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两会已经落幕,关于两会的讨论还在继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指出,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唯有依靠创新。
“创新驱动的关键是人才驱动。而要想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依赖于相关政策的落实,因此科技体制改革便尤为关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一院科研人员周伟江分析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切实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落实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的“三落实”政策,让很多科技工作者为之振奋。当然,对于航天科技工作者来说,也是暖意浓浓。
科研经费怎么用好、用得有效,同时又要减轻科技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上的杂事琐事,一直是科技界关心的事情。
“科研领域不是让人可以发财的地方,但政策应能让科研人员体面地生活,沉下心来搞研究,从而推动国家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周伟江对此感触颇深。
去年,周伟江参加了政协组织的“如何更好发挥科研人员主动性和积极性”调研计划,在北京和武汉两地走访了一些科研机构、高校,就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使用听取了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类似的调研,周伟江这些年做过很多。调研结果让本身就是科研人员的周伟江深感忧虑——有的科研经费没有真正用到科研上;科研项目跑路多、评审多;经费与科研人员收入挂钩,导致一些从业者通过拿更多的项目获取高收入,却没有足够精力保证科研成果产出……
去年我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研究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为减轻科研人员在项目经费预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负担,所在研究单位和课题组可以配置科研财务助理,协助做好经费支出工作。“同时,我们还进一步要求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规范管理,强调支出公开透明,强调法人责任,减少检查评审。”
“总之,今后的做法就是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检查上做减法,在管理方面更多赋予高校、院所自主权。”万钢说。
诸多涉及科技体制改革的议题,归根到底都是分配制度的问题。
前年10月,我国公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去年年初,制定了《实施若干规定》,后又颁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至此,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形成。
“其目标是把法律转化为科技人员的动力,通过创新让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的收益方面有获得感。”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在接受采访时介绍。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建恒认为,这些举措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很多模糊地带进行了界定和规定,对于从事高科技研发的人员和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消息。
“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是制度问题,制度梳理清楚了,事情就好办了。”张建恒说,现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更加灵活,比如实施更灵活的分配政策,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将技术成果向产业转化。
张建恒透露,去年航天科技集团已经开始进行试点,推出了7种激励措施。比如,科研成果市场化以后,50%的收益可以用于团队分红,此外还有股权分红等多种措施。
目前,科技部、财政部和国资委研究制定的《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鼓励国有科技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拿出更多资源、提供更好的环境,激励那些愿意创新并且创新取得一定成效的人。而《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也已出台,激励创新的中长期分配机制初步建立。“今年我们将加强对一些细则的制定,同时扩大社会宣传。”王志刚补充道。
在当前科研管理体制下,分配政策的部分实践可能与现行规定冲突,比如团队分红与工资总额限制的矛盾等等。对此,张建恒持开放态度。“问题肯定会有,遇到问题就去解决问题,不能因为害怕问题就故步自封。”
“今年,科技体制改革进入转阶段时期,工作重心将从规划部署转移到全面落实上来。”王志刚说。而周伟江也认为,“只有政策都落实了,科研人员才能有获得感,从而提高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整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文/崔恩慧
漫画/高大林 张彤
编辑/杨成
监制/黄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