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悦读文摘  ·  每天思考一段话 ·  6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知识是如何被弄丢的?一部知识史,半部傲慢史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这些男人觉得,父亲们该读这些书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6-18 09:09

正文

父亲节应该聊聊“父亲”这一角色。


中国自古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这不仅显示了男尊女卑的性别定位,也导致男性在家庭内部的参与程度往往很低。而这一观念至今依然扎根在我们的文化中。加之现实原因,虽然教育理念在不断进步,“丧偶式育儿”的现状在中国仍旧很常见,父亲的缺席也成为很多家庭矛盾、甚至社会问题的缘由。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较于父亲,母亲自然更温柔细致,但看起来略显粗暴的父亲,对孩子完整性格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反过来讲,一个当了父亲的男性只有参与了孩子教育,才能真正体会什么是“为人父”,并在这一过程中完善自己。


如何当一个好父亲,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成长,也关系到父亲们的成长。今天,书评君邀请8位男性嘉宾,为大家推荐了适合父亲阅读的书。


无论是《孩子的宇宙》这种剖析儿童内心的书,还是卡夫卡《致父亲》这种述说极端父子关系的书,都能从不同侧面敲击父亲们的心灵,拓宽父亲们对孩子的认知。虽然主题不同,但这些书都暗示了“父亲”的重要性。希望通过阅读,能让你了解“父亲”,了解父子/女关系,构建美好的亲子关系。



1

蔡朝阳书单


蔡朝阳,资深奶爸,独立教师,图书策划人。


《哲学与幼童》

作者:(美)加雷斯·B·马修斯
译者:陈国容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年10月


推荐理由:初读此书是在1990年代,吸引我的是哲学,而非幼童。成为父亲之后才明白,幼童的哲学启蒙思考,其实在他发出一系列天真追问的时候便开始了。我常以为,父亲的角色是很特殊的,在于孩子的相处中,如果父亲能引领着孩子往更高更远的精神世界发问,那么,这个父亲就能在童蒙时期为孩子埋下永远追寻的因子。《哲学与幼童》告诉我们的,便是孩子的认知世界的独特性,有了这些了解,就可以带着孩子在那个不可再来的世界里,飞翔得更为自如。


《孩子的宇宙》
作者:河合隼雄
译者:王俊
版本:东方出版中心 2010年1月


推荐理由:此书对我意义重大。当时,作为一个新手父亲,我最重要的对孩子的独特世界的认知,都由河合隼雄这本书奠定。我现在对童话的理解,对孩子乃至成人为什么需要童话,很多观念都来自河合隼雄。


尤其重要的是,作为一代大学者,河合隼雄的理论尽管是基于荣格学说,却是可以被我们直接拿来借鉴甚至执行的,具有很强的实操性。这一点,从其另一本《实用教子秘诀48条》便可见一斑。


 《聆听父亲》
作者:张大春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年9月


推荐理由:张大春擅长的是讲故事,这仍然是一本有关父亲、家族、家史的故事书,但是,这里却可以见出一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以及我们对于父亲这个角色、身份的不同思考。尤其当我们将自我的认知投射到故事中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不同的东西——传统的父权、现代的个体觉醒,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这本书,跟欧文亚隆《妈妈及生命的意义》一书截然不同,但奇怪的是,我居然经常将两本书联系在一起,尽管分属于中西两个不同的文化层面,却都启发人从父亲母亲的影响角度,去思考生命最为本质的所在。


ps:了解更多蔡朝阳关于育儿的经历和理念,请戳《我有一句话,教育就是拼爹》。


2

储朝晖书单


储朝晖,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史专业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发现孩子》

作者:玛丽亚·蒙台梭利
版本: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13年10月


推荐理由:父母常以为自己对自己的孩子最了解,而由于父母与孩子比较接近,认识孩子所遇到的障碍也最难以克服。《发现孩子》以深邃的洞察力观察儿童,提出了一百多年来久传不衰的教育法。


蒙台梭利首创“儿童之家”,关注儿童、欣赏儿童、培养儿童,强调“天性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孩子的心灵”,系统进行教育实验,努力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方法,揭示了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理论奥秘,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教育效果。该书有助于父母发现自己孩子的“秘密”,帮助孩子走向美好的未来。


