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本在雪域高原休假,无意中卷进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讨薪民工张关利之死这个案件里来了。
只因微博转发了上面这张图,五原网警致电要求我删帖(其实此前站方已经屏蔽了这条微博),并威胁我说转发不实信息过五百转,你该知道后果是什么!
这两天,经过《新京报》和《财新》传媒的连续跟进报道,结合五原警方的官宣部分内容,我觉得张关利之死的事实基本面已经比较清楚了。是“抽烟死”还是“喝酒死”,是一次撞击,还是数次撞击,中间警察做了什么,如果完整的监控录像与尸检报告披露出来,再辅之以相关证人证言等,这些问题相信会一目了然。
至于其中是否
涉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和施工方之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等,当地监察与检察机关已经介入,我们不忙着急下结论。
该案到目前为止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我觉得集中在以下几个地方,在酒店氧吧里码字实在难受,先简述如下,以后再找时间分别展开:
【网警执法权的边界问题】
网警应该是党和人民利益的守护神、懂法守法严格执法的网络表率,绝不应该成为部门利益的保护者、真相正义的打压者、法律法规的践踏者。对违法违纪滥用职权的网警,既不适合留在这样的重要岗位,也应当严肃追责。
刚刚看到一位网警朋友转给我的新闻,黑龙江伊春市的交警秉公执法,查获当地铁路局领导酒驾,遭到包括其配偶(当地人大常委会主任)和领导(市局局长)的粗暴干扰,最后也是因为网络鸣冤,这些在本地不可一世的豪强权贵才被上级部门依法查处。
所以在这里,我要对本案中致电我的周姓网警说一句,你这次真的做错了,要知道
一个
开放透明风清气正
的网络
,对包括警察在内的每一个
守法公民
都是
好事。
【公安执法的正规化与专业化问题】
单就公安执法正规化与专业化这个问题,各种规定很详细很具体,雨田案之后,公安部主持制定的《公安机关执法细则》已经修订到第三版了。
就本案而言,治安处罚法和前述细则对醉酒的当事人如何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如何防止自残自伤等,都有非常清晰明了的操作规范。执法细则中甚至有明确规定,只要警察严格依照执法规程操作,可以对后果免责。
但执法简单粗暴的问题实在是积重难返,基层警务实践中,无事搞成有事,小事搞成大事,往往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
必须要说一句,基层干警需要认识到正规化与专业化也是对自己的有力保护,你对执法对象的简单冷漠粗暴,最终也会反射到你自己的身上来。
【公安机关如何应对舆情】
涉警突发事件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但出了事不怕,怕就怕既不正视,也不重视,更不解决问题,把主要精力放在严防死守,防范网民和媒体上。
这方面必须说一句,各种所谓意见领袖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们办的公安舆情班流毒甚广,给各级公安机关非常错误的指引,正所谓祸国殃民,其有尤甚也。有的所谓资深媒体人与新闻学院教授甚至在这类培训班上教外宣警官如何装聋作哑的下三滥伎俩——“接到记者采访电话不好回答,你就说信号不好,然后直接挂了”!
就张关利案而言,案发近一个月当地警方没有任何信息发布,被我无意踢爆后,一方面粗暴威胁删帖,一方面才匆匆发布内容可疑的信息回应,算是一个应对失败的经典标本了。
第一时间对外披露信息,第一时间法定第三方有权机关介入调查,第一时间总结经验教训——这个“三个第一”应该成为此类事件的警方公共关系铁律。
【包括讨薪难在内的民工权利保护问题】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
,本案的基本信息就是:
一家老小全靠张关利一人挣钱,去年的工资拖欠到现在,借酒壮胆才敢去讨薪,讨薪未果还被带到派出所,就在警察的眼皮底下两次撞墙身亡。
目前还不清楚,在第一次撞墙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清楚在两次撞墙之间那位打开门来的警察说了什么。我只知道,如果一个拿命来换钱给妻儿老小的草原汉子,死后还得不到同情与援助,只落下一个咎由自取的酒鬼名头,天下还有比这更让人悲伤与愤怒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