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echWeb
TechWeb专注于互联网消费领域,每日专业提供互联网产品、智能设备及互联网服务等方面的最新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DeepTech深科技  ·  科学家实现微纳机器人集群协同运动,为机器人大 ... ·  17 小时前  
大众软件  ·  2025年2月国产游戏版号公布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iPhone17Air再曝#:#曝iPh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TechWeb

一个被34.7亿元天价罚单罚下场的人 是律师也是资本玩家 神秘背后隐藏的事迹

TechWeb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3-01 09:44

正文


2017年2月24日,鲜言被证监会宣布处以34.7亿元的罚没款和终身证券市场禁入。一时激起的舆论波澜多日不曾平复,这个42岁、据传为湖北襄阳人的“资本玩家”的神秘背景再成舆论讨论的话题。


网上流传的鲜言早年做律师时的照片


鲜言行事如其名,查不到他的媒体采访记录和在任何场合下的发言。背景信息方面仅有他曾任职的两家A股公司中的简短披露。


1 975年1月生人,大专学历,有在上海登记的住所。鲜言早年做过律师,但很快就以资本玩家的身份进入公众视野,而这其中就属这两种身份上的跳跃最为神秘。


律师鲜言的神秘一跃


2012年5月21日,A股上市公司多伦股份披露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鲜言,不久后这个名字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当年鲜言入主多伦股份时,后者曾在公告中简单的披露了其履历,内容仅限其曾在上海宾利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精九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在北京天依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


可后来媒体曝光的信息显示,鲜言似乎习惯于隐藏“真实实力”,他不仅仅是精九的董事,还是幕后控制人,2013年2月一篇《天津信托案:湖北精九惊爆坐庄黑幕》的媒体报道称,“湖北精九的实际控制人一直是鲜言,沈小平与湖北精九方面的业务合作,一直是与鲜言在接触。这一点,也得到上述广东私募界人士的确认”。


鲜言的神秘与惯于隐藏,可能与他早年的律师从业经历有关。


匹凸匹曾在年报中披露,鲜言2011年至2012年任北京天依律师事务所律师。不过,这与相关权威披露有些出入。


北京市司法局的登记信息显示,北京市天依律师事务所于2013年4月1日注销前,鲜言在律所的职位是“律师事务所主任”。另据2015年4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披露的一份执行裁定书中记载,鲜言于2007年8月成为天依律所合伙人,2013年4月,天依律所注销时,合伙人为鲜言。


这份法院裁定书涉及鲜言的原因是,大连鑫凌汽车保养厂当年曾委托天依律所代理案件,后因委托费用同天依律所发生纠纷,鲜言等天依律所合作人被列为被告。


除了上述两份权威披露外,鲜言做律师时的其他“事迹”信息已无法查实,天依律所因为注销,官网也早已无法打开。


不过,在公开资料中可以查到一份有关鲜言的博客,其内容真实性无法考证。该篇博客发布在新浪和网易平台,时间为2013年3月14日,博客作者隐去了真实姓名,标题为《北京天依律师事务所鲜言律师原是黑社会》。


按照匹凸匹2012年的披露,鲜言还在天依律所任职期间的2011年至2012年,已担任精九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


对于其何时开始从律师向资本玩家转换,又或者是否一直都是二者双兼,在公众视野中是个谜。


“不规矩”的资本玩家鲜言


鲜言正式以资本玩家进入公众视野,是在其2012年入主多伦股份之时,同时也是其不断因涉嫌违规被监管的开始。从时间跨度上看,从2012年一直密集延续到2017年,从公司跨度上看,从多伦股份出局后进入ST慧球后也没有得到改善。


2012年5月21日,鲜言旗下两家公司同多伦股份第一大股东多伦投资签署协议,内容为前者收购后者100%股权。这笔交易最终于同年7月3日完成股权变更,但直到7月18日才通知到多伦股份,后者于7月25日才在深交所披露。


两个月后,鲜言收到第一份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原因是未按规定及时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到2013年上海证监局处罚决定做出以后,鲜言还曾一直拖延拒付罚款,惹得证监局发文件催要、要让法院强制执行。


此后从2013年4月直至2015年12月28日鲜言提出辞职期间,因为关联交易未披露、不回应上交所问询、多伦股份改名匹凸匹事件等,鲜言及多伦股份遭到监管部门多次公开谴责、整改、问询、暂停信息披露直通车资格、处罚等措施。

在证监会2017年2月24日通报的调查结果中,鲜言被认定在匹凸匹期间还存在其他违规、违法行为,比如其中一项为: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鲜言利用信息优势、资金优势、持股优势连续交易,以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证券账户之间交易、虚假申报等手段,操纵“多伦股份”(“匹凸匹”)价格。


从匹凸匹以近乎狼狈姿态退出的鲜言,入主ST慧球时戏剧性地重蹈着信披违规、“不规矩”的覆辙。


根据证监会2017年2月24日披露的调查结果,鲜言通过收购顾国平持有的股权,早在2016年7月18日就成为慧球科技(慧球科技彼时还未被打上“ST”)实际控制人。


但这一消息一直未对外披露,甚至2016年8月8日慧球科技还发布消息称聘请鲜言为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最终还是因为第三方瑞莱嘉誉二级市场增持“举牌”慧球科技受阻,才牵出鲜言的幕后操控事实,以及之后震惊市场的“1001项议案”事件。


决策者鲜言的“下下策”


对于“1001项议案”事件的定性,证监会2月24日称,它不是单纯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涉案相关公司及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董事等无视党和政府权威,打着信息披露的幌子,将《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社会公序良俗矮化为董事会决议事项,挑战党和政府的权威,藐视法律规定,践踏社会公德,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必须依法严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