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可能是糖友们听得最多的降糖药了。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饮食和规律运动治疗后,如果血糖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许多糖友,特别是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第一次开始服用的降糖药就是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降低血糖,主要作用方式有两种:
虽然二甲双胍运用广泛,但许多糖友还是不太了解它,有时候还有不少误解。
今天,健康头条(微信号:baojiandaifu)总结了 10 条关于二甲双胍的事实,赶快一起来看看吧。
1 瘦的人不能用二甲双胍?
错误。
国内外各大主要指南均建议:二甲双胍适用范围广范,无论患者超重与否。
2 二甲双胍可以减肥?
错误。
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的确表现出一定的减重效果,但它并不是减肥药,对于单纯肥胖者,没有确切的减重作用。
3 二甲双胍可以预防糖尿病?
正确。
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被证明能预防糖尿病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药物。
有研究证实,通过二甲双胍干预治疗,10 年内糖尿病的发生率下降了 18%,但另一个生活方式干预组下降了 34%,如果二者结合起来,效果会怎么样?想想看,你懂的!
4 二甲双胍只适用于 2 型糖尿病?
错误。
对于 1 型糖尿病,联用二甲双胍后,能够降低 10% 的胰岛素用量,从而减少了使用胰岛素所带来的体重过度增加。
5 二甲双胍伤肝?
错误。
二甲双胍不经过肝脏代谢,不竞争肝脏 P450 酶,不存在肝毒性。只是由于目前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二甲双胍的资料较少,一般建议血清转氨酶超过 3 倍正常上限时避免使用、转氨酶轻度偏高患者使用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需要强调的是,这样做的原因只是担心肝脏本身的疾病影响正常乳酸清除能力,而不是因为二甲双胍有什么「肝毒性」。
6 二甲双胍伤肾?
错误。
二甲双胍主要以原形经肾小管排泄,清除率是肌酐的 3.5 倍,本身对肾功能没有影响。临床上,有些医生一见到「蛋白尿」就停用二甲双胍的做法是没有依据的。
建议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来调整剂量:eGFR ≥ 60 时无需减量、45~60 之间需减量、小于 45 时需停用。
7 二甲双胍的副作用很大?
错误。
二甲双胍以副作用少、药物应用相对安全著称。一般而言,如果没有不能使用的禁忌症,比如脏器衰竭、高烧等,糖尿病患者都可以服用,但哺乳期不宜使用。
对于二甲双胍副作用的关心,主要集中在引起胃肠道反应、引起低血糖、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影响维生素 B12 的吸收。
引起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胃胀、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绝大多数发生于用药的前 10 周。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多数患者会逐渐耐受或症状消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这是减少治疗初期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
引起低血糖
单独服用二甲双胍,不会引起低血糖,但是与胰岛素或者胰岛素促泌剂合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低血糖,部分糖友服用后可能有轻度的胃部不适。
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虽然二甲双胍的「大哥」,苯乙双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退市的,但「一人有罪、满门抄斩」的野蛮时代早已过去。目前没有任何确切证据表明二甲双胍的使用与乳酸性酸中毒有关。
只有在肾功能受损(eGFR
影响维生素 B12 的吸收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引起维生素 B12 水平的下降,对于这部分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维生素 B12。
一般而言,只要按量服用,绝大多数的副作用都可以避免。
二甲双胍最小推荐剂量是 500 mg / 日,最大推荐剂量 2 550 mg / 日,最佳有效剂量 2 000 mg / 日。
这里要提醒大家,调整药物剂量是医生的事,一定要听医生的安排,不要自己随意调整剂量。
8 有些糖友不能使用二甲双胍?
部分正确。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孕妇、儿童和老人,二甲双胍的运用有区别。
儿童
目前不推荐二甲双胍用于 10 岁以下儿童。这部分儿童因为没用过,没有相关的数据,不知道药物是否安全;而对于 10 岁以上的儿童,可以用,有证据,很安全。
孕妇
国际观点认为,二甲双胍在妊娠期用药分级中为 B 类药物,没有增加胎儿畸形和新生儿并发症的风险,在控制孕妇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具有优势。在妊娠期糖尿病前期,也可以通过二甲双胍来预防糖尿病。
但是,中国药监部门至今尚未批准将二甲双胍应用于妊娠期妇女。所以,我国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一般不用二甲双胍。
老人
二甲双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依然是一线首选用药,没有具体年龄限制,它较少的低血糖风险对老年人有独特的益处。但对于 80 岁以上高龄患者,建议定期监测肾功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9 二甲双胍还有其他作用?
正确。
除了控制血糖,二甲双胍已被证实的、确切的有益作用包括:心血管保护作用、改善血脂、改善脂肪肝(非酒精性)、肿瘤抑制作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等等。
10 二甲双胍是最好的降糖药物?
错误。
虽然,二甲双胍常常被称「降糖神药」,但是,关键时刻还是要保持清醒。对于任何疾病,我们既要遵循指南,更要符合个性化原则。
而对于个体患者,从来没有最好的药,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药。在充分的理由和依据下,使用其它任何药物也都是正确、合理的。
防治糖尿病,管住嘴也很重要
长按下方二维码,看糖尿病饮食大全
米面、肉蛋、蔬菜、水果,照着吃,稳血糖!
责编:羽方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