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龙网  ·  哇~DeepSeek,你是懂重庆的! ·  13 小时前  
华龙网  ·  哇~DeepSeek,你是懂重庆的! ·  13 小时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今年春节泼天的流量,重庆接住了! ·  昨天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今年春节泼天的流量,重庆接住了! ·  昨天  
重庆日报  ·  重庆楼市迎来“开门红”! ·  2 天前  
重庆日报  ·  重庆楼市迎来“开门红”! ·  2 天前  
重庆日报  ·  创意视频|新春第一会 绘出新重庆新篇章 ·  2 天前  
重庆日报  ·  创意视频|新春第一会 绘出新重庆新篇章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这种病,死状甚惨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 2024-05-26 20:00

正文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镭射女孩”


作者: 子昱

校稿:朝乾 / 编辑:养乐多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正经历着巨大变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 所带来的科技进步是过去几千年想都不敢想的, 每年都会涌现各种新发现、新发明。


新事物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但这些新发现、新发明并非全都有益。 如果对其认识不到位、使用不当,也可能对人体造成 不可逆转 的伤害。


未知带来变革,推动人类发展进程的同时

也可能带来意外的附加伤害 (图:Flickr)▼


伦琴的发现


1895年深秋,德国物理学家 伦琴 在研究阴极射线时意外发现了一种全新的 射线 ,这种射线可以让远处的荧光屏发出微弱的闪光, 意味着这种射线具有一定的 穿透能力


伦琴研究发现, 这种射线可以轻松穿透玻璃、木头、书本,甚至是人体的血肉,但会被 骨骼 金属 等物质挡住。 经过6个星期的反复研究,伦琴 以妻子安娜的手为对象,拍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照片。


朦胧中,安娜的骨骼,和她的婚戒依稀可辨

就这样,人类历史上第一张X光照片诞生了

(图:wellcomecollection.org)▼


伦琴确信,他发现的是一种从未被前人报道过的射线。 随后,他发表了文章《一种新的射线,初步报告》。 由于伦琴暂时不清楚这种射线的本质,便以未知数的符号“ X ”予以命名, X射线 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并沿用至今。


伦琴公布他的发现后,立刻引起巨大轰动,他的报告被译为多种语言并广为传播,使当时的 欧洲人了解到这种 全新事物 的存在。


彼时,用一种 无创 的方式探索人体内部构造 一直是医学界的追求, 由于X射线的特殊性质,很快便被引入了 医疗领域


从被发现到被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不过数月

(拍片,图:wellcomecollection.org)▼


为了纪念伦琴的发现,X光也被称为 伦琴射线

并被广泛地应用到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各领域▼


随后几十年中,X射线不仅在医疗行业大显身手, 同时也成为了其它各行各业的新宠, 各国都开始疯狂地研究、利用X光。


新婚夫妇用X光拍摄婚纱照; 选美佳丽纷纷展示她们刚拍摄的X光照片,用最先进的技术秀出自己 曼妙婀娜 的身材; 人们进商场买鞋子甚至也会使用X光机照一下,看看鞋会不会合脚。


生动诠释了什么叫—— 美人在骨不在皮

(会玩,图:uselessinformation.org)▼


买鞋不量脚,照一照就好


疯狂、过度地使用当时还缺乏认识的X射线,引发了许多恶果: 发明大王 爱迪生 在多次使用自制的X光机后,逐渐感到 视力下降 肠胃不适 。他的助手也逐渐出现手部病变,而后 双手截肢 ,最终在不到40岁时死去。


各地的民众因为接受过量X射线的照射, 而出现足部发育异常、 皮肤损伤 同时, 癌症 的发生率也在陡增。


长期接触X射线而造成的手部坏死

(图:wellcomecollection.org)▼


与X光打交道最多的 医务工作者 更是深受其害。 由于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有效的防护手段和设备,这些人操作X光机时不会做任何防护。因此, 最早开展X线摄影的医务工作者,大多都在十年内因癌症去世。


惨痛教训让人们意识到这种射线的危害。各国纷纷出台法令 禁止滥用 X射线,同时也对 照射剂量 做出了明文规定, X射线造成的悲剧才告一段落。


在德国汉堡,有一座万国X射线牺牲者纪念碑

记录着早期因X射线辐射而身故的医务人员之名

(图: KUNST@SH/Jan Petersen )▼



“万能”的镭


美国漫威超级英雄故事中,班纳本是一位物理学家, 一次意外使他受到了巨量的 γ射线 辐射,进而变身为超级英雄 —— 绿巨人浩克


在现实中,有一群女孩也 遭到了过量γ射线辐射, 迎接她们的并不是变身超级英雄, 而是无尽的痛苦以及死亡。


19世纪末,居里夫妇在研究 沥青铀矿 时,发现它的 放射性比纯粹的氧化铀强四倍多, 他们断定在沥青铀矿里面,一定藏着别的放射性物质。


沥青铀矿是一种放射性的含铀矿石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铀 (图:wiki)▼


此后,居里夫妇从铀矿石里面 提炼出了 两种元素。 这一发现使得居里夫人在19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虽然居里夫人知道镭具有放射性,但并没有认识到镭对人体的危害, 甚至经常把试验品 随身携带


每吨沥青铀矿中大约只有七分之一克镭

(居里夫妇在进行镭实验,图:wiki)▼


学术界认知不足,外界也并没对这种新发现的物质予以足够的警惕。和所有其它新出现的事物一样, 人们把镭应用在了很多方面上。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放射学的进展,有人开始尝试使用射线 治疗癌症 人们尝试把发现的放射性元素挨个用于放疗, 事实证明镭等放射性元素确实能够杀伤癌细胞。


