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爸爸真棒
K12原创教育资讯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连云港市场监管  ·  市政协副主席韦怀余调研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  昨天  
中国交建  ·  公司召开2025年市场、投资工作部署会议 ·  2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科普 | ... ·  3 天前  
兵团零距离  ·  兵团:各师市重大项目陆续开复工 ·  3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要闻 | 打造更多数据应用场景,有关部门这样发力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爸爸真棒

“学费几百万,藤校教了我啥?”听听哥大西北在读学生大实话!

爸爸真棒  · 公众号  ·  · 2024-07-11 13:28

正文

随着暑假到来,又一批留学生要奔赴海外求学了,而那些在“史上最难申请季”里被藤校选中的幸运儿,接下来将面对什么?是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么?

但不少过来人学长学姐表示:“ 你们的幻灭可能刚刚开始 ”。

今年放榜季,外网一位普林斯顿在读大三韩裔男生犀利“揭黑”藤校生活: 布朗很怪,宾大不是好地方,UC伯克利严重危害心理健康......

这条不到5分钟的视频里,积攒了上千条家长评论

真实的海外大学生活,究竟是什么样?

本周六,趁着暑期,我们特别邀请到了3位 “藤校&顶尖文理学院在读生” 分享真实就读体验&文理科未来就业前景:

  • 宇宙中心的常春藤精英教育,真的如想象中这么美好吗?

  • 在哥大/西北/明德学院就读,到底是什么体验?

  • 大U和文理学院有哪些区别?在美国学习生活有哪些注意点?

  • 学数学/创意写作/国际经济政治/经济统计这些专业,未来有哪些就业 方向?

本次活动 无直播,无回放 仅限80人,目前仅剩个位数名额,扫码预约,先到先得👇


在活动开始前,先看看本次活动主讲人之一 金铉同学 的分享。他 从上海平和到美国Top10文理学院——明德学院,从 申请,学术,费用 以及 校园体验 等多个维度对比大U和文理学院的区别。








文理学院申请:不一定比大U更容易

相比较英联邦国家的大学申请,美本大学申请一直以来被冠以最“玄学”的名号。

相比较主要看重校内GPA绩点和标化分数的公立大学而言,私立大学尤其是文理学院在挑选学生上往往有着独特的录取偏好,“玄上加玄”。

一方面一些文理学院会很看重学生的个人独特的价值观体系和学校的是否吻合。

例如常年排名前五的韦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作为具有传统的女校,在选择学生上往往会偏好于在活动、校外学术等方面展现出明显有女权主义思考的学生。

而另一方面,文理学院也喜欢“抱团群暖” ,例如加州地区的5C联盟(包括波莫纳学院、CMC、哈维穆德学院、斯克瑞普斯学院和匹泽学院) ,以及Swarthmore,Haverford和Bryn Mawr组成的贵格会三小只。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文理学院的录取其实也是有一定的参考性可言的。

对于具有“小常青藤”(Little Ivies)之称的十余所新英格兰地区的顶尖文理学院而言(包含 Amherst College, Bowdoin College, Hamilton College, Middlebury College, Wesleyan University和Williams College等),在录取学生的标准上其实有着不少的相同之处:相 比较绝大多数大U,学校会更看重学生的社群意识和领袖意识等品质,同时也会更喜欢学生的多元性特质。

此外,我个人觉得文理学院会在更多细节和角度上的审阅学生材料:由于绝对申请请人数较少,文理学院的招生官会有更多时间去审阅学生档案。

以我的学校明德学院为例, 在招生的过程中学生委员会,招生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进 行讨论,并各自占到了最终决定影响因素的的1/3。








文理学院学术:专业少,但关注度真的高啊

在学术角度来看,文理学院相比大U而言,所开设的专业往往较少,例如我即将就读的学院明德学院开设了不到五十个专业,而在以“全面”著称的B校加州伯克利开设的部门(Department)就高达168个,还不包括跨专业学科(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s)。

因而在专业的丰富度上文理学院往往赶不上大U:例如如今几乎占据中国学生文科申请的半壁江山的传媒和新闻学等相关类专业只在Pomona, Davidson等小众院校开设。 同时例如工科专业和一些比较小众的理科专业往往也不会开设。

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对于基础学科的高度关注,文理学院在许多人文社科专业往往有着非常强势的排名, 例如我的学校在国际关系专业等方面就非常突出,在USNEWS的国际项目最佳的全美排名中名列第二,仅次于纽约大学。

但同时在文理学院往往会比大U得到更多的关注。

例如在最头部的文理学院Williams, Amherst等校的师生比可以达到比肩1:7,和最顶尖的私立藤校例如哈佛持平;在其余稳定在Top10的文理诸校的师生比基本上也都保持在1:8左右。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文理学院的faculty(教职)可以单纯理解为教授,而在绝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尤其是在本科阶段,这个数据都颇具水分: 授课的老师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研究生以及博士生。

我关注到的,例如我在小红书所关注的许多博主当中,哪怕在MIT等学校当中,许多研究生仍然会担任许多有偿助教工作。

从这个角度来看, 如果想要获得更多和教授相处的机会,文理学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同时,按照常识(划掉), 教授往往处在教学和科研的象牙塔当中更长时间,对于学生而言,和在读的研究生交流往往可以获得关于“当下就业行情和进一步研读”的本科毕业生永恒的两难问题的更多经历。








文理学院的体验 V.S 大U的体验

在这个部分,我不想简单的来比较文理学院和综合性大学。 我个人觉得在不同阶段和注重不同。

在食宿体验上,文理学院的标准好像比较统一,据我所知,在其他美国文理学院就读的学长学姐们的反应来看,标准的double和规规矩矩,但不至于难吃到难以下咽的healthy diet(白人饭?),似乎在文理学院之间差异没那么大。

但按照我通过“赛博选校”关注的niche(插播一句,这个网站个人觉得更像美国的选校大众点评,相比较对于各个其他大众的留学申请网站例如USNEWS或者QS,这样的网站能够更好的反映出美国当地学生和家庭的需求)。

从校园活动和校园氛围的角度来看,大U的校园由于差异实在是太大了, 我打算单纯从文理学院内部来看: 大致上可以分为“东派”和“西派”

东部的头部文理学院在传统印象里一直被认为是 preppy boy (预科学校毕业生们:美国的预科学校一般相比较大众的公立高中会更加精英化)的去处,换言之非常“白”,例如我校的白左风就盛行不息。

但在西部,以5C为代表,以及包括Occidental在内的加州文理学院则是更加热情洋溢的 party school 风格,例如CMC(Claremont Mackenna College)就有在雨季开始时全校狂喝酒的传统lol.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