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一:寻找新的长坡厚雪,北交所成为并购新主阵地
系列二:北交所并购交易初露头角,活力及投资机遇待发掘
系列三:五新隧装拉开北交所并购大幕,首例发行股票并购项目
🌈文末研究合集 | 我们专注新三板、北交所研究10年🏆
北交所2025年并购策略
分析师:诸海滨 | S0790522080007
· 2013-2015年创业板并购热潮回顾: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并购周期三线并行
2013-2015年并购潮形成时中国的经济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这一转型不仅仅是速度的调整更是结构和动力的转换。这一时期的并购重组活动对于促进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张,以及实现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11月A股IPO的暂停也为并购重组提供了外部条件。在此期间,政府逐步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如并购重组政策的制定更加注重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鼓励行业内的强强联合。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在2013年初至2015年中的市场行情中,传媒和计算机行业的并购表现尤为显著。这一期间传媒、计算机、电子、通信行业的区间涨幅分别达到了356.3%、406.8%、211.1%和239.7%。作为并购潮主战场的创业板,也在并购潮带动下指数走出低谷,2013年-2015年在主要市场中表现较好。
· 北交所并购:天时地利人和兼备,成为跨年度投资主线
天时:在IPO节奏放缓的背景下,并购方式退出或成为中国股权市场退出方式的新机会,且对于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和市场生态的良性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北交所估值回归合理区间,一二级倒挂现象改善,有助促进换股并购等多元方式。
地利:北交所定位为主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北交所是更适合新兴行业企业的主阵地。
人和:2024年来政策大力支持并购重组,“并购六条”相关政策措施适用于北交所上市公司,且北交所等相关部门高频召开座谈会强调政策指引方向,体现监管层面的重视与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交所并购市场活力有望被加速激发。
· 北交所并购三大关注方向:资源优化整合、新质生产力、强链补链
(1)关注“蛇吞象”式并购,同一集团内优质资源整合为新机遇。案例:五新隧装公告拟收购同一集团内优质资产,标的包括曾试图IPO上市的企业,且收入规模大于五新隧装。(2)积极拥抱新兴行业,关注新质生产力行业。案例:佳先股份收购沙丰新材和英特美,上延产业链及光刻胶板块。(3)关注补链强链方向。强链:凯德石英收购沈阳芯贝伊尔,获冷加工技术,与自身的火加工产品形成互补,扩产并完善半导体产业布局。补链:佳合科技收购越南立盛,拓展海外区域生产布局,合并报表收入及利润获大幅增长。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发掘北交所未来潜在的并购重组标的:(1)关注实控人为央国企的北交所公司;(2)关注新质生产力企业并购整合;(3)关注同一实控人下有 IPO 被撤回或中止的企业,相关公司详情参见正文名单。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风险、政策变化风险、相关公司业绩下滑风险
01
以史为鉴:2013-2015年创业板并购潮行情回顾 回顾2013-2015年并购潮形成时,中国的经济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内需收缩,整体经济基本面相对较弱。同时,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变得尤为突出。2013年中国经济进入了重大转型期。这一转型不仅仅是速度的调整,更是结构和动力的转换,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转变。
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这一背景下,并购重组成为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重点传统产业的兼并重组,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1.2、 产业周期:产业结构升级,移动互联网时代带动TMT板块热潮 产业结构的演变不仅是消费结构升级加速的直接体现,也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持续推进的结果。2013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全球科技行业正处于一个上升周期,这一趋势为并购潮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在2013年初至2015年中的市场行情中,传媒和计算机行业的并购表现尤为显著。市场行情于2015年6月达到了顶峰,其中传媒、计算机、电子、通信行业的区间涨幅(统计区间为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分别达到了356.3%、406.8%、211.1%和239.7%。这一时期的并购活动不仅促进了行业的整合和创新,也为参与并购的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和市场竞争力。
