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贾岛
师者,可以传道,可以授业,可以解惑。
师者,可以是教授知识的老师,也可以是教授智慧的老师。
知识往往是加法,是有我的,智慧往往是减法,是无我的,在无我的减法之中呈现出生命的浩瀚无垠。就像老子的掊击尔智,或者说,自净其意。
自净其意,意指清空,不断地不断地将自己清空,不断地不断地将脚底下的地板抽开,如是,久而久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畏,大自在。
无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当我们遇到瓶颈之时,往往是因为一路走来,我们所做的皆是加法,我们以为厚积薄发,于是,我们不断地收集,各种技法,各种见地,然后,这些技法和见地就成了我们的立足点和障碍。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个老师,指着我们的心,悠然一笑,问:你,是不是想多了?
我们需要一个老师,一次次地醍醐灌顶之感,如是,我们和这个老师之间就有一种特别的链接,这种链接可以协助我们穿透轮回的迷惑,直至澄明之境。
1
在南加州的一次禅修之后,有一位艺术家问一行禅师,要怎样看一朵花,我才能在艺术创作中将它表现得淋漓尽致呢?
一行禅师回答,用这种方式看花,你没有办法触及这朵花,放弃你所有的计划,你才能与花同在,不带任何利用它或从中获益的企图。
2
云门禅师去参访睦州禅师,睦州一见他来就关门,云门扣门,睦州问:“来作甚?”云门说:“自己大事未明,乞您指示。”睦州开门一见便关上门。
云门连吃三天闭门羹,至第三日,睦州一开门,云门忙挤进去,睦州抓住他说:“说啊!”云门刚要说,睦州又推他出门,关门时还夹伤了云门的脚,云门从此悟入。
3
临济禅师曾问黄檗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问三次就被打了三次。
黄檗禅师一共打了
61
棒,造就了旷古绝后的一代宗师,而使丛林中有了“临济将军,曹洞农夫”之说。
4
了义禅师依止高峰禅师时,高峰禅师让他参“万法归一”的话头,有一次,他见松树上落下雪花,若有所悟地写了一首偈子,呈现给师父印证,师父不由分说,提起木棒就是一顿痛打,将他打下了数丈深的悬崖。
结果了义禅师遍体鳞伤,七天七夜要死不活,此时他突然大悟,脱口说道,大地山河一片雪,太阳一照便无踪,自此不疑诸佛祖,更无南北与西东。
5
纽西隆多的两个徒弟,当他们给大圆满指示时,他们的金刚杵敲到桌面所发出的声音,都可能让听到的人暂时性地切断凡庸的思想之流。
6
伟大的那洛巴说,快乐就是用自己的血肉坛城供养上师。
那洛巴身为世界第一高等学府那烂陀大学的校长,像一只老狗一样跟随乞丐帝洛巴十二年。
他深深知道,只有完全给出去,才能放下他骨髓深处的作为佛法大师的骄傲。
7
从印度大成就者的传记可知,帝洛巴从没有教那洛巴四加行,帝洛巴是个非常伟大的成就者,他叫那洛巴去城里偷汤,那洛巴遵守上师的命令,结果被人逮到,给狠狠的揍了一顿,回到上师处所,也因为没有偷到汤,又被上师狠狠揍了一顿。帝洛巴没有给那洛巴上千个灌顶,上千个教法,他只是给他上千个苦行,训练他的安忍。
若是真的了悟,我们就可以敞开与无畏。我们总要敞开,让各种各样的风吹进来。而最终,你会了悟,我们所谓的堡垒只是自我的幻象。我们本身具有敞开的能力、无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