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徐文兵
宣传中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界  ·  8岁患儿猝逝,两次尸检才找到病因 ·  4 天前  
Clinic門诊新视野  ·  探索|JACC:合并多支病变STEMI的完全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徐文兵

生活哲學——怎樣使孩子真正的快樂

徐文兵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8-24 10:14

正文

微博問答

徐老師,您好!您在講皇帝內經時曾說培養孩子不能以「有用」為目標,需三歲前觀察其天性,三至七歲順勢引導,這應該怎樣把握呢?我家男寶已三週歲,我已規劃他將來參加美術、太極、書法、中醫及古琴的培訓班。啊~我真是個殘忍的媽媽,他還沒長大,我卻計劃剝奪他大把的童年時光~您說人要知道、行道,我這樣做對他知道、行道有幫助嗎?

首先,有一個筆誤需要指出,是《黃帝內經》,不是「皇帝內經」。

其次, 關於“教”“養”,我曾多次指出過它們的區別。

所謂“養”是順應天性,我在之前的問答中專門有過說明 (點擊下圖) ,在此不再贅述。

所謂“教”,則是根據人們的道德規範、行為準則、審美標準等人為的規則進行引導。從某個角度來看,“教”是違反天性的,是逆道而行的。

當然,我們在此也不做所謂的價值評價,到底是“教”好還是“養”好?我想人類發展到現在,應該是以“養”為基礎的,“教”為引導的,是都不能偏廢的。

從道家的角度看,順應天道的“教”,貴生、養性的“教”是正“教”,而違背天道的“教”,輕生、賤命的“教”,大概離“邪”教也不遠了。

具體到您的情況,您的這些規劃和孩子“商量”過嗎?是孩子自己想要的嗎?這些學習能給孩子帶來全神貫注、心無旁騖的玩泥巴的時候的天真和快樂嗎?

你希望他學得東西,比如畫畫,有可能他就是特別喜歡的。一畫起來就放不下,把家裡的各種紙、每塊牆都作為畫板,而且投入其內、樂在其中。如果這樣,自然是順應了孩子的天性。

反之,孩子對你所謂的規劃完全不感冒,只是因為對媽媽的“尊敬”,甚至是“害怕”,硬著頭皮,擰著眉眼,咬著牙去學。我想孩子會很痛苦,而且搞不好會把他對於“學習”的認識都給扭曲了,產生厭學的逆反心態。這個,首先不是順應天性,而且更可能得不償失。

有句話“道不遠人”,其實道一直就在我們身邊,關鍵是能不能靜下心來體會。

作為一名母親,你有多少時間坐在孩子身邊,靜靜的觀察他的行為,體味他的快樂、發現他的天性?

你所謂的規劃,有多少是為了孩子?有多少是為了彌補自己的人生遺憾?

一個母親的心性對於孩子而言影響是巨大的。如果您能“知道、行道”,我想那種言傳身教,比您安排他去各種培訓班要有效得多。

如果您自己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去學習您感興趣的東西(我想您給他做的規劃內容,大多都是自己喜歡的吧),他就是陪您學習,看您練習。如果孩子真的喜歡,你們一起學,我想那個效果會更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