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邃瞳科学云
邃瞳科学云是一个百家争鸣的个性化学术传播平台。依托新媒体矩阵,小程序及APP等完整产品线,在开展专业性的学术活动的同时,还致力于科普教育和科学传播,更自由、重分享。 格物致知,光被遐荒。Meet Your Scienc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DA数据分析师  ·  【干货】5分钟学会数据可视化:使用Pyech ... ·  昨天  
玉树芝兰  ·  如何用 AI 做深度系统化文献梳理? ·  昨天  
CDA数据分析师  ·  【干货】2小时用AI完成的SQL教程也太赞了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邃瞳科学云

复旦大学戴维林ACB:原位构建的三维ZnIn₂S₄纳米花-二维Ni-MOLs纳米片实现高效光解水产氢

邃瞳科学云  · 公众号  ·  · 2024-10-06 17:44

正文



第一作者:李 玉

通讯作者:戴维林

通讯单位:复旦大学

论文DOI: 10.1016/j.apcatb.2024.124657




全文速览
近日,复旦大学戴维林课题组报道了一种通过原位水热法制备的ZnIn 2 S 4 纳米花与Ni-MOLs纳米片组成的新型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原位生长的ZnIn 2 S 4 纳米花均匀分布于Ni-MOLs纳米片表面,提供了大量的电荷传输通道和丰富的活性位点,从而促进了光催化反应。在可见光照射下,ZnIn 2 S 4 /Ni-MOLs复合材料展现出显著提升的产氢效率,达到了4.75 mmol·g ¹·h ¹,分别比纯ZnIn 2 S 4 和Ni-MOLs高出8倍和95倍。


此外,该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性能得到了增强,有利于光催化产氢。结合PL、EIS和TRPL测试结果表明,ZnIn 2 S 4 /Ni-MOLs异质结有效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并促进了电荷的快速转移。能带结构分析显示,ZnIn 2 S 4 /Ni-MOLs复合材料形成了II型异质结,在电荷分离和氧化还原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基于常规和原位光照下的XPS分析以及DFT计算结果,证实了在ZnIn 2 S 4 /Ni-MOLs异质结中,大多数电子从ZnIn 2 S 4 转移到了Ni-MOLs。这种战略性的设计增强了光吸收能力,并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与转移,从而提升了光催化性能。本研究不仅构建了一种高效的ZnIn 2 S 4 /Ni-MOLs光催化剂,也为基于ZnIn 2 S 4 或MOLs的新型光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义,旨在提升光催化制氢的整体效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上(DOI: 10.1016/j.apcatb.2024.124657)。




背景介绍
光催化技术是可持续氢能源开发的关键。尽管已广泛研究了多种光催化剂,如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及金属有机框架等,但单一材料因光吸收能力有限及载流子快速复合导致产氢效率低下。ZnIn 2 S 4 凭借其可调带隙、易合成性和化学稳定性成为有前景的光催化剂,但同样面临载流子易复合等问题,通过构建异质结可以显著提高其产氢性能。另一方面,金属有机框架层状材料(MOLs)作为二维材料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丰富的活性位点,但其自身光吸收差和大带隙限制了光催化效率。因此,尝试构建二者之间的异质结来提升光催化制氢效率。




图文解析
首先,采用原位水热法制备了均匀分布的3D/2D ZnIn 2 S 4 /Ni-MOLs复合材料。通过SEM、TEM及HRTEM对材料形貌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ZnIn 2 S 4 纳米花与Ni-MOLs纳米片紧密结合,且两者晶格结构清晰可见。随后,利用XRD、FTIR、UV-Vis DRS、BET以及XPS等技术对其基本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全面表征,进一步验证了该复合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特性。

Fig. 1. TEM and HRTEM images of (a) ZnIn 2 S 4 , (b) Ni-MOLs, (c-f) ZnIn 2 S 4 /Ni-MOLs, (g) HAADF image of ZnIn 2 S 4 /Ni-MOLs, (h-m) the corresponding EDS element C, O, Ni, Zn, In, S mappings of the ZnIn 2 S 4 /Ni-MOLs.


Fig. 2. XRD patterns of (a) ZnIn 2 S 4 , Ni-MOLs, and ZnIn 2 S 4 /x-Ni-MOLs (x= 0.5, 1, 2, 3, 4 and 6), FT-IR spectra of Ni-MOLs, and ZnIn 2 S 4 /Ni-MOLs (b).


利用XPS对ZnIn 2 S 4 /Ni-MOLs复合材料的元素组成及界面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复合材料中Zn 2p、In 3d和S 2p的结合能向低结合能方向移动,而C 1s、O 1s和Ni 2p的结合能则向高结合能方向偏移。这些变化进一步证实了ZnIn 2 S 4 与Ni-MOLs之间存在强烈的界面相互作用,这有助于减少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从而提升光催化性能。

Fig. 3. High resolution XPS spectra of (a) Zn 2p, (b) In 3d, (c) S 2p, (d) C 1s, (e) O 1s, (f) Ni 2p.


