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学:以蒙学识字,并增进对于国学常识典故之了解,实属必要。
2、识字、写字:识字一事,应置于读经之前,或与读经同步,六岁后软硬笔写字都可以开始,过于搁置,十岁之后,简单的事反倒困难了,并会对孩子继续深入读经造成妨碍。
3、经学:六经四书是中国人数千年来读经的核心教材,是圣贤之道和歷史經驗教訓的集中体现,可谓中华文化的核心典籍,今日读经,也当谨遵此千年家法,不宜随意变动。
4、古文、诗、词:无论是表达心中之义理抑或一时之情感,都该有个恰当合理之方式,于是文以载道,诗词以兴、观、群、怨,所以要多读,多背,还应会写。
5、女教:阴阳分殊,男女有别,既体现于男女之分工,又体现于生命构造,故当各秉其天命,各履其天职。对于女子,依据古人经验,给予合乎天道性理及中国文化传统女德之教,以成就幽贞淑女,实属必要,尤其女子偏感性,故除四书外,诗礼之教也尤为要紧。
6、书法:毛笔字乃中国数千年来读书人必须掌握的一种书写技能,不可不学,不可不从小学起。
7、英文:当今地球村时代,英文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有必要学习一下。
8、数理知识:宇宙中之两个世界,一个性理世界,一个物理世界,皆可谓之真理所在。掌握基本的数、理、化、地、生知识,乃日常所需,有利无弊,一般放在寒暑假补习下即可。体制的孩子利用寒暑假补国学,读经的孩子也可利用寒暑假补一下体制嘛!
9、训诂:对于已读经典,进行适当的训诂,让学生能够以他当前的程度对经典大意有所了解,实有助于经典内化于其生命,指导其生命,启发其德性智慧,亦是继续深入经典的前提。
10、常禮:《周礼》云:古者八岁入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礼节乃人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之标准,孔子所谓“礼乐不兴,则民無所措手足”“不学礼,无以立”。故以《常禮舉要》为教材渗透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教学,意义重大。
11、阅读:人心似土地,不长粮食,便长杂草,总无空闲时。故根据学生程度指导其阅读有助于亲近历史,亲近圣贤,了解经典,扩充见闻的书籍,未尝不是读经教育一个必要的补充。
12、国画、古琴:读书人自有读书人之休闲方式,排忧解难的途径,除了书法外,能在古琴、国画等才藝中再掌握一种才艺,既涵养雅操,亦可以消遣娱乐,未尝不是一件美事。
13、年龄阶段:6——16岁乃十年读经阶段,上述课程正该如此依次开展,若因开始较晚,时间适当顺延即可,但最好还是能在16岁前全部完成。因为一旦过了16岁,能够继续安心于此阶段学习之孩子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是要进入继续深造的高级阶段或专业技能的学习阶段。古人所谓: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此之谓也。
14、除上述课程开设外,我一直认为谁来教孩子同样是第一位的。故選擇明師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