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通医讯
海通医讯,专业创造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肿瘤资讯  ·  【前沿进展】揭秘EGFR突变肺腺癌分子亚型的 ... ·  10 小时前  
肿瘤资讯  ·  2025 ELCC ... ·  10 小时前  
drpei  ·  团购 | ... ·  昨天  
姑苏晚报  ·  罕见!国内一地确诊 ·  2 天前  
姑苏晚报  ·  罕见!国内一地确诊 ·  2 天前  
火石创造  ·  1月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分析及Top30项目(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海通医讯

【海通医药4月月报】集采稳步推进,关注一季报净利润高增长个股

海通医讯  · 公众号  · 医学  · 2019-03-31 14:58

正文

部分基药及创新药品种有望受益于国家医保目录调整。 3 13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 2019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调整内容及工作程序。相对于 2016 年医保目录调整(针对 2009 年版)而言, 2019 年医保目录调整(针对 2017 年版)频率显著加快,调整机制更完善。我们认为部分基本药物(尤其是医保目录外药品)、癌症及罕见病药,慢病用药品种有望获益,在创新药方面,建议关注恒瑞医药(吡咯替尼、硫培非格司亭)、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歌礼制药(达诺瑞韦)等。

国产创新药需走差异性路线。 参考美国医保及药品定价体系,在降价控费、国家医保费用整体趋紧的趋势下,如果中国的创新药要维持一定的 IRR ,我们认为其需要走差异化路线,引入其他支付方,如增加更多商保,让其覆盖多个大病种等。同时,从药品价格、生命周期看,国产创新药收益率仍可观,且由于欧美国家与我国的疾病谱相差较大,我们在部分疾病领域的临床需求需要国内新药来满足。另外,由于支付能力有限以及药品价格不会像美国那么高,因此国产创新药研发若集中在大领域,大病种,仍然有较大市场空间,我们对国产创新药未来保持乐观。

集采稳步推进,推荐一季报净利润高增长个股。 集采各地稳步推进,关注联动情况。正值年报一季报披露期,我们建议短期内关注政策相对免疫及一季报利润高增长个股: 1 )非药、消费类龙头公司,包括连锁医疗服务、药店(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益丰药房、老百姓),消费类属性较强标的(鱼跃医疗、片仔癀); 2 )短期降价压力较小、具备品种持续兑现能力的创新药企和 CRO/CMO 板块(恒瑞医药、泰格医药、药明康德); 3 )趋势向好的细分行业公司(我武生物)。

海通医药 3 月组合平均上涨 10.5% 2019 3 月月度组合:恒瑞医药、泰格医药、通策医疗、药明康德、爱尔眼科、益丰药房、我武生物、鱼跃医疗、恩华药业、老百姓(排名不分先后)。医药板块上涨强劲,海通医药 3 月组合平均上涨 10.5% ,同期全指医药上涨 11.0% ,跑输医药指数 0.5 个百分点。其中收益靠前的有通策医疗( +19.7% )、泰格医药( +17.9% )和我武生物( +14.9% )等。

海通医药 19 4 月组合: 恒瑞医药、泰格医药、药明康德、我武生物、片仔癀、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益丰药房、老百姓、鱼跃医疗。 (排名不分先后)。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达预期,医保控费加剧风险,估值波动的风险。


1. 医药行业 观点

1.1 行业看

1.1.1 部分基药及创新药品种有望受益于国家医保目录调整

3 13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 2019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http://t.cn/EMTA7gz ),明确调整内容及工作程序, 1 )药品目录调整涉及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三个方面:调入的西药和中成药应当是 2018 12 31 日(含)以前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上市的药品。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急救抢救用药等;中药饮片采用准入法管理,国家层面调整的对象仅限按国家药品标准炮制的中药饮片。 2 )药品目录调整分为准备( 2019 1-3 月)、评审( 2019 4-5 月)、发布常规准入目录( 2019 6 月)、谈判( 2019 6-7 月)、发布谈判准入目录( 2019 8 月) 5 个阶段。

医保目录调整频率显著加快,调整机制更完善。 相对于 2016 年医保目录调整(针对 2009 年版)而言, 2019 年医保目录调整(针对 2017 年版)频率显著加快,调整规则细化(分类调整),专家评审机制更完善,调整路线与时间更明确,有利于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的逐步形成。

医保目录内药品限定适应症报销,核心适应症进入医保更重要。 本次调整中,调入医保目录的西药和中成药应当是 2018 12 31 日(含)以前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上市的药品,这意味着 2019 年后获批的新药将无法在本次调整中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我们认为,对于创新药来说,首次获批上市并进入医保固然重要,但医保目录内药品均限定适应症报销,若首次获批的适应症并非核心适应症,市场空间有限,获批上市与进入医保先后对竞争格局影响有限,核心适应症能否更快地获批并进入医保才更为重要。

