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中产“打不起”的羽毛球,一半来自这个小县城?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老北京的爆肚,正在和这个城市渐行渐远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海边的雕塑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9-14 11:43

正文

我想起自己之前的两次旅行。

第一次在海边感受到雕塑带来的格外吸引,是2007年在巴塞罗那。那年中国和西班牙政府联合做中国西班牙文化年,我们杂志要写一期封面报道,派了四个记者去西班牙采访,从巴塞罗那一路走到马拉加。巴塞罗那是第一站,我们晕乎乎地在时差中看完了几座高迪建筑,采访了弗拉明戈,看完巴塞罗那奥运会留下的场馆,又晕乎乎地去了那个海滩,Port Vell港。现在的不准确记忆中,到海滩的时候应该是下午将至黄昏,游人不那么多了,海滩却也没什么意思。但是,走了一会儿,我看到了那座雕塑。

那座雕塑几乎孤立在海滩上,四个铁盒子,每个上面有两排窗格,上下错列地摞在一起,锈迹斑斑的,仿佛随时可能倾倒的,和海风和时间经久对峙着。雕塑下面有个四方形的水泥底座,不时有游客跑过去躺在上面,远看也像是雕塑的一部分。

因为这座雕塑,瞬间对那片海滩有了留恋。想在雕塑下面坐一坐,停一停,可是还有同伴,大家在继续往前走。

雕塑是谁的作品,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在这,都不知道。第二天我们离开了巴塞罗那,采访行程继续。但那次的巴塞罗那,这件雕塑给我的印象如此深,不是因为它,那天的海滩大概早就被忘记了。

吕贝卡·霍恩《L’Estel Ferit》

好几年以后,很偶然知道,做这件雕塑的是德国艺术家吕贝卡·霍恩(Rebecca Horn)。她以行为和装置成名,在德国当代艺术史上有重要的位置。她在海滩的那个雕塑,加泰隆尼亚语的名字是《L’Estel Ferit》,意为“受伤的星星”。那个Port Vell港,据说自中世纪起便存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时候被改造成现代休闲海滩,所以对这件作品有一种解读是,霍恩以巴塞罗那18世纪的海边矮房子为模版来致意旧时光,因为这些房子已经永久消失了。

看霍恩的经历,1964年她20岁的时候,跟随家人到巴塞罗那生活过一段时间,之后才重新回到德国汉堡美术学院学习。我想这大概也是霍恩作品能够超越这座城市表面的五光十色热情奔放,领受到它最深处的孤立和痛感的原因。

吕贝卡·霍恩

公共雕塑大都是由机构出资来委托创作的,但是,好的公共雕塑并非环境的附庸装饰品,而是可以独立进行精神表达的艺术作品,它所呈现的,仍然是也必须是艺术家本身隐含的创作脉络和个性气质。霍恩1944年出生在德国小镇米歇尔斯塔德,那里是“二战”末尾德国和英法美进行最后一场大型战役的地方,她的童年是在战争以及战败的巨大阴影中度过,青年时代是在德国背负道德重负的处境下面对世界。危险,孤立,尖锐,痛苦……即便找到艺术这条化解之路,这些特质也始终忠实于她。在海滩上看到《受伤的星星》,不知名不知姓,但它完美地和巴塞罗那和古老海港成为一体,而当了解了艺术家以后,它和艺术家亦为一体。

另外一次海边和雕塑的深刻印象,是在迪拜。2007年前后阿联酋也正在当代艺术高热之中,卢浮宫去阿布拉比建分馆,王室公主在国际拍卖会上买买买,然后在朱美拉古城做了一个亚洲规模最大之一的当代艺术博览会。去采访那年,好像是这个博览会的第一届,华丽丽的盛大,国王担任名誉主席,王室重要成员悉数参加开幕式,参展画廊和带来的艺术品也很高大上。还有个分展场,是在朱美拉古城边上的海滩露天展示艺术家的雕塑作品,而海滩对面,就是浮岛之上那个著名的七星豪华帆船酒店,远远看着也跟漂在海面上的巨大雕塑一样,非常当代非常行为。展场这边的海滩上,白色帐篷搭起长长的海滨Lounge,参展商、艺术家和媒体记者都在那里喝酒聊天谈生意,如果选择坐在露天,身边离不远可能就是某件标价上百万美元的雕塑,但是你真的一点也不想去知道那是谁的作品。