并购重组是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策略和有效手段。在2013至2015年期间,创业板的并购活动最为活跃的领域是传媒行业,紧随其后的是计算机、生物医药和电子行业。这些行业在当时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它们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通过并购重组,这些行业不仅加强了资源整合,还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这一时期的并购重组活动,对于促进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张,以及实现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013-2015年,首次披露进行并购的企业中,中小市值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市值(以首次披露日为准)小于50亿企业占比54.1%,50-100亿的企业占比30.8%,100亿以下市值的企业合计占比84.9%,显示出中小企业在并购活动中的活跃度。
从被并购标的角度看,2013-2015年创业板并购标的的市盈率普遍在30X以下,其中市盈率在10至20倍之间的标的最多,占比约为40%。
1.3、 并购周期:IPO暂停,并购重组政策出台指明方向 2013至2015年间,创业板市场的并购热潮主要源于2012年11月A股IPO的暂停,这一政策的实施为并购重组提供了外在发展机遇。在此期间,政府逐步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旨在推动传统产业的兼并重组,以优化产业结构并提升发展质量。这些政策的实施,加上市场对并购重组业务增加的预期,为并购市场注入了活力,促使重点传统产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了结构调整和竞争力的提升。
2014年,我国并购重组政策的制定更加注重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鼓励行业内的强强联合以及大型企业带动小型企业的发展模式。同时,政策也对监管和审批手续进行了放宽,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企业兼并重组的效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甚至取消了审批流程,以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些政策的实施,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行业发展的协调和自律能力。
在2013至2016年期间,创业板公司的并购重组活动主要围绕横向整合、垂直整合以及多元化战略展开。这一时期,部分企业也以买壳上市为主要目的进行并购,尤其是在2013年和2014年。
这些并购活动旨在通过资源整合和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集中度。买壳上市作为一种特殊的并购动机,在当时政策较为宽松的背景下,为非上市公司提供了一种间接上市的途径。这些并购重组行为,不仅促进了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也为创业板市场的活跃度和整体发展质量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1.4、 2013年-2015年创业板成功并购案例回顾 从市场结构的角度来看,以并购为发展动力的行业通常包含多个高度专业化的细分市场,并存在一定程度的专业壁垒。企业为了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或突破发展的局限,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和增长点。
这些行业往往需要通过并购来跨越专业壁垒,避免从零开始建立品牌和市场份额的漫长过程。同时,并购也有利于企业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分散经营风险,从而实现持续增长和行业领先。
1.4.1、 中际旭创(300308.SZ):收购苏州旭创进入光模块领域,持续收购强链补链 2017年收购苏州旭创,主营业务核心向光通信行业转变
2017年,中际装备以发行股份的方式作对价28亿元收购苏州旭创,二者重组后正式更名中际旭创。在收购苏州旭创之前,中际装备主要致力于电机定子绕组制造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机制造业,特别是家用电器电机、工业用中小型电机、汽车电机等电机定子绕组的大规模自动化生产领域。然而,由于当年国内经济的持续下行对公司主营业务的装备需求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公司经营面临压力和挑战。
由于公司看好高端通信设备制造业务和光模块行业的发展前景,并且苏州旭创在国内光模块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经营业绩良好,中际装备通过收购的方式直接进入相关市场,实现多元化发展,由单一专用设备制造拓展为专用设备制造与高端通信设备制造业务并行。在收购之前,中际装备2011-2016年营业收入CAGR为-4.1%,收购之后中际旭创2017-2023年营收CAGR为28.7%。
2020年收购储翰科技,进一步实现产业协同
