、面包、糕点等;还有包括花生、瓜子等坚果等,若储存不当或者囤积太久,很容易发霉、变苦,出现黄曲霉素。
②刮痕过多的砧板,开裂用久了的筷子。
③阴暗潮湿的地方
,像卫生间的墙角、浴帘、水龙头处也可能藏匿。
1、控好源头
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干果等宜在
低温干燥处储存
,
切忌大量囤积食物
;餐具注意
干燥及更换
;卫生间等潮湿的地方
多通风
等。
2、降低危害
多吃新鲜蔬菜
。新鲜蔬菜中的
叶绿素能抑制人体对黄曲霉素的吸收
,降低黄曲霉素中毒的风险。
苯并芘
高温烹调的食物和环境污染
苯并芘是多环芳烃中毒性最大的一种强烈致癌物,它可以
通过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的方法进入机体
。
虽然少部分会排出体外,但大多数还是会
经肝、肺细胞的氧化酶激活反应转化为数十种代谢产物
,继而可对基因造成损伤,增加细胞癌变的可能。
动物研究表明,长期吸入或吃进苯并芘,可
诱发肝癌、乳腺癌、膀胱癌、喉癌、消化道等多种癌症。
①高温烹饪的食物
。当油温
超过270℃
时,就会产生苯并芘。特别要注意,像
烧烤肥肉、鸡皮、羊排等油脂较高的食物
,苯并芘产生较多。
食物烤焦的部分
是苯并芘的聚集地,其含量可高达普通食物的
10~20倍
。
②环境污染
。比如汽车尾气中也会存在苯并芘,但80%以上都集中在 PM2.5颗粒上,它可以随颗粒一起进入人体,在人体的心肺系统扰乱人体的 DNA 正常功能。
③香烟
。烟草燃烧后可产生多达69种致癌物质,其中主要致癌物质是苯并芘,是焦油的主要成分。
①
多蒸煮
少煎炸、爆炒
;炒菜时
不要等油冒烟再下菜
;尽量选择
冷榨、高等级、少添加的食用油
。
②
尽可能的使用不粘锅。
实验
证明,相同烹饪条件下,不粘锅比不锈钢锅和铁锅用油更少,产生的苯并芘也相对更少。
③
出门时尽量戴口罩
,减少
有害物质呼入体内。
④
戒烟
,并尽量远
离
二手烟的伤害。
乙醛:酒精分解而来
最新研究表明,全世界
5.5%的癌症发生和5.8%的癌症死亡
与酒精有关。
大量数据和既往研究证明
,酒精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头颈癌、肝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等有直接关系
;同时
它极可能会引起胃癌和胰腺癌
。
酒本身并不算致癌物,但酒精中的
乙醇与唾液接触后会转化为乙醛
,而
乙醛属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划分的1类致癌物
。
乙醛能直接结合DNA,
导致DNA突变
,甚至导致
染色体变异
,也可以导致
体内细胞死亡
,诱发慢性炎症和细胞复制,增加癌变概率。
英国医学期刊的研究发现,即使少量喝酒,患癌风险也会增加。因此,最佳的选择是
完全不喝酒及含酒精的饮料。
槟榔果及其嚼物
我国的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区,很多人都有嚼槟榔的习惯,且目前中国有超过6千万人在食用槟榔成品,但如此受欢迎的槟榔,其实早在2003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
一级致癌物
;且2017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致癌物”完整清单,
槟榔果亦被列为一类致癌物
。
专家表示,
槟榔中含有大量的
槟榔素,具有细胞毒性
。
不仅如此,槟榔的纤维较为粗硬,容易
划伤口腔粘膜,刺伤牙龈
。久而久之
形成慢性磨损,引起粘膜病变,就可能诱发炎症,甚至引起口腔癌
。有数据显示,嚼槟榔者口腔粘膜病变的比例为
66%
,而不嚼槟榔者只有
1.5%
。
因此还在吃槟榔的人,应该
及时戒断
。
危险的加工肉制品
早在2015年的时候,
加工肉类
,包括香肠、火腿、腊肉等就被确认为
1级致癌物
,而
红肉类被认为是2A级致癌物
,即在动物试验中致癌证据充分,虽对在人类致癌证据还不够充分,但必须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