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志轩
李志轩,笔名吕游,旅游法律法规研究与应用专家,主要研究实施“旅游+金融+互联网+旅游商品+新能源客车+导游”等跨界商业模式。对旅游企业的“营改增”、新三板挂牌、IPO以及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新疆特别是喀什的文化旅游经济交流有一定的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  ·  “偷家”DeepSeek,腾讯成最大赢家 ·  18 小时前  
南方周末  ·  放完烟花,记得打扫 ·  18 小时前  
新华社  ·  新纪录!90.2亿人次! ·  19 小时前  
央视新闻  ·  当心!这些常喝的饮品,正在悄悄升高你的尿酸 ·  22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志轩

一种说法  旅游收入因“笔误”猛增别只当个案看

李志轩  · 公众号  ·  · 2018-05-10 06:55

正文

2018 5 1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朱昌俊

根据当地多家媒体及政府网站早前刊发的报道,陕西平利游客数量为 13.7 万人次,宁陕游客 21.4 万人次,两县合计 35.1 万人次的游客提供了 22.19 亿元旅游收入。有网友对上述两县的五一旅游收入数据提出质疑。针对此事,宁陕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 @ 宁陕宣传 5 7 日通报称, 宁陕县 旅游收入 13.99 亿元 系笔误,应为 “1.399 亿元 。而平利县相关报道经最新修改后,原来的 “8.2 亿元 也变为了 “0.82 亿元

统计数据偶尔出现笔误,这倒是不难理解,但这事的蹊跷在于,两个县的旅游收入数据同时出现笔误,并且都是把小数点前移一位,让旅游收入扩大了 9 倍。如此惊人一致的 巧合 ,其背后的真相到底如何,想不让人质疑都难。

按理说,如果确系笔误,这种由当地多家媒体和政府网站刊发的数据,应该早就能被发现。毕竟旅游收入扩大 9 倍,与往年的情况相比,绝对是一个很不寻常的数据,没有理由不引起注意。更何况,两个县同时犯同样的错误,这种几率确实太小。很明显,目前的笔误之说,并未起到释疑的作用,当地应当继续深入调查,给出一个更具体、更具说服力的解释。

在旅游产业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旅游收入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政绩,也是对外营销、宣传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展示指标。 客观地说,至少地方部门对数据 做手脚 的动力是存在的,但要揭示这种造假却并不容易。譬如说这次的数据之所以引发质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 笔误 得太离谱,以至于两个县的旅游收入比当地全市的旅游收入还高。换言之,如果不是前移了小数点,陡然将数据扩大了 9 倍,而是稍微改下数字, 笔误 很可能就不会被发现。

其实,从更大范围来看, 坊间针对各地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统计的疑问,一直都存在。 一方面,囿于统计口径的差异,一些地方的旅游收入引发疑问,这并不奇怪;但另一方面,也不排除确实是故意造假,制造旅游市场 虚假繁荣 的局面。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相较于其他官方数据, 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统计,随意性和口径差异较大,也在客观上增加了造假的可能性。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曾表示,旅游要发展,统计要革命,目前许多研究机构、智库、旅游企业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发布旅游相关数据,但由于统计口径、选取样本的不同,有时不同主体发布的数据会出现 打架 的现象,社会大众难免莫衷一是,无所适从。他要求相关主体发布数据时,应同时公布指标体系,即数据是如何采集、测算的。这番话虽然主要是对研究机构、旅游企业讲的,但对于地方政府、旅游部门而言,也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就个案而言,平利和宁陕两县的旅游收入数据,到底是笔误还是造假,甚至旅游人数也是否同样有 笔误 ,当地相关方面需要给出更具信服力的调查,不能只是拿 笔误 说事,把小数点移回去了事。而就整个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的统计来看,还需要从地方政府到旅游部门更加重视数据统计的真实性,并且尽快统一、规范相关统计口径,既压缩旅游统计数据注水造假的可能性,也让整个旅游发展情况的评估更为科学、准确。总之,在全面强调统计严肃性的今天,决不能让旅游领域成为统计造假的 软柿子 和重灾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