2020年,公司签署股权收购框架协议,以现金对价3.84亿元收购成都储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7.19%的股权,继续完善光模块领域布局。储翰科技同属于光通信行业,但中际旭创与成都储翰科技在主要产品的研发重点、生产制造流程、应用领域、客户基础以及市场覆盖范围等方面各有侧重,同时在供应链上存在重叠。通过整合,实现技术革新、客户资源的共享、规模化生产能力的提升、成本的有效控制、市场占有率的增长以及供应链的优化等协同效益,增强公司在全球数据中心和电信光模块市场的竞争力。
2023年收购君歌电子,拓展汽车光电子领域
2023年6月,中际旭创审议通过了收购重庆君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62.45%股权的议案,计划通过全资子公司智驰网联以增资及股权转让的方式收购君歌电子62.45%的股权,对价为3亿元。
君歌电子主营业务为超声波雷达、视觉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及车身控制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汽车光电子领域积累了较强的技术储备和市场资源,已取得比亚迪、上汽、广汽、长安、长城、东风等国内知名汽车厂的一级供应商资质并实现量产供货。2024年10月,君歌电子第1亿颗超声波雷达成功下线并交付给客户。
该收购旨在实现公司在汽车光电子领域新的业务拓展,并将公司在光通信领域的技术储备,通过君歌电子的市场渠道和客户资源加快推进如车载光互联、新一代激光雷达等汽车光电子新立品客户导入与量产,实现较好的产业协同效应。
1.4.2、 新宙邦(300037.SZ):通过收购实现横向拓展及开展电解液新业务 2014年收购瀚康化工,促进形成电解液添加剂行业规模效应
2014年7月,以自有资金人民币2796.80万元收购张家港瀚康化工有限公司76%的股权。瀚康化工是国内主要的锂电池添加剂供应商,主营产品有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此种功能添加剂有利于提高电解液的低温性能、改善电极 SEI膜性能、提高电解液电导率、改善电池安全性能与电解液循环稳定性,下游客户包括新宙邦在内的多家国内外从事锂电解液生产的龙头企业。
2014年收购海斯福,正式进入特种氟化学品领域
公司看好氟精细化学品产业的发展前景,于2014年收购海斯福100%股权,对价6.84亿元,其中,60%股权以现金支付,对价为3.42亿元;40%股权以发行股份支付,对价为3.42亿元。
海斯福主要从事六氟丙烯下游含氟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主要产品可分为含氟医药中间体、含氟聚合物助剂、含氟聚合物改性单体、含氟农药中间体以及其他含氟精细化学品5大类。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知名含氟医药企业、含氟聚合物企业、含氟农药企业。新宙邦通过并购海斯福,不仅进入了特种氟化学品领域,还依托海德福平台搭建,保证了四氟乙烯、六氟丙烯等关键原材料的供应,与海斯福产品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互补。该收购帮助新宙邦完成产业链的延伸,前瞻布局新能源产业含氟精细化工材料赛道,具有“补链”效果。
海斯福对新宙邦的业绩贡献较大,2021-2023年,海斯福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4、20.4和19.0亿元,净利润为3.9、6.1和7.4亿元,占新宙邦整体收入的比重为22.2%、21.1%和25.3%,占净利润的比重为29.9%、34.7%和72.7%。
2017-2018年收购巴斯夫中国及欧美地区电解液业务及苏州工厂
基于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的预期,强化公司电解液业务,公司于2017年收购了巴斯夫中国区电解液业务及苏州工厂,支付股权对价总额为1美元,并为标的公司应归还巴斯夫及其关联公司总额人民币21.33亿元的债务提供担保。此次收购标的为亏损公司,在过去几年中出现较大幅度的亏损,但是巴斯夫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方面积累了多项专利,本次股权收购有利于整合公司在锂电池电解液业务方面的技术资源,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在新能源产业链内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于2018年进一步收购巴斯夫欧美地区电解液业务,对价120万美元,本次收购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电解液领域的实力,扩大公司在高端锂电池功能电解液领域的市场份额,并且进一步加强欧美业务的拓展工作。
2022年通过海斯福正式收购盈石科技,拓宽公司有机氟化学品业务渠道
2018年,新宙邦以自有资金546万元人民币对外投资参股盈石科技,持有盈石科技33.663%的股权。2021年6月30日,将持有的盈石科技33.66%的股权转让给公司控股子公司海斯福。2022年6月,为充分利用盈石科技品牌影响力及营销能力,拓宽公司有机氟化学品业务渠道,实现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互补,进一步巩固公司有机氟化学品的市场领先优势,公司控股子公司海斯福拟以自有资金人民币1129.41万元购买盈石科技51.337%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海斯福持有盈石科技85%股权,成为盈石科技的控股股东。2023年3月,盈石科技更名为海斯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盈石科技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应用开发及市场销售能力,是一家以含氟精细化工产品及解决方案为主,集产品开发、应用开发和市场销售为一体的含氟精细化学品服务型公司。作为一家专业的电子化学品材料供应商,盈石科技通过提供从产品开发到应用开发,从设备配合到工艺配合的综合解决方案,积累了一批行业内知名客户资源,其中成功开发了精密清洗领域、半导体冷却领域、发泡保温领域全球领先客户。该次收购旨在利用地区的人才、信息和服务等资源优势迅速扩大公司有机氟化学品区域销售规模,逐步丰富高性能有机氟化学品的产品结构,并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且交易前,新宙邦向盈石科技采购有机氟化学品原材料,通过控股子公司海斯福向盈石科技销售有机氟化学品,公司与盈石科技之间存在关联交易及同业竞争问题。交易完成后,可解决公司与盈石科技的日常关联交易事项并防止同业竞争问题。