《一半的教育在家庭》
作者:张乐群
版本:南方日报出版社 2014年12月


推荐理由:这本书记录了一个坚持以儿童为本的父亲养育孩子的真实案例,用女儿的成长日记,串起一个个家庭教育故事,一道道家庭教育问题,由此通向一个幸福家庭。


尊重子女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促使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不包办,不强制,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自己教育自己,使子女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不仅为子女的今天负责,更为子女的明天负责,使子女都具有发展的后劲,普通家庭可学可用。


3

马伯庸书单


马伯庸,作家。

《痴儿西木传》
作者:(徳)格里美尔斯豪森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10月

 

推荐理由:本书讲一个孤儿被森林中的隐士抚养长大,然后外出游历,在经历了漫长而跌宕起伏的坎坷人生、返回故里之后,却发现隐士其实就是他的生身父亲。主角因此大彻大悟,隐遁人间。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父亲故事,它把父子关系用另外一个更加宏大的命题来包裹:即人与命运之间的纠葛。


隐士同时是他血缘上和哲学上的父亲,在起初给他埋下种子,在历经沧桑后,他终于回归到父亲的精神中。主角对世界的意识,在这时和父亲或说命运达成了共鸣:“世界上没有任何欢乐不伴随忧郁,没有任何和平不连接纠纷,没有任何爱情不埋下猜疑,没有任何安宁不隐伏恐惧……”


 

《个人的体验》
作者:(日)大江健三郎
版本:猫头鹰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年4月


推荐理由:同样是一部非主流甚至有点恐怖的父亲主题作品:主角的妻子生下一个脑疝孩子,主角起初很尴尬、绝望,试图逃避、丢弃,甚至动过谋杀的念头,可最终还是负起一个父亲的责任,去给孩子做治疗。这一对父子的关系,同样充满隐喻与升华。


正如书名所示,我们面对病患孩子的彷徨,同样可以投射到更广泛意义上的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命运的抗争。大江健三郎自己曾表示:“集中于小的、局部的东西,而后推广于世界中去,我想所谓文学就是这样的吧。小孩子所感到的痛苦和全世界所感到的痛苦或坏事是有联系的。”


4

申捷书单

 

申捷,电视剧《白鹿原》《虎妈猫爸》编剧。


《共悟人间》
作者:刘再复、刘剑梅

版本: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年4月


推荐理由:都说父亲与女儿是前世的缘分,能携手共悟人间,是何等的美妙。


《活了100万次的猫》
                         作者:(日)佐野洋子                        
版本:接力出版社 2004年10月


推荐理由:这本无论你的孩子多大,都可以一起看的书,然后含泪告诉他,随着你慢慢长大,会懂得猫最后的哭泣。


5

宋方金书单


宋方金,导演、编剧、作家。


《老头儿汪曾祺》

作者:汪朗、汪明、汪朝

版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年1月


推荐理由:汪曾祺的文本温润圆通,长满人间草木。他跟写作的关系,他自己有一句定语:“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而在我看来,他的写作是“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这样一位作家,值得我们去阅读、回味;这样一位作家的人生,也值得我们去关注、探索。


目前还没有汪曾祺的传记,而这本《老头儿汪曾祺》则可以带我们走近他。这是汪曾祺的孩子们对父亲的追忆与纪念,生动,活泼。看了这本书,就知道汪曾祺为什么是汪曾祺,就知道,世上还有如此简单美好的父子、父女、爷孙关系。


《致女儿书》
作者:王朔

版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5年3月


推荐理由:此书是王朔在世上的自报家门,是向女儿敞开内心的一次无边际谈话。王朔的小说、散文、随笔都有着隐秘的自传式经历,而当他的笔触完全以自传式展开的时候,其语言和态度又拥有了惊人飞跃。


他是当代最坦诚裸露的作家。最早的时候,他装载了戏谑和调侃来保护自己,现在,他因为跟女儿的关系,剥落了所有身外的掩护,以一个父亲的姿态,向女儿倾诉了内心最深处的风景。


6

夏榆书单


夏榆,作家、资深媒体人。


《傅雷家书》

作者:  傅雷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


推荐理由:2006年6月,我去波兰访问,时间仓促,我还是看到院方应约准备好的音乐家傅聪当年在华沙音乐学院就读的学生档案。1966年,“文革”风暴席卷中国,傅雷夫妇以死抗争自缢而亡,至今震撼国人。


1981年出版的《傅雷家书》成为当年重要的文化事件,公众籍此重新认识这位杰出学人,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合集,典雅的行文中,一位父亲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一代大家的品格修养尽显无遗。


