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世界
传播科学知识 倡导科学方法 弘扬科学精神 建设科学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宇宙解码  ·  生产队时期的农民,晚上都干什么? ·  2 天前  
科学网  ·  广东多所高校领导班子调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世界

【第2期 · 抽奖送书】如何写好科学故事?

科学世界  · 公众号  · 科学  · 2021-02-24 17:58

正文


送书啦!~


选出 2021年2月 《科学世界》中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将文章代码 留言至本条微信 并说明理由 ,就可以参加抽奖啦!


  • 1 新冠疫情与心理健康

  • 2 如何防范新冠病毒?

  • 3 暗物质真的存在吗?

  • 4 消失大陆之谜

  • 5 用LHC撞出全新粒子

  • 6 如何获得一颗克隆种子?

  • 7 庞加莱猜想

  • 8 呼吸内科

  • 9 外表与衰老

  • 10 如果玫瑰换个名字?

  • 11 杨桃:高颜值的星星果


截止时间: 2021年03 月05 日18:00前 我们将随机抽取 3 热心读者,赠送奖品! 本次奖品是 《科学随笔协作指南:如何写好科学故事》 。想要?就快给你最喜欢的文章投票吧!




《科学随笔写作指南:如何写好科学故事》

作者:﹝美﹞米歇尔·奈豪斯

译者:张志敏

页码:124页

定价:45.00元



如何写好科学故事?


撰文/张天霁



这是一本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媒体工作者以及想要向大众讲述科学故事的科研工作者的指南读物,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思路讲述了写好一篇科学随笔的方法。读完全书,笔者有如下心得。

首先,要明白科学随笔的特殊含义。不同于新闻报道或是科研论文,随笔首先要结合叙述性和文学性,在讲清楚所见的科学现象之后阐明自己的观点或感受,进而引发读者的思考。事实上,科学随笔的行文风格要轻巧,但内容却不能脱离科学性。作者往往会通过童年的特定回忆、日常的偶然发现和科研工作中的随感随想获得灵感,将这些灵感以笔记的形式汇总起来,然后理清其中的关系并梳理成文。最重要的是,在讲述的过程当中要夹杂着自己的感悟或体会,让读者更加简单直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在事发当时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在准备材料的时候,一定要确认素材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尽量避免血腥暴力、违反法律法规、涉及犯罪的内容。

其次,科学随笔的篇幅不需要很长,几千字就已经足够了,但在这样的篇幅里要想讲好故事、介绍想法并引发思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科学随笔也有其特定的写作“套路”。举个例子说明,当作者发现了一些科学现象并获取了灵感,他就会产生内心的感受与心态变化,紧接着他可以观察到该现象的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于是自己也得到了最终的结论。

再者,一篇随笔如果想要成功,作者必须事先阅读大量的资料和完成出色的调研工作,这不仅可以帮助扩充篇幅,也有益于提高作品的质量。很多时候,科学随笔来源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要对其进行论证需要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网站,询问专业人士的意见等,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怀疑自己是否走进了死胡同,因为你有可能会获得别样的启发,开辟另一条通道。

此外,当作者真正开始进行创作,就注定会产生自己独特的行文风格。每个人在写作时候的风格都不尽相同,而世界上并没有一种固定的风格是能够让所有人都喜爱的。我认为,写作风格并不是一种高深莫测、难以捉摸的东西,就像我们每个人日常说话交谈,语速有快有慢,音调有高有低,措辞有雅有俗。写作也是一样,正是在书面上体现自己个性的过程。随笔的开头很重要,通常奠定了全篇的行文风格与口吻。在书中作者提出可以在开头设立一个“矛盾”,以此展开回忆或者描述现象。这个“矛盾”发生的点通常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为全文提供一个合适的向导。而在行文过程中,提纲的作用毋庸置疑。它可以督促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定的速度行文,不至于偏离主题、中断创作或是越写越慢。

最后,科学随笔的编辑修改与出版工作质量高低是书稿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最好的办法是当初稿完成后,先放在一旁,让自己从写作状态中跳脱出来,进而以一个读者的角度重新通读,不时地询问自己:书中是否有结论性错误之处?是否有冗余重复之处?是否有不合逻辑之处?当然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是把书稿交给一个亲近的好友或亲戚阅读并给出反馈意见。与出版社的编辑进行沟通时,要耐心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配合修改和核查过程。

科学随笔与科普的区别在于科学随笔不仅阐述科学现象与事实,更能传递科学思考的心路历程和传播过程,这些都让包括作者和读者在内的每一个人能更好地认识科学、认识自我。本书不仅系统性介绍了科学随笔的写法,自身也正是一篇教科书级别的科学随笔范例,是一本所有科学传播工作者必备的好工具书。



回复“ 订阅 ”,了解杂志订阅方式

《科学世界》2021年第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