综上,目前新宙邦已形成以半导体化学品、电容化学品、电解液和有机氟化学品为主的四大业务平台,通过不断收购优质标的,公司实现电解液业务的快速市场拓展和加速出海,以及进入前景广阔的氟化工业务打开第二收入增长曲线,减少对传统周期性业务的依赖,为公司重铸盈利空间。
02
当前北交所对外并购具有如下特点:(1)强链补链为主要目标,目标公司业务与公司主营业务存在整合协同的关系;(2)现金并购为主要形式。
聚焦核心产业链,产业协同成为北交所公司并购重组的主要目标,成功案例涌现。在当前北交所的收购案例中,大部分公司目前收购的目标都是与核心业务展开协同、拓展海外市场以及产业链整合。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北交所公司来说,并购可以帮助快速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和优化,通过收购具有互补性的业务,企业能够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寻求进入新兴行业或市场的企业,并购是一种高效的途径,能够帮助企业快速站稳脚跟,抓住行业发展的先机。总的来说,通过并购,北交所公司可以进入新的市场或获取新的客户群体,从而开辟额外的收入来源。
北交所也存在股权被收购案例,此类股东进入后多会给北交所公司带来管理或者业务上的资源。并且国资并购活跃度再起,截至2024年11月29日,北交所拥有两起国资收购案例,分别为湖北交投集团收购微创光电23.08%的股权,以及湖北乡投集团收购润农节水18.01%的股权。
在此类被并购事件中,并购后上市公司控制权已发生或将会发生变更的有四起,分别为润农节水、微创光电、恒拓开源和同辉信息。
2.1、 天时:新质生产力是重点产业发展方向,IPO放缓并购热度上升 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涵盖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最早是2023年9月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提出。总书记当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随后,包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省经济工作会议中,“打造或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都是任务重点。
IPO的排队企业亟需寻找出路
自证监会2023年8月27日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827 新政”)以来,全市场终止IPO的企业有507家。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计算机、专用设备、软件、医药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具备充分的尽职调查、详实的数据及良好的财务表现,为上市公司并购提供了丰富且高质量的项目库。
827新政后,沪深交易所2024年上半年仅有34只新股上市,与2023年同期的131只相比明显减少。随着新“国九条”的颁布,沪深交易所也提升了相应板块的上市条件,IPO审核进一步趋严。截至2024年11月29日,共有280家公司在IPO审核申报(审核状态不包括终止与未通过)。
在IPO放缓的背景下,并购方式退出或成为中国股权市场退出方式的新机会,且对于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和市场生态的良性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清科《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3946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9.6%,其中通过被投企业IPO方式退出案例共2122笔,同比下降21.3%,并购退出案例共243笔。相比之下,根据Pitchbook统计,2023年美国股权投资市场有95%的退出案例是通过并购类退出的方式(统计口径为并购+股权转让+回购)实现的,因此并购退出的占比在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北交所估值回归合理区间,一二级倒挂现象改善
尽管现金并购作为主流方式持续发挥着其直接、高效的优势,长远来看,换股并购是一种更为灵活且潜力较大的并购模式。先前,换股并购在北交所尚未广泛采用,主要归因于市场对于北交所上市公司估值的普遍偏低,导致换股交易在经济效益上显得不够吸引人,一二级市场倒挂成为阻碍因素。
当前,北交所估值水平逐步回归相对合理区间。截至2024年11月29日,北证A股整体PE TTM(剔除负值)为43.3倍,低于科创板(51.6倍),高于创业板(37.4倍)。
截至2024年11月29日,北交所上市公司的PE TTM大部分集中在20~60倍之间,100倍以上的公司有47家。