推荐王朔《致女儿书》理由:王朔是有慈父情结的人,据说他的女儿出嫁时他是缺席的。老友陈丹青解释说,王朔是不舍女儿出嫁。此书最初是王朔作为给女儿的“遗书”来写的,具有极强的私人性。


与王朔叛逆不羁的公共形象不同,也与他的小说嬉皮式顽主风格相异,《致女儿书》写得诚挚深切,他回忆家族历史,回忆个人成长,真实而坦诚面对自己精神的困境和疑难,语词之间展现出深切的父爱,也展现出一个叛逆不羁者对人世的洞察和领悟。此书可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另类父亲读本。


7

叶匡政书单


叶匡政,诗人、文化批评家。


《致父亲》

作者:卡夫卡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


推荐理由:说起给父亲的书单,我首先想到的,是卡夫卡写给父亲的这封3万多字的长信。信最终并未送达收信者手中,却成为世人解开作者内心之谜的钥匙。读这封信,再读作者《变形记》《判决》等小说,就会明白父亲暴戾形象的来源与寓意。


在一个盛行家长制的国度,人们对卡夫卡的指控再熟悉不过了。专制的父亲与惊恐的孩子,就这么一代代在冲突、质疑、逃避中成长起来。如卡夫卡信中说的:“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上抚育儿女,甚至还加以引导,我坚信这是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极限。乍一看,许多人似乎轻而易举地做到了,真正做到的人为数并不多。”


《李尔王》

作者:莎士比亚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年11月


推荐理由:这部古老的悲剧表现了一个父亲的失败,由于他对权力与爱、亲情与政治的错误理解,如何一步步陷入了绝境。这位退位的暴君,仍幻想着放弃王位后,照旧享有权力和尊荣,哪知连栖身之地都无法保住,竟流落荒野。


这痛苦的经历,唤醒了李尔曾经麻木的心灵,使他开始怜悯民众的苦难,理解了小女儿的爱。最终救父的小女儿被杀死,李尔抱着爱女尸体悲愤而死。其实,这出悲剧在他强迫女儿把亲情当作换取政治利益的筹码时,就已埋下祸根。儿女背叛父亲,根源仍在父亲,这样的悲剧其实今天也常常发生。所有成为父亲的人,都有必要读读莎士比亚这部最伟大的悲剧。


8

羽戈书单


羽戈,青年学者,时评人。


《父子大学》

作者:范福潮
版本: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年9月


推荐理由:当年,范福潮先生在《南方周末》开设专栏“书海泛舟记”,我曾追读一年,所得多为碎片,后来成书,才知其中自有脉络。其明线是父亲教儿子读书、作文,暗线则是父子之情,以及父亲周旋于乱世的一生。


范老先生是老辈人物,教子法偏于古典,然而因其通达与慈爱,他的教育方式并无传统的暴戾,反而在正大与厚重之中通往现代的自由。要言之,《父子大学》的主题,从小处看关乎读写之道,从大处看关乎安身立命。故此,读者可视之为作文书或育儿经,更可视之为20世纪知识人史。


《认得几个字》

作者:张大春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8月


推荐理由:张大春先生以小说名世,不过若由我这样的外行为其作品排序,最低一档恰是小说,他谈怎么写小说,如那本《小说稗类》,反而胜其小说一筹。这在西方有一参照,即米兰·昆德拉。最高一档,我愿投给《聆听父亲》和《认得几个字》。前者写他的父亲及家族史,后者写他怎么做父亲,这正应了北岛的诗歌:“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


这两本书,最难得那一份无言的亲情,如其给儿女解释“震”字,写到最后:震,天地以此提醒人们:我们还活着,而且世界也还在不息地动着。两个孩子问我:“地震会不会来?”我说:“当然会,但是地震来时我会趴在你们的身上。”他们于是沉沉睡去。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各位推荐人;编辑:徐伟,张进。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女德 | 梅贻琦 | 林奕含 | 女性与饭局 | 钱理群 畅销书 高考恢复40年 周作人 | 衡水中学 | 读书日 | 不想工作 | 民的名义 | 平庸之恶 | 假课文 | 养猫 | 自闭症 |  法律与舆论 | 春日赏花 | 原生家庭 | 2084 | 婚外恋 | 性教育 | 古典诗词 | 刷热点 | 安·兰德 | “爱国主义” | 共享单车 | 胡适 | 国学低俗化 | 弟子规 | 2016年度好书 | 人生无意义 | 朋友圈 黄永玉 | 高房价 | 篡改历史 | 抑郁症 | 沈石溪 | 心灵鸡汤 


点击“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