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击别人的有利形象上,人类的想象力是没有止境的。
《欢乐颂2》中,有一个值得玩味的情节:
樊胜美因为家庭的事情,不断向王柏川求助。忍受不了重压的王柏川选择关机失联,对樊胜美视若空气,甚至百般嫌弃。
而追求樊胜美时,王柏川曾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爱了樊胜美半辈子,愿意承担所有。
王柏川的冷处理,其实就是冷暴力。
有人说,男生不擅长分手,却很擅长逼女生说分手。
网易曾做过一个“冷暴力分手”的调查,令人惊讶的是,竟然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女生经历过半年以上的“冷暴力”。
感情出现裂痕时,大多数人的做法是:
拒不承认两人之间有问题,不愿沟通,但也不愿共同寻求解决之道
。
而被冷暴力对待的一方只会检讨自己:“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他为什么这么讨厌我?”
实际上,我们通常理解的这种“冷暴力”,只是众多“冷暴力”行为表现的一种。
冷暴力广泛存在于婚姻关系、亲子关系、职场和社会中。
比如分手后一方阴魂不散的纠缠和骚扰,父母责备孩子什么事都做不好,职场上用权力让人坐冷板凳……
不起眼的精神虐待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反而像是正常现象,但却伤人不见血。
法国作家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在《冷暴力》一书中,将冷暴力称为“
隐而不现却真实存在的暴力
”。
“冷暴力”,即“精神虐待”,不是通过现实中的肢体暴力,而是靠日复一日地对某一特定对象贬低、羞辱、嘲讽、排挤等,造成心理创伤。
伊里戈扬指出:
施虐者有一种明显的需求,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加以批评;这样可以让他感觉自己大权在握:如果别人没有价值,就表示我一定比较好。
表姐的婚姻原本是家族中幸福婚姻的典范。
她和表姐夫是大学校友,表姐夫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对表姐也知冷知热。
但自从表姐夫创业之后,情况就慢慢发生了改变。
表姐夫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一个月也抽不出一天时间陪她和孩子。回到家也以压力大等理由拒绝交流。
如今,他们像同一屋檐下合租的陌生人,进出都尽量避开对方。多年的感情如同温水煮青蛙,早已消磨殆尽。
表姐绝望地说:我们才结婚五年,却好像已经看到了今后几十年婚姻生活的模样。
暴虐发生在婚姻里,造成个人绝望,虐待便达到目的:让人感觉失去灵魂,仿佛行尸走肉
。
一段感情中,之所以会发生冷暴力,大多是因为发现“所爱的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或太过依赖彼此的关系,因而出现精神虐待的冲动。
这种虐待不言而喻的信息是“我不爱你”,口头上却往往不承认,也不愿面对失败的关系,更不愿负责任,而是要对方负起责任,罪名是莫须有。
但话说回来,如果没有过度忍让的伴侣,这种畸形的关系又如何能发展下去?
因此,这种不正常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不自觉的自作自受。
朋友小美因为外貌原因,受到了众多不友好的对待,而让她伤害最深的,则是来自父母的打击:
小时候跟几个堂姐一起打扮准备过六一,被爸爸看见了,不屑地说:再怎么打扮也是丑小鸭一个。
看了她的毕业合影照,笑着问:你是不是你们班长得最丑的?
饭桌上,当着小美的面,爸爸开玩笑地说:咱们小美得争取找个优秀的另一半,改善基因。妈妈反问:她有那个资本吗?
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取难听的外号,是精神暴力常见的表达方式。
而实际上,父母责备子女笨手笨脚,反而会使他们更不灵光。孩子不是因为笨拙而被贬低,而是因被贬低而变得笨拙。
发生在亲子关系中的冷暴力,都将成为孩子的“童年创伤”,在他成年后一点点显现,甚至爆发,摧毁他的生活。
更可怕的是,这种亲子间的冷暴力往往打着“管教”、“为你好”的旗帜,从而粉碎孩子的意志和批判精神,使孩子无法评断父母。
说到这类冷暴力的极致,不能不提《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在黄金的枷锁下无法获得幸福的曹七巧,
在自己的权力王国里,用冷暴力逼死儿媳妇儿,破坏儿女的婚姻,最终把儿子和女儿都逼成了和她一样的疯子。
老同学大呆最近有点烦恼,他所在的公司推行新的制度,他首当其冲,成为人事变动的第一批牺牲者,被调岗去当坐席员,而他原本是技术岗位。
调岗后,大呆到手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标准,并且电脑被限制上网,完成的项目也不在他名下。大呆向上级反映,也无人理会,日子过得很煎熬。
这种发生在公司里的日常虐待小动作,大多被视为无足轻重或遭到忽略。
职场的精神虐待,
是指任何借由言语、表情、姿势或者文字来侵犯个人人格、尊严或身心完整的举止,以及危害此人正常工作或破坏职场氛围的行为
。
职场上的这种心理战包含两个要素:
职场冷暴力的第一步是贬低受虐者,并让所属团体确认这一点。
在各种压力下,受虐者便难以充分发挥潜力,注意力无法集中,工作效率低下。
而因为工作质量下降,又免不了遭到批评。雇主也就能理直气壮地以不胜任或不够专业等理由,请对方自己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