2.2、 地利:北交所是更适合新兴行业企业的主阵地 北交所定位为主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交所作为专精特新“主阵地”,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1+N+X”政策框架的重要构成,专注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北交所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8家,数量占比57.81%。横向比较上,北证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占比仅次于科创板的66.55%。
按照行业来看,北交所上市企业中机械企业中77.61%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防军工、通信、有色金属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比例达到100%。
研发支出方面,2023年北交所企业平均研发支出为3445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4.94%,与创业板水平(5.01%)较相近;科创板企业研发支出占总营收比例最高,达到11.16%。
截至2024年11月底,北交所自开市以来,上市公司累计披露了130单购买资产的公告。目前来看,北交所公司并购案例中,现金收购是并购支付中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刚上市不久拥有充沛的现金,是当前支撑北交所公司及时把握并购机遇的重要前提条件。截至2024年三季报,北交所公司共有110家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在1亿元以上,占比约为42%,可见北交所较多公司现金较为充裕,有利于把握并购机遇。
根据A股上市公司整体的情况来看,2010年以来,重大资产重组的支付方式以现金和股权支付为主,2013-2015年的并购潮中,股权支付比例较高,而2021年起,现金支付的比例进一步提升。
2.3、 人和:并购六条激发并购市场活力,北交所座谈会传递政策支持 2024年以来,并购重组相关政策透露的方向为:
(1)政策倾向于激励上市公司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并进行行业内的并购活动。
(2)以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作为并购的先锋力量,尤其支持创新型和创业型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资源整合。
(3)政策在估值和盈利能力方面展现出更大的灵活性致力于优化并简化小规模并购的审核流程。
(4)鼓励通过发行定向可转债来进行并购支付,并探索实施股份对价的分期付款方式。这些政策方向体现了监管机构促进市场活力、支持企业创新及增强市场效率的意图。
从市场走势来看,“并购六条”发布后,重组指数显著跑赢上证指数,超额收益显著。
2024年10月25日,北交所举办券商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座谈会。北交所表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要求,发挥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推动提高企业运用并购重组工具的能力,促进提高北交所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2024年11月27日,北京证监局与北京市委金融办联合举办北京辖区并购重组座谈会,为深入贯彻落实新“国九条”要求,稳步推进“并购六条”在首都资本市场落实落地,搭建上市公司与未上市企业、并购基金等相关主体的对接平台,激活首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活力,推进首都经济发展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
对于北交所的上市公司而言,政策层面的积极作为对于推动公司并购活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购六条”相关政策措施适用于北交所上市公司,也可以收购有助于补链强链、提高关键技术水平的优质未盈利资产,这样灵活、有效的制度安排,对于提升并购重组质效,促进上市公司转型升级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并购重组可能会成为北交所市场保持活跃的新动能。从北交所对外并购的角度来看,聚焦核心产业链,专注于与自身核心业务相匹配的领域,通过精准的并购来加强在特定产业方向上的竞争力,深化产业协同并购战略,为北交所公司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北交所被并购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证监会明确表示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进行并购重组,这包括跨行业并购、补链强链和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未盈利资产收购等,引导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另一方面,北交所的新质生产力公司在产业链的细分领域拥有较强的“专精特新”竞争力,往往在目标为强链补链的在并购中能吸引更多的关注,成为优秀标的。
并购重组工具是企业注入优质资产、出清低效产能、提升投资价值的重要举措,在政策支持以及指引下,北交所公司或能通过并购重组交易拓展边界、整合资源、提升公司质量。在新质生产力领域占据优势的北交所公司,不仅拥有向外扩张、并购其他企业的强劲动力,同时也因其卓越的市场表现和增长潜力,成为理想的并购对象。
我们认为,在北交所公司并购的趋势方向上,应重点关注:(1)同一集团内优质资源整合;(2)新质生产力行业外延并购;(3)“强链补链”扩张版图式并购。
