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待字闺中
深度分析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切中实际应用场景,为大家授业解惑。间或,也会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有趣的面试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化学星球  ·  Fundamental ... ·  4 天前  
审计芸  ·  1号罚单 | ... ·  1 周前  
审计芸  ·  1号罚单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待字闺中

加班真的能提高效率吗?

待字闺中  · 公众号  · 程序员 科技自媒体  · 2016-08-18 21:57

正文

互联网公司的员工聚会,这样的关于加班的对话无处不在。


对话一(普遍加班):


甲:“你们公司加班吗?”

乙:“当然。你们呢?”

甲:“加。有不加班的吗?”

乙:“嗯。互联网公司都加班。”


对话二(强迫加班):


甲:“你们公司加班吗?”

乙:“面试时就告诉我,我们公司规定是996。”

甲:“996,早上9点到晚上9点,周六还上班。我们好一点,没有强制。”

乙:“嗯。”


对话三(诱惑加班):


甲:“你们公司加班吗?”

乙:“我们公司是鼓励加班。”

甲:“怎么讲?”

乙:“哦,就是晚上7点半以后提供晚餐,肯定不好意思吃完就走。9点半之后打车报销。奖金会参考考勤记录。”


对话四(同事压力):


甲:“你们公司加班吗?”

乙:“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但是。。。”

甲:“但是什么?”

乙:“我的老板是个工作狂,我的同事不到十点不走,一群疯子,我不好意思早走,那样大家对我的印象会不好,只好也加班了。”


对话五(自发自愿):


甲:“你们公司加班吗?”

乙:“没有明说。”

甲:“咋讲?”

乙:“有时候,项目挺有意思,我喜欢,所以会自发去做,希望能尽快看到结果。有时候,项目要发布,给的时间紧,感觉不能按时完成,就会主动加班。”


看来,互联网公司的加班已是普遍现象,但是,除了看齐,跟风,从众,公司们有没有认真的研究过,好好分析的加班的效果,加班真的能提高效率吗?


首先看看一些历史的研究成果。


1926年福特发现了每周5天,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他们的实验表明,如果把每天工作时间从10小时降至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从6天降至5天后,生产力反而提升了。如下图。




1980年由商业圆桌会议发布的《建筑项目的加班效应》指出,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工作越多,效率会下降:若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的情况持续超过两个月,生产力下降的累积效应将导致完工日期推迟,而同样的人数每周只工作 40 小时甚至还会更早完工。如下图。




大多数人的生理曲线,能保持高效水平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违反生理周期而长时间的工作,实际上效率是不会提高的,反而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如下图。



著名的拉弗曲线虽然说的是税率高了,征税会减少。说句大白话,税率高,就是竭泽而渔,最后是捞不上鱼的。其实,拉弗曲线还可用于其他现象,比如学习时间过长,学习效率会下降。同理,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人和人的彼此关注与彼此关系远近,这些都符合拉弗曲线。也就是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之理。



再看看实际的情况。


不像流水线的工人,按销售量提成的销售员,做为知识创作者和工作者(比如,程序员,产品经理,等等),加班带来的负面效果可能超过正向收益。不但可能影响效率,还会扼杀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因为持续的项目压力会让他们没有时间去思考和尝试新的玩意。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如果卡在一个问题上了,回家或休息一下。当你睡足了8小时,说不定解决的方案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会功夫。


这种情况也经常发生,甲团队经常加班,乙团队不加班。甲团队觉得自己比乙团队做了更多事情,但是乙团队做出了更好的产品。原因可能是加班对工作者产生的重负,那些人每天早上行尸走肉般地挪到办公桌前,脾气火爆,错误不断,最终将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际的效率远远低于他们感觉到的效率。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程序员正常工作情况下一周能完成8个正确功能,如果通过加班⼀周能搞定10个功能,但有5个要推倒重做,只正确完成了5个功能,哪种情况下效率更高?你会更喜欢哪种工作方式?答案显然。



别看着很多的互联网公司都有加班的文化,其实,很多都只是由于羊群效应,并没有比较和研究过加班和不加班效率的区别,这些行业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实践,也许会给管理者们一些深入的思考:在你们公司,加班真的提高了效率吗?


=================


大家可能还感兴趣:



最后,顺便推荐我们的公众号。


一个由陈利人和他的朋友共同创建的公众号【待字闺中】,深度分析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切中实际应用场景,为大家授业解惑,间或,还会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有趣的面试题。推荐大家关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