部分基药及创新药品种有望获益。 本次医保药品调入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急救抢救用药等,同时强调“对于 2018 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医保目录外药品,提请咨询专家予以重点考虑”、“在甲乙类别调整过程中,优先考虑基本药物”。我们认为部分基本药物(尤其是医保目录外药品)、癌症及罕见病药,慢病用药品种有望获益,后续需关注具体品种调入 / 调出对同类药及公司的影响、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衔接及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的形成等。其中在创新药方面,建议关注恒瑞医药(吡咯替尼、硫培非格司亭)、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歌礼制药(达诺瑞韦)等。

1.1.2 中美药品价格可比有限,国产创新药需走差异化路线

4+7 ”集采对医药行业产生巨大影响,近期我们连续发布四篇深度《囚徒困境的症结》、《一张典型的药企收入利润表剖析》、《“ 4+7 ”后国产创新药会受到影响吗?》、《中美药品价格可比吗?——美国医药市场启示录》,期望以 3-5 年甚至更长的维度去判断行业未来。

中美医保与药价体系差异极大,绝对价格可比之处有限。 中国医保体系与美国有极大的不同:中国实行广覆盖的全民医保制度,医保与个人支付能力较弱,整体医疗水平偏低。而美国以商业保险为主体,医保制度完善全面,支付能力较强,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此外,中美药品定价与流通体系差异极大。美国的创新药定高价、仿制药完全市场竞争自由定价、美国政府不直接干预药品定价、且可同时对多个药品一揽子议价。从这个角度看,中美药价的绝对值并不可比。我们认为,以美国某种药物的药价与中国比较,得出中国药价虚高的结论是有失偏颇的。同样,无论从何种途径获得的美国药价,若与中国药价绝对值做比较,从而得出中国降价的底线也是不合理的。中国药价的国际 比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命题,而美国药品流通与定价体制与中国又有极大差异,需要考虑因素很多,不能单一按照绝对值进行比较。

对于国产创新药,若要维持一定收益,需走差异化路线,引入其他支付方。 在降价控费、国家医保费用整体趋紧的趋势下,如果中国的创新药要维持一定的 IRR ,需要走差异化路线,引入其他支付方,如增加更多商保,让其覆盖多个大病种等。同时,从药品价格、生命周期看,国产创新药收益率仍可观,且由于欧美国家与我国的疾病谱相差较大,我们在部分疾病领域的临床需求需要国内新药来满足。另外,由于支付能力有限以及药品价格不会像美国那么高,因此国产创新药研发若集中在大领域,大病种,仍然有较大市场空间,我们对国产创新药未来保持乐观。

对于国产仿制药,品种大+品种多+速度快+成本低,未来平台化研发生产是趋势。 一致性评价、集采等是中国医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伴随着产能的出清,拥有丰富产品梯队、快速研发和生产能力、长期成本优势及质量优势的仿制药企业将胜出。而选择专利期临近的新品种进行仿制时,需精选领域景气度高、竞争格局良好的品种,快速仿制,通过打时间差来进行竞争。除此之外,我们认为仿制药取胜的关键在于运作平台,目前国内大多数仿制药企业还是专注个别品种单打独斗,忽略平台的重要性,注重技术,不注重合规。参考美国经验,在仿制药盈利能力长期下行的趋势之下,必然产生大量的企业破产 / 合并,“品种大 + 品种多 + 速度快 + 成本低 + 平台化研发生产”是未来仿制药巨头的必备条件。

1.1.3 集采稳步推进,推荐一季报净利润高增长个股

根据人民日报, 3 18 日第一张“ 4+7 ”药品处方在厦门诞生;根据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 3 20 日上海市执行集采;根据西安市人民政府网, 3 25 日起西安全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执行国家集采结果,“ 4+7 ”集采各地稳步推进,关注联动情况。正 值年报一季报披露期,我们建议短期内关注政策相对免疫及一季报净利润高增长个股: 1 )非药、消费类龙头公司,包括连锁医疗服务、药店(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益丰药房、老百姓),消费类属性较强标的(鱼跃医疗、片仔癀); 2 )短期降价压力较小、具备品种持续兑现能力的创新药企和 CRO/CMO 板块(恒瑞医药、泰格医药、药明康德); 3 )趋势向好的细分行业公司(我武生物)。

1.2 2019 4 月组合

结合个股基本面情况,我们给出的 2019 4 月组合为: 恒瑞医药、泰格医药、药明康德、我武生物、片仔癀、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益丰药房、老百姓、鱼跃医疗 (排名不分先后)

2 . 201 9 3 月组合回顾

2.1 海通医药 2019 3 月月度组合表现

2019 3 月月度组合:恒瑞医药、泰格医药、通策医疗、药明康德、爱尔眼科、益丰药房、我武生物、鱼跃医疗、恩华药业、老百姓(排名不分先后)。医药板块上涨强劲,海通医药 3 月组合平均上涨 10.5% ,同期全指医药上涨 11.0% ,跑输医药指数 0.5 个百分点。其中收益靠前的有通策医疗( +19.7% )、泰格医药( +17.9% )和我武生物( +14.9% )等