2.4.1、 关注“蛇吞象”式并购,同一集团内优质资源整合为新机遇 “蛇吞象”式并购通常指的是市值较小的公司收购市值较大的公司,在过去的案例中,普遍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如均是上市公司收购实控人旗下资产、上市公司自身盈利能力不佳、标的公司曾试图IPO上市等。随IPO的逐渐放缓,资产注入或成为部分 IPO 撤回或中止企业的另一融资手段。
五新隧装:集团内部资源整合,产业协同助力“强链补链”
2024年11月25日,五新隧装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五新重工股东所持有的五新重工100%股权、收购兴中科技股东所持有的兴中科技100%股权。这也是“并购六条”发布后,北交所上市公司启动“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首单项目。
五新隧装目前专业从事隧道施工与矿山开采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此次收购五新重工和兴中科技(兴中科技的主要资产为控股子公司五新科技),两家标的公司均展现出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公司具有一定的产业协同性,具有“强链补链”的效果。此次并购属于集团内部资源整合,五新隧装与五新重工同为五新投资的控股子公司,五新投资执行董事为五新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
五新重工是以港口码头高端智能起重设备设计制造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特种设备起重机械制造A级生产许可证和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主要产品有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钢结构桥梁工程等,占据湖南省内80%以上市场份额,广泛应用于长江、珠江、淮河等流域港口码头和长沙地铁等重点工程。
五新科技是交通基建专用设备与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路桥施工专用装备及建筑安全支护一体化服务的研发与创新,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建筑等大型央企,以及浙江交工、上海城建、四川路桥、贵州路桥、湖南路桥等大型地方国企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五新科技曾于2023年申报过上交所IPO,2021-2023H1,其营业收入分别为10.42/12.61/7.8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9/1.80/1.43亿元。同向对比来看,五新科技的收入及盈利情况要优于五新隧装,因此本次并购属于“蛇吞象”式并购,此次并购不仅有望增加五新隧装的收入和利润,还有望显著提高其持续盈利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动力。
2.4.2、 积极拥抱新兴行业,关注新质生产力行业 对于寻求进入新兴行业或市场的企业,并购是一种高效的途径,能够帮助企业快速站稳脚跟,抓住行业发展的先机。
佳先股份:收购沙丰新材和英特美,上延产业链及光刻胶板块
2011-2019年,佳先股份主营产品为β二酮类的DBM和SBM,2020年12月,佳先股份完成对安徽沙丰新材料有限公司67%股权的收购,进入硬脂酸盐生产板块。2023年10月,公司又用现金购买蚌投集团实际控制子公司蚌埠中实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持有的英特美30%股权,进一步布局光刻胶板块。
沙丰新材料主营业务为脂肪酸盐、脂肪酸酯产品及其混合物的研发、生产、应用、销售及技术服务。2021-2023年,沙丰新材料收入分别占公司总营收55.4%、67.0%、63.4%,净利润分别占公司总体净利润的22.0%、18.9%、4.0%(2023年沙丰新材料净利润下降原因系竞争加剧导致产品销售均价同比下滑较大所致)。2021年起,佳先股份由于此次收购,硬脂酸盐板块营收占比快速提高,2020-2023年硬脂酸盐营收占比分别为14.9%、54.6%、67.2%、63.4%。
2023 年,佳先股份收购母公司(蚌投集团)的实控子公司英特美30%股权,旨在加速布局新赛道及加速集团内部资产整合。英特美的产品对乙酰氧基苯乙烯是制造KrF和EUV半导体光刻胶的核心原材料,拥有较大技术壁垒。目前英特美加快推进年产700吨电子材料中间体项目建设,主要建设对乙酰氧基苯乙烯和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两个产品生产线及配套工程。其中,对乙酰氧基苯乙烯可用于合成光刻胶主要成分聚对羟基苯乙烯;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光稳定剂之一,是高性能显示器添加剂、化妆品添加剂主要原料之一。
聚焦核心产业链,产业协同成为北交所公司并购重组的主要目标,成功案例涌现。在当前北交所的收购案例中,大部分公司目前收购的目标都是与核心业务展开协同、拓展海外市场以及产业链整合。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北交所公司来说,并购可以帮助快速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和优化,通过收购具有互补性的业务,企业能够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强链:凯德石英收购沈阳芯贝伊尔,扩产并完善半导体产业布局