用放射线破坏癌组织的DNA,致其细胞死亡

进而达到控制癌细胞生长、分裂的治疗目的

(肺癌细胞,图:wellcomecollection.org)


此后,商业的宣传让镭声名鹊起, 人们甚至认为镭是万能的, 不说让人长生不老,至少也能延年益寿。 于是镭被大量应用在 商业领域 ,各种和镭有关的产品开始热销。


最终, 镭的过量使用 反噬了曾经认为它是“万能神药”的人。


从日用品到美妆个护,不一而足

从头到尾,没人意识到灾难已悄然降临▼


20世纪初,美国陆军流行一种 夜光手表 ,这种手表的指针、数字会在夜间发出荧光。 这是因为 表盘上涂有镭


镭企业主招募了大量工人制造夜光手表,在最关键的涂镭环 节里, 由于往表盘、指针上涂镭需要精细技巧,大部分做这份工作的,都是年轻、灵活的女性。


接下来的战争,使这种军表的需求大幅增加

为了提高产量,相关制造企业开始不择手段

(车间里的涂镭女工,图:wiki)▼


女工们要用精致的驼毛刷把黏合剂、镭粉和水的混合物涂到表面上,这些小刷子画几笔就会分叉, 所以工厂的主管鼓动女工用嘴唇、舌头把毛笔尖舔锐 ,以便在细小的零件上涂准位置。


企业明知镭有危害性,仍引导女工这么做

原因只有一个—— 当利润超过300%时……

(图:《 Radium Girls 》剧照)▼


晚上下班后,她们全身都会发出萤萤绿光;还有的姑娘会把镭涂在自己牙齿、指甲、头发、脸上,就像化妆一样。 她们有一个统一的绰号——“ 镭女郎 ”。


很快,噩梦开始了。 这些女性开始是牙痛,接着牙床开始溃烂,整个下巴,上颚,耳朵都开始形成巨大的脓疮。 她们的病情急速恶化,病魔很快夺走了她们的生命。


肿大后开始溃烂,直至下半张脸骨肉全无

一切都无力回天,受害者只能走向死亡

后期恶化图片就不放了,不落忍▼


工厂拒绝承认这跟镭的辐射有关,一些医生也按照企业的要求隐瞒了真相。 虽然“镭女郎”们集体起诉,把镭公司告上法庭,但关于镭对人体的伤害只是猜测,没有任何实据。面对这些指控,相关企业矢口否认。


镭企业财大气粗,到处都有关系网,甚至买通了主审的法官。 几个上诉的女工被病痛折磨,已经时日无多


凯瑟琳·多诺霍是起诉者之一,她很快去世了

然后,世上少了一位母亲,多了两个孤儿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人祸


僵持之下,法医决定 开棺验尸 将死去的镭女郎的骨灰放入暗房,里层用黑纸包裹,外层再用X感光底片裹住;对照组使用正常人的骨骸,也做了相同处理。


10天之后,法医再次进入暗房。结果镭女郎的骨灰让底片布满了白点。相比之下,对照组则漆黑一片。 毫无疑问,这些镭女郎们都具有 放射性


镭女郎的悲惨遭遇惊醒大众。在后来的斗争中,镭企业也选择了和解。人们终于意识到, 镭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神药 ,使用不当反而会致命。


一名美国作家为“镭女郎”写下的悼念诗:

“只有我们破碎的骨头,永远在黑暗的地下发光”

(多诺霍之墓,图:shutterstock)▼



放射危害


我们通常所说的 射线 是由 各种放射性核素,或者原子、电子、中子等粒子在能量交换过程中发射出的、具有特定能量的粒子束或光子束流 常见的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X射线等。


目前,人们对电离辐射引起机体的损伤的原理认识并不完全充分,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一种理论是: 电离辐射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导致机体的细胞中生物大分子(主要是DNA)的 结构破坏 ,机体在反复修复过程中出现 错误修复 ,从而导致 细胞死亡 ,或因遗传信息的改变导致 细胞变异


不同射线可被不同物质、不同厚度 所屏蔽

横屏 ,底图:shutterstock )▼


事实上,除了医疗领域中的X光机、CT等,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辐射。 但一般来说,天然辐射本底的年平均剂量是2.4mSv, 这部分辐射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 无法避免 的。


大多数普通民众接受的辐射主要是医疗领域中的放射性检查。 值得一提的是, 核磁共振检查 是基于强磁场而非射线,因此没有电离辐射。


在我国,根据国家标准GB18871-2002规定, 除天然辐射外,普通人每年有效剂量是 1mSv 。对于因工作需要长期接触放射源的人而言,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是 20mSv 只要不超过这个阈值,都不用担心健康风险。


无处不在,但不影响生活,也不影响健康▼


此外, 家用电器所产生的辐射属于 电磁辐射 ,与 电离辐射 是两种概念。 且目前常用的电器,辐射值也远远低于安全阈值。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担心日常生活中因辐射而致病。


早期人们对于X射线以及镭的滥用最终让一代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们需要对辐射的危害有一定的了解, 但也不用谈“辐”色变。


毕竟,你吃的 香蕉 也会释放微量的辐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华龙网  ·  哇~DeepSeek,你是懂重庆的!
13 小时前
华龙网  ·  哇~DeepSeek,你是懂重庆的!
13 小时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今年春节泼天的流量,重庆接住了!
昨天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今年春节泼天的流量,重庆接住了!
昨天
重庆日报  ·  重庆楼市迎来“开门红”!
2 天前
重庆日报  ·  重庆楼市迎来“开门红”!
2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白谦慎 与古为徒的世界丨一种关注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