此外,该复合材料展现了卓越的光催化制氢性能。ZnIn 2 S 4 /Ni-MOLs的产氢速率高达4.750 mmol·g -1 ·h -1 ,分别是纯ZnIn 2 S 4 和纯Ni-MOLs的8倍和95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350 nm单色光照射下,ZnIn 2 S 4 /Ni-MOLs的表观量子效率(AQE)达到了最高值23.3%。这些结果凸显了该复合材料在光催化制氢领域的巨大潜力。

Fig. 4. (a) UV-Vis DRS spectra of ZnIn 2 S 4 , Ni-MOLs and ZnIn 2 S 4 /x-Ni-MOLs (x=0.5, 1, 2, 3, 4, 6), (b-c) H 2 evolution rate of ZnIn 2 S 4 , Ni-MOLs and ZnIn 2 S 4 /x-Ni-MOLs (x=0.5, 1, 2, 4, 6), (d) Recycling photocatalytic H 2 production test of ZnIn 2 S 4 /Ni-MOLs.


原位光照XPS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被用于进一步探究ZnIn 2 S 4 /Ni-MOLs异质结中电子的迁移方向。如下图所示,在光照条件下,ZnIn 2 S 4 /Ni-MOLs复合材料中Zn 2p的结合能向高能方向移动。同样地,In 3d和S 2p峰的结合能在光照下也正移了约0.1 eV。相比之下,在无光照条件下,Ni 2p的结合能在光照时发生了负移。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在光照作用下,光生电子倾向于聚集在Ni-MOLs表面,从而强有力地证实了ZnIn 2 S 4 /Ni-MOLs异质结中的电子转移机制。

Fig. 5. High-resolution in-situ XPS spectra of Zn 2p (a), In 3d (b), S 2p (c) and Ni 2p (d) of ZnIn 2 S 4 /Ni-MOLs.


通过UV-Vis DRS和VB-XPS对ZnIn 2 S 4 和Ni-MOLs的能带结构进行了测定。DFT计算显示,电子聚集区主要位于Ni-MOLs中,而电子缺陷区则集中在ZnIn 2 S 4 上,这表明在ZnIn 2 S 4 /Ni-MOLs异质结界面上,电子从ZnIn 2 S 4 向Ni-MOLs迁移,这一发现与原位XPS的结果相吻合。此外,ZnIn 2 S 4 /Ni-MOLs复合材料具有最低的吉布斯自由能,有利于促进光催化制氢过程。

Fig. 6. Tauc plot of ZnIn 2 S 4 (a) and Ni-MOLs (b), Valence-band XPS spectra of (c) ZnIn 2 S 4 and (d) Ni-MOLs, band structures of ZnIn 2 S 4 and Ni-MOLs (e).


Fig. 7. Schematic structure models of H adsorption of (a) ZnIn 2 S 4 , (b) Ni-MOLs and (c) ZnIn 2 S 4 /Ni-MOLs, Charge density difference, (d) Planar-averaged electron density difference along with Z direction, (e) of ZnIn 2 S 4 /Ni-MOLs, (f) Free energy diagrams of reaction of ZnIn 2 S 4 /Ni-MOLs, ZnIn 2 S 4 and Ni-MOLs.


最终,我们提出了ZnIn 2 S 4 /Ni-MOLs复合材料的工作机制,阐明了该异质结中光生载流子的转移路径。在可见光照射下,ZnIn 2 S 4 中的电子从价带(VB)被激发至导带(CB),随后大部分电子迁移到Ni-MOLs的导带上,促进了H + 还原生成H 2 。与此同时,Ni-MOLs中产生的空穴则迁移到ZnIn 2 S 4 的价带,并通过牺牲剂三乙醇胺得以清除。这些并行过程协同作用,显著增强了光催化水分解反应效率。ZnIn 2 S 4 /Ni-MOLs异质结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从而大幅提升了光催化产氢性能。

Scheme 1.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photocatalytic H 2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ZnIn 2 S 4 /Ni-MOLs.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原位水热法成功合成了新型ZnIn 2 S 4 /Ni-MOLs异质结光催化剂。该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表现出显著提升的产氢效率,远超单一组分材料,并且增强了可见光吸收能力。实验和理论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此异质结有效抑制了光生载流子复合,促进了电荷快速转移。研究不仅展示了一种高效光催化剂的应用前景,还为基于ZnIn 2 S 4 或MOLs的光催化剂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以进一步提高光催化制氢效率。未来工作将聚焦于优化合成方法及探索更多材料应用场景,旨在进一步拓展新材料的绿色能源转化应用。




作者介绍
第一作者:李 玉 ,复旦大学戴维林教授课题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型光催化材料的构筑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通讯作者:戴维林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型催化材料的构筑及其在能源、环境、精细化学品合成及太阳能光催化等领域的应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化学及材料领域著名期刊ACS Catal., Appl. Catal. B: Environ., Green. Chem., J. Catal., Chem. Eng. J., J. Mater. Chem. A., J. Hazard. Mater., ACS Sustain. Chem. Eng.等发表SCI论文160余篇,多篇论文入选全球1% ESI 高被引用论文,发表论文总引用次数11000余次,H-index 65,获中国发明专利33项。2014-2022连续入选Elsevier公布的化学领域中国大陆高被引学者榜单。被邀在催化领域的权威学术专著 “Handbook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CRC Press和 RSC 出版的学术专著上撰写章节,目前担任多个学术刊物的编委。


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小编删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