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研的时候就是第四种人,我本科的时候压根儿没有想过要干什么,为什么考研?
我们宿舍8个人,大家都决定考研了,我想干脆考一个算了。
那段时间复习了半年,每天披星戴月,学得非常辛苦。
后来我们宿舍8个人考研,他们7个全考上了,就我一个没有考上,这也证明了老天爷眼睛没有瞎,本科前三年我不够努力,如果我考上了那就简直是老天爷眼睛瞎了,我后来认真反思过自己,真的是活该。
毕业后我从北京灰溜溜回到西安,在家蹲了一年,第二年考上了同济。
今天21号,也就是考研的日子,昨天晚上还查了一下数据,2018年考研人数238万人,今年涨到341万,录取大约5:1,考研难不难,其实要看跟谁比,考研难度远远不及考公务员。
而且考研比高考也容易,录取比例是5:1,再加上本科阶段最优秀的人一般直接就业,因为有很高的工资等着他们,或者是保研,或者是出国。
决定考研的朋友,其实不用紧张,你们的对手只有自己,或者是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
关于考研,我分享几个自己的经验。
第一
关于学校、专业选择。
本科入错的坑,研究生一定要跳出来,不然研究生相当于白上了。
其次
要量力而为,
清华北大之类的学校考不上,可以考东部地区比较好的学校,如果不敢考,也可以考虑西部地区。
比如我第一次考研失败,主要是吃了高数的亏,后来我考同济成功,主要是因为我考的专业不考高数。这样我就能充分的把我的复习精力分配到我最擅长的英语、政治和两门专业课上,复习起来也轻松,考试的时候心态也很好,所以就很容易考上了。
关于考研分成两类地区(原先是分成三类地区)过半的省份属于一类地区,西部大部分省份属于二类地区,西部地区考研录取分数最低。
第二,
一定提前跟导师联系,
而且最好提前看过导师发表的论文,了解一下导师正在做的项目,这些在网上都能查到,或者是找同学、朋友了解导师的为人。
然后诚恳礼貌的向他表达对他的敬仰,表达想跟着他深造的意愿,告诉他自己的听力情况,
大学老师大部分都很包容,他们不看重我们的生理缺陷,他们更看重我们是不是听话或者善良或者又没有潜力。
选对导师是快乐读研的重要一步。我很庆幸我遇到一个很好的导师,海龟大专家,对待学生态度温和,如沐春风,而且还给了我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这些机会让我受益到现在。
很多听障朋友害怕考研复试的英语听力,所以我刚才说提前跟导师联系,告知自身情况,初试考上之后,再想办法解决听力方面的问题,通过导师找学校看看有没有别的考试方式,要么自己好好练听力,哪怕蒙对一部分都行。
不要还没考研就害怕听力,这样会让自己错失良机,你不试试你怎么知道呢?
我当时同济考试的英语听力,二十分钟,我基本都是蒙的。蒙对了多少,我到现在都不知道。
这部分我讲讲在体制内工作的感受。2013以后我回到西安进入科研单位,投简历的时候就说过自己的听力情况,但是我们的单位更关心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大部分人体制内工作不太了解,我结合一下我的经验讲一讲。
体制内是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国家机关、国家企业以及事业单位。体制内数量算是比较庞大的,待遇也是跟着地区、跟着行业,有很大的区别。
什么样的人适合进体制内?这个话题其实没法讲,我只能倒过来说,什么样的人不适合体制内?