蓝天白云艺术华裳名流王公贵族,雕塑成为度假海滨完美的配饰,给人巨大的幻觉。这种金钱和艺术共同堆砌出来的美好时代一般的场面,和巴塞罗那海滩上那个孤立的雕塑,是全然不同的两种观感。都不真实。但是都很迷人。

颜石林《少年与海》

前些天去海南陵水县参加清水湾雅居乐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展,也是国内第一个大型海滩雕塑展。中外艺术家和策展人在一起,聊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雕塑放在海滩这一特定场域展示,会放大观者的感受和体验?

海南清水湾,参展艺术家的雕塑

综合起来意思大致有这么几个:1,和四方封闭的白盒子美术馆空间相比,无论在视觉还是心理,海滩都给予无限(相对于海面)和边界(相对于大陆)的双重感受,观者变得孤单,并因为孤单而敏感。2,海滩给予雕塑的自然留白更加纯粹,帮助放大了想象力。3,“大海”的自然意象和文学意象,对于时间都具有消解性,同时也消解了现实感,让人从视觉和心理上都更愿意体验未知之物。

澳大利亚 Sculpture by the sea海滩雕塑展

全球目前最大规模的海滩雕塑展,是澳大利亚的Sculpture by the sea,其创办人David Handle这次也专门飞到清水湾参加开幕,并在研讨会上谈到了他最有感触的“艺术和自然”的话题。他办这个展已经有20年历史,据说只是因为当年一次海边漫步。现在他的海滩雕塑展已经成了艺术嘉年华,在悉尼著名的邦迪(Bondi)海滩,每年10月到11月都有上百名艺术家带来他们的雕塑代表作,安放在两公里长的海岸线沿路,和沙滩、砂岩、峭壁融为一体,而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则已经多达50万人次。海南清水湾的海滩雕塑,从布展、主题和艺术家的挑选上,都已经有了这样的国际性大展的诉求,只是规模还没有那么大。不过对于靠近三亚的清水湾而言,在艳阳和蓝天之下,并没有太多季节交替的感觉,所以展期更长——从8月的初秋,逾过漫长冬季,直到来年3月初春。

海南清水湾,参展艺术家的雕塑

清水湾的这条海岸线上,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八位艺术家的二十几件作品,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美国雕塑家乔伊·布朗(Joy Brown)和中国年轻艺术家颜石林的两件。乔伊·布朗的“在一起”系列共有10件作品,其一“爱的沉默”以跪坐的姿势面向大海,从海滩步道走过,或远或近地看到那个厚重而沉默的背影。颜石林的《少年与海》远离游人,少年手扶腰间的救生圈,迟疑地,孤立在靠近礁石高岭的海滩尽头,我们向“他”走去的过程中,“他”从一个渺然的微小的身影,慢慢从海岸线上显现,最后成为你仰望的巨大的孤独和茫然。海边的雕塑展,吸引力从何而来?至少从这两件作品,我觉得,美国评论家威廉·雅克在他一本著作《雕塑的语言》的开篇就写到了其中关键。他说,1903年德国诗人R.M.里尔克在关于罗丹的专著里指出,雕塑是艺术之物而非艺术之作,处于尘世之中,但不为尘世所有,“与观者间就好像由绝缘的真空隔离一样”。

——深以为然。海的不可知,扩写了这种隔离。

海南清水湾,参展艺术家的雕塑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日本风物记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