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界面文化
界面文化频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阑夕  ·  倒也没毛病-20250212193911 ·  22 小时前  
界面新闻  ·  苏州终于要有机场了!2026年底建成投运 ·  昨天  
界面新闻  ·  古驰卖不动了,母公司开云集团净利腰斩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界面文化

家暴受害者的社会支持网络仍然支离破碎 | 旧文重温

界面文化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4-12-10 10:37

正文



近日,公安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教育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妇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暴力告诫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旨在进一步发挥家庭暴力告诫制度作用,积极干预化解家庭、婚恋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针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家庭暴力证据标准等问题,《意见》明确,公安机关认定家庭暴力事实的基本证据条件包括:加害人对实施家庭暴力无异议的,需要加害人陈述、受害人陈述或者证人证言;加害人否认实施家庭暴力的,需要受害人陈述或者证人证言以及另外一种辅证。同时,明确了公安机关认定家庭暴力事实可以适用的辅证类型,包括记录家庭暴力发生过程的视听资料,家庭暴力相关电话录音、短信、即时通讯信息、电子邮件等电子数据,亲友、邻居等证人的证言,当事人未成年子女所作的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证言,加害人曾出具的悔过书或者保证书,伤情鉴定意见,医疗机构的诊疗记录,相关部门单位收到的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记录等8类证据。据《人民日报》,仅2023年,根据《反家庭暴力法》有关规定,全国公安机关出具告诫书9.8万份。


界面文化长期关注和跟进家暴事件,包括此前的拉姆被前夫烧死事件、 蒋劲夫家暴事件 、博主宇芽遭遇家暴事件、 李阳前妻Kim发长微博称原谅李阳但不容忍家暴 前媒体人马金瑜遭家暴事件 等等。《反家暴法》在中国实施已近十个年头,对于家暴受害者的社会支持网络仍不健全。在《意见》印发之际,我们重发旧文,以呼吁从警察介入、隔离施暴者与受害者、心理咨询或社工介入、收集证据提交法庭到最后离开施暴者的这个漫长流程的健全和完善。


家暴源于全社会缺乏

系统性的支持网络


撰文 | 罗广彦

编辑 | 黄月



许多文章已经指出,将家暴归咎于受害者的软弱与不作为是荒谬的,因此转而聚焦于施暴者心理操纵的机制以及法律的漏洞。而如果从更广阔的的视角来观察家庭暴力,我们也可以发现,家庭暴力不仅仅是施暴者或法律漏洞造就的,家暴源于全社会缺乏系统性的支持网络,其施行与维系有赖于全社会对于家暴受害者长期的视而不见。同时,家暴也是性别暴力最残忍的展演,因为它爆发在现代社会中被视为是庇护所的家庭或亲密关系中,遭到来自本应最亲密的伴侣在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攻击,并且这种痛苦往往由于性别因素变得难以逃离。由此,逃离成为了一件难以想象之事。


尽管中国早在2016年就已经开始实施《反家暴法》,但这并不意味着系统性的反家暴以及保护受害者的制度已顺利建成。从寻求警察介入、隔离施暴者与受害者、心理咨询或社工介入、收集证据提交法庭到最后离开施暴者,这个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阻止女性寻求外界的帮助。


例如在保护家暴受害者的实践中,庇护所被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因为它不仅能保证受害者与其孩子的安全,同时也是受害者重返正常生活的一个前哨站。美国国家司法研究院资助的报告《满足幸存者的需求:家庭暴力庇护所的多州研究》中提到,庇护所能够保证家暴受害者及其孩子的安全,为他们提供司法上的协助,让受害者能够成功起诉施暴者并得到人身保护令的保护。同时,庇护所也能为受害者提供心理咨询与职业培训,帮助受害者找到工作并为孩子找到学校就读,以此为受害者提供生活与精神上的支持,避免受害者陷入无助,只能回到施暴者身边。


我们的《反家暴法》中的确有提到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临时生活帮助”的庇护场所,但如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讲师刘永廷所指出的,由于并没有明确界定庇护所的设置标准、申请、脱离庇护的条件、日常管理等细则,它并不能起到设想中的作用。而在实践中,由于《反家暴法》允许地方政府“依托救助管理机构设立临时庇护场所”,有的地方将庇护所设在老人院或民政社会救助站,保护受害人人身安全的效果也就相当可疑。而目前庇护所的入住率也非常低,有的基本处于空置状态,庇护所通过对受害者的心理、法律与生活提供支持,以助其重返正常生活的功能更是完全被忽视。


除了公权力部门,社会组织是阻止家庭暴力、帮助受害者离开施暴伴侣的另一重要机构。但由于缺乏资源,中国的社会组织同样也无法为家暴受害者提供足够的支持。根据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编著的《2018反家暴社会组织现状和需求报告》,全中国只有73家反家暴社会组织,且大部分在一线与二三线的发达城市运作,只有23.3%的组织能够向边远不发达农村地区提供服务,这一分布状况与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相去甚远。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者宋月萍与张婧文在《越少就会越好吗?——婚姻市场性别失衡对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影响》一文中指出,东部地区妇女遭受的各类家庭暴力比例最低,中部其次,西部地区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情况最严重;而反家暴社会组织的分布则是东南沿海最多,中部次之,西部一片空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