第一个是
家里条件比较差,或者是想发财的人,
想通过进到体制内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这个是比较难的。可以在网上看到新闻,现在公务员买不起房子,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第二个是
家里条件特别好的人,也不适合进到体制内。
有的单位临时工还会抱怨,我每个月工资就两三千块钱,我连保时捷油钱都加不起,这是真事。
第三个是
性格偏激,容易愤怒的人
,体制内需要的是大家稳定地把事情做好。
第四个
不懂得牺牲、妥协和顾全大局
的人。
排除这些,我们大部分人的性格还是比较适合的,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应该能接受,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承认自己平凡,不丢人,平凡的人心里一样可以有不平凡的理想。
第一个是稳定,工资不高不低,一般情况在中档左右,医疗待遇、公积金以及其他待遇比较好,
主要不用担心失业,
不用担心35岁就被人炒掉了;
第二个工作有时候很忙,但是大部分时间请假比较容易,一年可以把所有假期休够,这样也可以很好的照顾家人、
工作、家庭两不误。
当然我不能一直鼓吹体制内工作多好多好,其实有一些缺点,这个缺点也是因人而异的,比如富二代觉得在体制内工作工资太低,有的人野心比较大,他会觉得在体制内工作死气沉沉,没有意思。
但有时候大家所鄙夷的,也是另一部分人所羡慕的。所以不管看待哪一种工作,
不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我们都需要全面的看待,尽量减少个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很多人一提起体制内坐办公室,好像就是喝茶、看报、养养花,其实这早就成为历史了,哪怕过去在办公室里面看报、玩游戏,放在整个体制内也是非常低的比例,在体制内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压力。
以我自己的工作为例,我是干地质调查工作的,每年做项目的地方不一样,我要跟着这个项目走,每年出差时间大概有半年左右,经常翻山越岭。然后我们还要经常开会、写报告、编图、画图等等,其实压力不小。当然不敢跟华为或者其他IT公司比,但还是比大部分行业压力大很多。
给大家看一下我工作照片,有时候工作要爬山,从左一图可以看到已经爬到山顶了,有时候走的地方没有路,我们必须下到山沟里面。
有时候夏天要钻到草丛里,草丛里面有很多动物,可能都没有见过,像蛇什么都是小场面。
有时候还要在工地上跟工人一块干活,最后还要整理数据、写报告,写报告的难度跟显示器的数量是成正比的,用到的显示器越多,说明写的东西越难。
我给大家展示我这些工作照片,不是为了给你们哭诉工作多么辛苦,
而想让你们看看体制内工作其实不轻松。
关于体制工作就讲到这里。
不管我们在哪里工作都需要跟别人沟通,可能现在有的人觉得在微信上、QQ上跟人聊就好了,
实际上打电话还有面谈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沟通成本最低的方式。
所以我希望各位听障朋友们以后要继续加油,
继续努力改善我们的说话水平,在这我给耳朵树的为耳读诗群打一个广告,赶快进去,每天在里面练习,一定要坚持下去,
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不是一句空话、套话。
我现在30多岁了,能清楚地感觉到身体变化,11月份因为连续加班,颈椎压迫神经,晚上睡觉只要一躺到床上肩膀就开始疼,疼得睡不着觉,吃布洛芬止痛药才稍微好一点。
我上个礼拜刚休了年假,到海南那边彻底放飞自我好好享受了一下,现在身体稍微好了一点。
我还知道有一些做设计的朋友天天加班,从身体到精神上,现在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了。
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我就是不好的例子。
读书的重要性,因为时间关系不讲了。
摆脱讨好型人格;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圈子;注意界限感
我在和听损圈子的一些朋友打交道时候能感觉出来有一种讨好型人格,觉得自己听力不好给别人带来了麻烦,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可以让自己稍微受委屈一点,使得别人更重视我们。
我觉得不太有这个必要,没有必要为了装做让别人喜欢的样子活着,这样太累了。
我们要摆脱讨好型人格。
第二是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圈子。
很多朋友把耳朵树群当成了他们的家,每天在群里聊的话题广度非常大,不亦乐乎。
我不是要砸耳朵树的场子,是更希望看到的是大家有自己现实中的生活圈子,有现实中的朋友圈子,多跟健听朋友来往。
当耳朵树群里有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可以帮他一把,而其他时间我们就好好的过好自己的生活。
第三个是注意界限感,界限感特别微妙,我们很多听障朋友非常热情、开朗,别人有什么事一定要帮到底,一定要帮着别人干这个,干那个,远远没有这个必要,
这个界限感是非常微妙的东西,没有办法讲的很细,只能靠自己琢磨琢磨。
这世界肯定是不公平的,有时你也许会因为不公平而感到愤怒,那是因为你不是利益获得者。少些愤怒,少些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