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曲玮玮
五百强账号。有故事的女同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槽值  ·  网易沸点工作室多岗位实习生招聘中 ·  3 天前  
CP头像集  ·  白鹿 | 你不必为别人的情绪买单 ·  4 天前  
莓辣MAYLOVE  ·  11.19 世界厕所日,男女厕位比需关注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曲玮玮

一吵架就冷战,谁也不愿意服输怎么办?

曲玮玮  · 公众号  · 两性  · 2017-08-14 22:26

正文




01


大家都知道,平时我会做很多的明星访谈,跟很多品牌合作,会接触非常多性格各异的人……也会有粉丝在后台问我,怎么及时转换自己的身份,来处理和不同人的关系,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呢?

 

有人说这是会聊天,但我觉得,会聊天只是一个方面,怎么合理运用语言,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更重要的。在这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共通要素是:学会谈判。

 

说起谈判这件事,可能大家觉得离自己有些遥远,但其实生活中处处都需要谈判:


想找老板聊聊这份不符合自己工作能力的薪水,却不知道如何开口;

大家庭的纷争永远无法得到合理的解决,七大姑八大姨一见面就吵;

和恋人感情出现问题,却深陷冷战的泥淖中,渐行渐远……

大到商务合作,小到家庭的鸡毛蒜皮,“学会谈判”的意义可能比想象中更加重要。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朋友熊浩的故事。他是律政资深学者,复旦的“男神“老师,《超级演说家》第三季总冠军……


他的人生活得如此通透,“谈判”占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02


习惯性地优秀。

 

第一次见到熊浩是在复旦的食堂门口,跟电视上慷慨激昂、挥斥方遒、正装而立的熊浩不同,眼前的这个熊浩,休闲衬衫、牛仔裤,在熙攘的复旦食堂里排队打菜,跟学生们化作一体,毫不违和。

 

还吃着饭时候,熊浩掏出一个干净的厚本子,里面每一页里都是用四五种不用颜色的笔记录着的日程和笔记。


像是认识多年的老友一样,他开始跟我们讲最近的收获和未来的工作安排,言谈间不时流露出法律专业人士的严谨和锐利。


除了感叹于优秀的人所拥有的优秀的习惯,我也开始好奇这个“男神“老师的学术背景和履历。“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法学硕士”“香港大学法学博士”“哈佛大学佛布莱特访学者”……每走一步都完美得让人惊叹。

但其中的一些细节,也引起我的注意。“香港大学法学博士”。据我所知,多数毕业于香港大学的博士生都会选择留港工作,尤其法律专业的博士生。


因为在香港,法律界的专业人士,跟医生、教授一样,都是高薪职位,各方面待遇都极其优厚。


回内地,在复旦当老师,从经济效益上讲,一定不是一个最优选择。


是什么力量能让这个以优秀为习惯,才华自然流淌的法律精英回来投身教育?




03


成为一个“先生”。


跟大多数人一样,最初认识熊浩,也是因为两年前他在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里那几段精彩的演讲视频。带着前面的那个疑问,我注意到了其中一次的演讲——《万世师表》,讲了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

上世纪初,风华正茂的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归国。他在大学短暂任教,却最终落脚于贫困的村落,在那里教书育人,力图用自己的一生去挽回中国当时因教育而衰败的颓势。


那是一次很动人的演讲,从画面里熊浩激动的语态和表情,可以想像教育家陶行知的献身祖国,救助最底层社会的人生,给熊浩踏上讲台、身为人师以极大的鼓舞。


而如今的这个年轻人,似乎听到了来自百年前的召唤,也在做“先生”道路上默默跟随。 


 

熊浩住在上海外环边的复旦教师宿舍里。每次见他的装束行头,都是干净得体,不见一丝奢华,却里外透出熊浩的正气,映衬着他的俊朗英姿。


他谦恭耐心地跟人交谈,也掷地有声地对着上百号学生讲课。


他主讲的谈判课,向来是复旦法学院最热门的课之一。想象当中的谈判必然跟“尔虞我诈”、“争取利益”挂钩。然而,熊浩讲的谈判却跨越了这些灰暗。


而且每每到最后,一定是教人们释放善意,与彼此更好地相处。这与这门课的精神起源—哈佛谈判课的初衷不约而同。


熊浩说自己在哈佛学习谈判课时,正是被“通往合作共赢”以及其背后动人的情怀所感染。二战的老兵Roger Fisher是他的空战部队里唯一的幸存者。带着这份忧伤,他想通过一种更有效的方式让世界避免战乱,而在哈佛创办了谈判项目。




04


讲谈判,是讲做人。


2014年,哈佛谈判专家亲临上海教授哈佛经典谈判理论,并邀请熊浩博士作为中方专家一同精益打磨、汉化课程。


听熊浩的谈判课,更像是学怎么做人。


在熊浩身上,似乎可以看到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青年精英的模型。而这样一个青年精英,似乎享受着“老师”这个称号带给自己的时代责任。





 05


先生背影,时代正面。

那天在复旦食堂的交谈之后,熊浩要赶去图书馆预备后一周的讲课。他再次背起双肩包,蹬上白色单车,背影渐渐消失在我们视野里。


那个背影,远去时的模糊,依稀看得见民国初年如陶行知那样的先生们,身着长衫,徐徐而去时的硬朗。先生的背影,时代的正面。


熊浩远去的背影,扑面而来却是21世纪当下这个充斥着网红、狗仔、污段子、假新闻的互联网时代里,最坚持、最有力的社会公义和良知。


对传统的坚守,对未来的拥抱,正式这个新时代呼唤的新先生精神的脊梁。



后来,眼前每每浮现那个骑车融进学生中的背影,都会想到熊浩在《万世师表》的演讲中这么讲述陶行知:“ 1917年,一个成功的中国知识分子留学回国了,那个时候,他并没有梦想者享受成功,而是要定义何为成功,他要让自己和祖国重新建立关联。他为中国教育的崛起,一直在路上。”


而正是10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然强大,教育也不是百年前的疾弱。但熊浩这个同样成功的知识分子,正奋不顾身地延续先生的光,要把它变成隽永的亮。


他也把自己的谈判经验做成了一套谈判课程,特别适合那些觉得自己还“不会聊天”的人。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马上收听熊浩老师的哈佛经典谈判课!!!

 



  GoodNight  


点击阅读原文,做个会谈判的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