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依旧凉爽的夏季微风中,2017年不知不觉已过半。回望上半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轨迹,“供给侧改革”、“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等词汇,逐渐从政府层面上的顶层设计,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词。
7月18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上述热词,正转换为发展新动能,助推全省GDP增速自2002年以来,连续14个年度保持两位数增长。
和记者一起看看下面5个数字,
解锁贵州上半年“经济密码”——
经济现象:
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732.35亿元,同比增长10.4%,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解码:
两位数增长,背后是经济运行态势稳。
上半年,全省就业人数稳步增加、物价运行总体保持稳定。
两位数增长,背后是经济增速快、进度快。
主要指标增速快于全国,居全国前列。上半年,全省农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电信业务总量增速均居全国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居全国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第3位。
主要指标完成进度快,是近年来最好水平。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成绩,创造了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统计数据以来,近25年最快完成进度。此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进度,均超过近七年最好水平。
两位数增长,背后是发展质量效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除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城乡居民收入“三个口袋”保持较快增长外,全省还加快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促进能源消费逐渐由“高耗低效”向“低耗高效”模式转变。
产业发展逐渐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农业发展“接二连三”,蔬菜、食用菌、水果、中药材等产量大幅增加,工业产业链进一步延长。
上半年全省完成营造林473万亩,持续实现山青水绿天蓝地净的生态环境。
经济现象:
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25.78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
解码:
在狠抓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和“大比武”的同时,贵州省坚持质量兴农,以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大省为目标,组织实施了贵州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
上半年,全省新增“三品一标”认证面积60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产地面积达到2127万亩;新增认证优质农产品5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8个,绿色农产品“泉涌”势头逐渐形成。在“泉涌”行动带动下,贵州特色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
经济现象: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66.40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0.3个百分点,自2015年10月以来20个月后重回两位数增长。
解码: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以及“双培育”行动计划,着力改造提升现有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企业效益有效提升。
在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下,煤炭、电力等支柱行业焕发新活力。加速培育工业增长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衔接。上半年,全省四大新兴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220.6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8.0%提高到9.3%。
经济现象:
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0.1个百分点。
解码:
贵州正坚持以大数据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服务社会民生事业。
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活力凸显;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快速渗透到传统产业领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模式与传统领域加速融合,促进消费方式不断转变,网购、快递、移动支付等线上消费高速增长。
经济现象: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抽样调查,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4元,同比增长10.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解码:
推动“百姓富”的道路上,贵州一直在努力。
通过精准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加大扶贫政策性保障,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改变落后面貌,过上幸福生活的动力和热情持续得到激发,各种相应的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上半年农民经营净收入增长9.6%,其中从事第三产业经营得到的收入增长26.4%,务工得到的工资性收入增长9.9%。
各种就业创业政策继续落实到位,城乡低保标准大幅提高,离退休金标准继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继续推进了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福祉的增进。上半年,城乡居民养老金及离退休金分别增长9.6%和13%,政策性惠农现金补贴分别增长12.3%和4.5%,从政府、部门及社会得到的实物和服务分别增长47.8%和1.2倍。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居民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贵州城乡居民消费意愿增强,消费结构继续优化,新型消费方式蓬勃兴起,促进消费水平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10%。
撰文:贵报传媒全媒体记者
黄军
编辑:晏海艳 胡莹
设计:陈 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