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澎湃新闻评论
更多观点,更多解读——澎湃新闻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黑龙江生态环境  ·  决胜十四五 新年新气象——双鸭山篇 ·  昨天  
黑龙江生态环境  ·  决胜十四五 新年新气象——双鸭山篇 ·  昨天  
中工国际  ·  新春报捷!再添“健康丝路”里程碑 ... ·  2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王凯:规划如何赋能城市增活力、提品质、促发展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澎湃新闻评论

回家路,中国年

澎湃新闻评论  · 公众号  ·  · 2025-01-26 21:22

正文

 
  

       春将暖,日初长,天南地北共团圆,路的终点是家,家的意义是港湾。


1月25日,广东省广州市,2025年春运迎来节前客流高峰,广州南站人潮涌动。视觉中国 图



春节越来越近,年味越来越足,家乡在呼唤,游子在路上。春运,对整个中国来说是一个微妙的情绪时段,哪怕一路跋涉,哪怕舟车劳顿,但总是满怀憧憬、心有期待。


预测数据显示,今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有望突破5.1亿人次,日均1275万人次,同比增长5.5%;民航春运旅客运输量有望突破9000万人次,创同期历史新高;自驾出行预计达到72亿人次,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八成。


1月25日凌晨,上海虹桥火车站,人头攒动。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铁路、民航、自驾出行构成了春运的多元模式,特别是新能源车自驾的比例越来越高,相关的保障也正在跟上。据交通运输部公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5万个,预计在春节前各地还会有一批充电基础设施投放到位,更好满足高峰时段充电需求。交通运输部还开发了“e路畅通”小程序帮助自驾回家的司机提前了解各个服务区的充电设施情况。


从1月25日起雨雪天气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寒潮”遇到春运,正赶上返程的高峰期。公路部门已经表示,将持续加大除冰除雪的力量,融雪剂和防滑料的投入,努力做到随叫随清、随清随通。“瑞雪兆丰年”,但的确会增加自驾的难度,希望大家合理安排出行路线、安全驾驶。


此外,今年“反向过年”也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更多老人选择前往子女工作地团聚,回还是来都是“回来”,“反向”还是“正向”都是“反正要过年”,因为和家人在一起就是春节的意义。故土难离是情愫所在,“到外面看世界”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时代的进步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空间。


1月22日,在浙江温州南站,192名宜宾籍外来务工人员乘坐G2302次列车,笑容满面地踏上了返乡的行程。视觉中国 图


截至25日9时,铁路12306已累计发售春运期间车票3.11亿张。1月25日,铁路上海站迎来春运客流最高峰,发送旅客78.66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春运数字里的那一个个“万”,一个个“亿”,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生活中的你我,共同成就着中国年的喜庆祥和。奋斗一年,期待春节,等待着家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红红火火的对联,热热闹闹的团聚,以及亲友之间最朴实的“恭喜新年”。我们在那宝贵的几天春节假期里面恢复精神、积蓄力量、承载期待。


一路奔忙,一路企盼,“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中国人的豁达乐观写在了DNA里,也写在了滚烫的铁轨上,写在了川流不息的高速上。无论高铁还是绿皮车,无论是乘飞机还是自驾回家,无论快还是慢,终点都是和家人团聚。


1月22日,准备返乡过年的一家三口在山东烟台站候车大厅合影,回家的路,就是最美的风景。视觉中国 图


流动的中国,不变的年,流动的春运,不变的亲情。哪有什么“年味变淡”,无非是年味变了样式。时间如指间里的沙,春运一年又一年,每年都有新变化:火车车厢里的蛇皮袋少了,旅行箱多了,“反向过年”、旅游过年、自驾回乡过年的人越来越多了。


也许这一路有风雪,但春将暖,日初长,天南地北共团圆,路的终点是家,家的意义是港湾。祝您旅途顺遂,祝您阖家团圆。




编辑|沈彬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