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物学霸
「生物学霸」是丁香园旗下科研资讯平台。专门为科研人员打造,致力于让科研更简单更快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物制品圈  ·  AI书籍推荐 | 十本书籍带你探索人工智能 ·  3 天前  
生信宝典  ·  微生物组-扩增子16S分析和可视化(2025.4) ·  2 天前  
生信宝典  ·  Science最新| ... ·  2 天前  
BioArt  ·  ​Nat ... ·  2 天前  
生信宝典  ·  微生物组-扩增子16S分析和可视化(2025.4)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物学霸

国家卫健委明确:禁止临床出现无意义重复研究

生物学霸  · 公众号  · 生物  · 2025-02-12 18:12

正文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国家卫健委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管理办法》,明确了临床研究科学性审查、伦理审查、机构立结项、研究信息上传公开 4 项基本制度,将分类管理、禁止无意义重复研究、提高临床研究整体效能 3 个管理理念贯穿全文。

图片

图源:国家卫健委

「《管理办法》提出不得开展无意义的重复性临床研究,就是杜绝临床研究者片面追求项目数量,防止 『 为研究而研究 』。」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提到,比如将已开展甚至已发表的研究原样复制,或者采用已被现行指南淘汰的诊疗方案开展临床研究。这类无意义重复性临床研究,不但浪费资源,而且让受试者承担了不必要的风险与负担。

「 杜绝无意义的重复性临床研究,将临床研究的价值导向从重 『 量 』 过渡到重 『 质 』,能优化资源配置,使临床研究者关注真正的科学问题,让有想法的研究者脱颖而出,通过真正的原创性的工作,满足当前迫切的医疗和公众健康需求。」 卢洪洲强调。


三条红线    九种「不予立项」情形

《管理办法》明确了临床研究的三条红线:


一是不以药品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注册为目的。

《管理办法》第二条定义,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 (IIT) 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以人(个体或群体)为研究对象(以下称研究参与者),不以药品、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注册为目的,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康复、预后、预防、控制及健康维护等的活动。


二是不得以临床研究为名超范围「执业」。

《管理办法》第三条指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临床研究是为了探索医学科学规律、积累医学知识,不得以临床研究为名开展超范围的临床诊疗或群体性疾病预防控制活动。临床研究过程中,医疗卫生机构及其研究者要充分尊重研究参与者的知情权与自主选择权。


三是研究者应当遵守科研诚信。

《管理办法》第六条指出,临床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对临床研究的科学性、伦理合规性负责,应当加强对其他研究者的培训和管理,对研究参与者履行恰当的关注义务并在必要时给予妥善处置。

《管理办法》明确,有九种情形之一的,不予立项:

(一)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要求的;

(二)干预性研究未通过科学性审查的;

(三)伦理审查不符合要求的;

(四)违背科研诚信规范的;

(五)研究前期准备不足,临床研究时机尚不成熟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