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收藏大视界
收藏是藏出来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2025年春节假期国内出游5.01亿人次 ·  21 小时前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金蛇迎春耀中原 ... ·  昨天  
上饶新闻  ·  上饶又又又下雪了!! ·  3 天前  
上饶新闻  ·  上饶又又又下雪了!! ·  3 天前  
厦门网  ·  收入是之前的3倍!这一行业很缺人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收藏大视界

古玩收藏行业将会全面复苏,民间收藏会出现几大趋势!

收藏大视界  · 公众号  ·  · 2021-05-16 20:40

正文


吴树曾写过一本《谁在收藏中国》,揭露了古玩行业的洗刷刷、盗墓、雅贿以及造假的现状,读起来令人触目惊心,国内的收藏环境远没有表面上的那么岁月静好。


经历了近20多年的市场混乱,不管是购买藏品的还是出售藏品的,都早已疲惫不堪,厌倦了古玩圈内的尔虞我诈,虚伪至极!



如今随便查询一下哪个一线拍卖行,依然还是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每年的春秋两季,拍卖纪录不断地被打破,然而 ,和民藏没一毛钱关系......


心凉了的藏友们,不再甘愿当“韭菜”,置身事外看圈内的恶斗,效果很好,当年被鉴宝节目带动起来的古玩城,遍布全国各地,如今80%以上的店铺全都倒闭关门,随便逛哪个古玩市场,都是摊位比游客还多,门店比脸还干净。


只能由衷地说一句:活该!



藏友们更加理性,无疑会逐步净化混乱的收藏环境,人们不再是一味的出手暴富,而是真正的在学习,瓷器的胎、铜器的骨、玉器的沁、杂项的包浆等等......


极端的狂热者突然变冷静了,市面上的专家就会很尴尬。某些鉴宝专家往年捞到名声后,和各种诈骗公司合伙欺骗藏友,现在到了新媒体时代,信息比以往更加发达,什么蔡姓专家、叶姓专家、李姓专家等,都不敢发声了。


某音、某手等小视频平台上,以前的专家一出来就会被骂得狗血淋头,相反,真正的收藏家们吸粉速度很快,都受到强烈的追捧。



国家文物局不可能看不到民间藏友的心声,于是近几年不断的调整政策,不断呼吁“保护民藏,让民间文物活起来”,并且还在天津、黑龙江、西泠印社、厦门等地开放了官方文博鉴定结构,可以说是真心为民藏服务的。


文博机构人员魏坚则更是直接了当的说道:“事实上,国家可以出面来打造文物鉴定的交流平台,让藏家、鉴定机构、学者、博物馆互通有无,这样假专家和假机构必将无处遁形!” 


这是个博弈的过程,并非马上立竿见影,毕竟还有不少心存幻想的藏友,指望着伪专家和伪拍卖帮自己发财呢。


专家从文博机构出来搞鉴宝,其实就已经脱离了事业单位,就是纯粹的商业从业人员,为了钱说瞎话,把文博机构名声搞坏,人家肯定也不愿意出现这种局面,“拨乱反正”是必然的!




所以也希望某些藏友,能给文博单位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国家不管,难道靠大家天天怒斥就管用了吗?民藏复苏的第一步就是鉴定的标准、透明化,过不了这一关,说啥都没用。


而随着中国家庭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艺术品位其实就跟着收入的提高而提高,过去那种“按图索骥”,看啥都像“国宝”的人已经清醒了不少,意识到艺术品收藏去伪存真的重要性后,下面就是如何将藏品金融化、市场化。


我前面说钱币的时候就提到过,银元现在已经彻底变成了金融产品,透明的大盘、清晰的行情、上下波动的曲线,已经和股票没什么两样了,但是比股票稳定多了。



想想看,如果瓷器字画什么的也能金融化,那么它就有个固定的价格区间,再加上透明的鉴定机制,藏家们买卖起来心里有底,就不存在有价无市这种情况了。


而现在的拍卖行业,恶炒的情况更多,几千万几亿,一件清三代官窑,几年前才200万,现在要5000万,看似天价,那价格标准是怎么定的呢?没人知道!谁知道钱跑哪去了,是不是真的到卖家手上了。


古玩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我们已经经历了近十来年的寒冬期,复苏是必然!房地产玩不下去了,越来越多的富豪将眼光盯向艺术品,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市场。


弄好了,又一波盛世收藏到来,弄不好,再乱能比以前乱吗?



所以,以后的古玩行业将会有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引入国外拍卖行已经非常有必要,就像上海引入特斯拉电动车一样,虽然特斯拉闹剧不断,但它的到来确实倒逼国产电动车不断进步,以前的“骗补贴”企业大量倒闭,以比亚迪为首的电动车厂商做出了世界顶尖的电动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