凯德石英主营石英仪器、石英管道、石英舟等石英玻璃制品,产品覆盖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领域、光伏太阳能领域。2022年下半年,凯德石英收购沈阳芯贝伊尔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70%股权,交易价格6100万元,2022年10月实现并表,芯贝伊尔主营业务为国内半导体设备制造厂商、LED外延及芯片生产基地、微电子公司研发及生产石英制品。
通过这次并购,凯德石英能够利用芯贝伊尔在冷加工领域的技术优势,与自身的火加工产品形成互补,从而提供更全面的石英制品解决方案,并有助于凯德石英在半导体行业的布局更加完善,不仅提升了公司服务现有客户的能力,也为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和增长点提供了动力。2023年,凯德芯贝营业收入7171.04万元,净利润2001.89万元,占凯德石英公司整体的比重分别为27.6%、46.8%,可见其对于凯德石英收益能力的贡献。
补链:佳合科技收购越南立盛,拓展海外区域生产布局
2024年,佳合科技收购越南立盛26%股权,现金对价4498万元,交易完成后合计持有越南立盛51%的股权,纳入合并报表。
佳合科技主营业务为纸质包装与展示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越南立盛主营业务与佳合科技相同。随着全球制造业重心逐渐向成本效益更高的地区如东南亚转移,越南印刷包装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一趋势下,供需两端均实现了显著的增长。目标公司凭借其在包装设计、方案优化、工艺设定、印刷生产、供应链管理和产品配送等方面的全面服务能力,发展前景良好。此次收购有助于佳合科技实现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拓展越南市场纸质印刷包装业务生产布局,同时增厚公司营收和利润。
2024年半年报越南立盛并表,佳合科技报表收入及利润获大幅增长。2021年起,佳合科技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连续两年下降,2024年半年报越南立盛并表后,公司2024H1营业收入2.4亿元(+78.29%),归母净利润2152.24万元(+92.35%)。2024Q1-Q3,公司营业收入4.6亿元(+116.8%),归母净利润3198.79万元(+76.39%)。
03
根据上文的分析,北交所并购已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利好时期,并购或为跨年度投资主线。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发掘北交所未来潜在的并购重组标的:(1)关注实控人为央国企的北交所公司;(2)关注新质生产力企业并购整合;(3)关注同一实控人下有 IPO 被撤回或中止的企业。
关注实控人为央国企的北交所公司
央国企的并购重组往往脱胎于“自上而下”式的布局和筹划,意在整合集团内部资源,解决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等问题,实现提质增效。央国企背景的企业在资源整合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这有助于它们在并购重组中整合各自的业务资源,同时也为行业的整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此外,该类企业基于其国资背景,面临着国家审计、国资委监管等系统性的制度规制,这能够提高国有企业对超额商誉的控制能力。
关注新质生产力企业并购整合
“并购六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的出台旨在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行业需要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产业升级和资源整合,以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并购重组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关键技术、市场渠道,加速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
北交所内属于新质生产力行业的标的较为丰富,集中于新能源汽车、氢能源、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
关注同一实控人下有 IPO 被撤回或中止的企业
同一实控人下有IPO被撤回或中止的企业,未来或存在资产注入的预期。资产注入或成为部分 IPO 撤回或中止企业的另一融资手段,因此我们筛选2019年以来同一实控人下有 IPO 撤回或中止的企业(具体包括终止(撤回)、终止注册、中止审查、终止审查、终止(审核不通过)五种类型),且被撤回企业所属行业与同一实控人下的北交所企业较为一致的公司,未来或存在资产注入的预期。
04
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风险、政策变化风险、相关公司业绩下滑风险
开源北交所研究团队专注北交所,新三板,科技新产业、专精特新、新质生产力研究。连续多年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水晶球奖最佳新三板北交所研究、上证报最佳分析师、中证报金牛奖、Wind金牌分析师、21世纪金牌分析师、第一财经最佳分析师等荣誉。
👉2024年21世纪金牌分析师北交所研究第一名
👉2024年Wind金牌分析师最佳北交所研究机构
👉2023年新财富最佳北交所公司研究团队第一
👉2016-2022年水晶球奖北交所最佳分析师公募榜/总榜 双第一
👉2016-2017年金牛奖新三板研究第一名
👉2015-2016年新财富最佳新三板研究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