2.2 近期市场表 :3月医药板块跑赢上证综指

3 月份医药板块指数大幅上涨。 3 月全指医药指数上涨 11.05% ,同期上证综指上涨 5.09% ,医药指数大幅跑赢上证综指 5.95 个百分点。年初至今,全指医药指数上涨 30.52% ,上证综指上涨 23.93%

2.3 个股市场表现

3 月份医药板块涨幅排名前 20 的公司为:启迪古汉、龙津药业、紫鑫药业、常山药业、济民制药、哈药股份、健友股份、尔康制药、昆药集团、誉衡药业、吉药控股、莱美药业、亚太药业、华仁药业、嘉应制药、长春高新、天目药业、国新健康、康泰生物、润达医疗。涨幅前 20 标的大部分上涨 40% 以上,主要是生物制品、中药、原料药等细分领域等标的

2.4 估值水平

目前医药板块按2月28日收盘价计算的动态PE(TTM)为28.9倍(剔除负值),不含原料药为29.1倍。我们认为目前医药板块估值回升,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

医药板块相对于全部A股的溢价水平自2010年以来一直呈现高位水平,2014年以来,溢价率稳定下降,当前相对溢价率106.92%。

3. 医药行业及个股动向

3.1 国家版集采配套措施意见出台,明确医保支付标准调整路线

事件: 3 5 日,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发布《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医保配套措施的意见》,主要内容如下:

2019 2 21 日,经戈谢病、庞贝氏病特效药医保准入谈判小组与相关药品生产企业谈判,确定了戈谢病特效治疗药注射用伊米苷酶(商品名:思而赞)和庞贝氏病特效治疗药注射用阿糖苷酶α(商品名:美尔赞)的医保支付标准。注射液 400 单位 / 瓶的思儿赞医保支付 20700 / 瓶,注射液 50mg/ 支的美儿赞医保支付 5306.3 / 支。

点评:

国家版与上海版配套措施均是短期过渡期行为,对产业整体影响差异不大,应关注医保支付标准调整完成的长期影响。 上海医药阳光采购网于 2 19 日发布《关于本市做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价高药”在梯度降价或限价后,药品自负比例提高 10% (基本药物和医保甲类支付的药品)或 20% (其他药品)。经我们测算,国家版配套措施中,非中选品种的自负比例总体比上海版略高,但由于上海提高自负比例建立在梯度降价或限价的基础上,同一药品在上海的实际自负金额决定于降幅

1 )对于价差> 2 倍的品种,调低医保支付标准与此前国务院 2 号文的政策思路一致。同时在 25 个集采品种中,大部分降价幅度超过 50% ,故未中选品种的价差多在 2 倍以上,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品种受到影响主要在此,经我们测算,自负比例为 51% (与价格无关);

2 )对于价差< 2 倍的品种,调整一步到位,直到集采中选价,实际上非中选品种价差< 2 倍的品种占少数,经我们测算,自负比例约在 30%-65% 之间;

3 )对<中选价、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其支付标准的调整方式亦与此前政策思路一致,上市公司受影响品种有限。

政策逐步稳定推行,整体利好中标企业。 总体而言,该政策通过定义“价差较大”为 2 倍以上,对医保支付标准调整与过渡进行明确与细化,思路与此前国务院 2 号文保持一致。我们认为,无论是国家版还是上海版的配套措施,即使细节方面有所差异,但均是探索医保支付标准的短期过渡期行为,不改变以集采中选价作为医保支付标准的最终结果,对产业整体影响差别不大,应关注医保支付标准调整完成后对产业的长期影响。因此,我们认为集采政策将逐步稳定推行,整体利好中选企业,后续需观察政策执行及价格联动情况,关注信立泰(氯吡格雷)、京新药业(瑞舒伐他汀、氨氯地平、左乙拉西坦)、科伦药业(艾司西酞普兰)等

3.2 药明康德2018年年报点评: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全产业链优势保障行业领先

事件: 3 22 日晚药明康德发布 2018 年报:全年营业收入 96.14 亿元,同比增长 23.80% ,归母净利润 22.61 亿元,同比增长 84.22% ;扣非归母净利润 15.59 亿元,同比增长 59.18% ;经营性现金流 16.40 亿元,同比下降 8.54%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 26.93 亿元,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 3.32 亿元。拟向全体股东按每 10 股派发现金股利 5.80 元(含税),每 10 股转增 4

点评:

国内收入占比大幅提高,公允价值增长贡献利润增量。 国内新药市场快速发展,带动国内 CRO 市场高度景气, 2018 年公司来自国内客户收入 24.45 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24.32 亿元),收入占比 25.4% ,相较 2017 年的 19.7% 大幅提高。国内客户收入中,临床前 CRO 服务收入 15.70 亿元, CDMO/CMO 服务收入 4.08 亿元、临床及其他 CRO 服务收入 4.54 亿元。全年投资标的公允价值增加 6.16 亿元,主要来自于投资的 Unity Biotechnology 以及 Hua Medicine 等企业的价值变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对当期利润影响 5.46 亿元,考虑到 2018 年的高基数,我们预计公允价值变动可能会导致公司 2019 年业绩波动

临床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