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庞大,控制率相对较低,高血压管理存在严重挑战;我国当前高血压防治工作正着力于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优化医疗服务、推广规范化治疗以及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管理效率。2024年11月28日-12月1日,2024中国高血压年会、第26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高血压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昆明市难治性高血压诊疗技术培训班在昆明盛大召开。《门诊》杂志特邀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血管病专科医院院长、重庆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老年心脑血管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曾春雨教授接受专访,围绕西南地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高血压多级诊疗联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筛查、新型数字化工具与心血管疾病管理等热点问题,分享以一体式血压计心电血压设备为代表的新型设备应用进展,展望我国高血压及房颤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门诊》: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引用了国内外高血压及相关疾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等相关内容提出了新的推荐建议。您在高血压管理策略临床实践论坛也提到了高血压防治的新策略,以及为更好开展高血压综合管理的新实践。这些对西南地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将起到哪些影响?从省市医院到县级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应该怎样协同实现高血压多级诊疗的联动?
曾春雨教授:在探讨西南地区的高血压问题时,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共性问题,二是西南地区的特殊性问题。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相对较低,美国和韩国的控制率可达50%至60%,而中国大约只有16%;而在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和贵州,控制率更低,云南省的人均寿命在全国排名靠后,主要问题就在于高血压控制不力。对于西南地区而言,血压达标是基本和关键,涉及医生和患者两端。许多患者血压180mmHg以上却未服药,并非药物不可及,而是缺乏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尽管高血压药物已全面纳入医保,患者仍因认识不足而未能规范用药。因此,加强患者教育和提升医生(包括农村村医和城市签约医生)对高血压的认识至关重要。高血压指南中的诊疗针对普遍情况,一般人群推荐降至130/80mmHg,但对于80岁以上人群和伴有脑血管病患者的具体目标尚不明确,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细化这些目标,对不同人群给出更加个体化的建议。西南地区各个层级的医院医生可以利用本次高血压指南再版机会,进一步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实现对患者的精准化诊断和治疗。目前而言,全国范围的诊疗联动仍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安排,医联体覆盖范围不一,需国家层面统一规划以明确各级医院职责,实现有序联动。
《门诊》:中国已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一大死因,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检查和预防成为降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有力手段。近期有《Heart Rhythm Journal》相关文献报道,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压脉波法血压计进行房颤初筛,其结果与12导联对比,灵敏度达到95%,特异度达到98%,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隐匿性房颤患者的早期筛查,增加房颤高风险人群的系统性筛查准确性等。您在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作为国内专家您如何看待高血压、房颤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未来有哪些即将实施的措施改善心血管疾病预防的现状?
曾春雨教授: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影响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甚至肿瘤。房颤作为独立因素影响卒中的发生,1/ 3的卒中都由房颤引起,这在中国尤其明显。房颤和血压管理需全时程动态监测,将产生海量数据,需AI技术辅助处理。目前AI在医疗领域,尤其在影像学方面的应用已较为成熟;而在高血压和房颤诊断方面,AI技术已在各大医院得到应用,辅助提高诊断效率,实现更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
新型设备更加患者友好,NET研究探索城市高血压管理
《门诊》:一体式心电血压计在测量血压的同时进行心电测量,您认为这种新型设备在心血管疾病筛查和管理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心电图和血压还需要结合哪些指标的检查能帮助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院外的做好疾病的管理?
曾春雨教授:传统袖带式血压计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尤其在夜间测量时患者易惊醒,因此,无导线、无袖带设备成为研究的趋势。一体式心电血压计采集心电和血压,未来可能集成更多监测功能,如血糖和血脂,并且技术已发展至可通过组织液或汗液监测血糖血脂。一体式和无袖带设备是未来发展趋势,可减少对患者惊扰,提高接受度,并且作为新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我院作为卒中防治基地及高血压防治中心,在西南地区承担着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管理与研究工作。目前,我院已将AI技术应用于心电图和血压监测领域,显著提升了诊疗效率。此外,我院已建立起一个网络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包括网上医院,以便患者随时咨询,并获得值班医生24小时的即时响应。借助近年来开展的大型研究,如SPIRIT-eSyst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血压患者强化与标准血压控制对心血管疾病转归的影响)、EVER-SPIRIT研究(80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强化与标准血压控制对心血管疾病转归的影响)、HAO-Target研究(基于诊室血压与家庭血压管理对高血压病人心血管疾病转归影响研究)等,我院对重庆及云南地区的基层医生和患者都进行了高血压及房颤防治方面的教育,以提升高血压的控制率。其中,我院开展的名为NET研究的随机临床试验,主要针对城市签约医生和患者,旨在通过患者和医生两端的管理来提升高血压控制效果,获取城市地区的管理数据,期望与孙英贤教授在农村地区进行的研究相结合,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城乡高血压防治模式。NET研究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治疗,另一组则在公共卫生体系和签约医生的框架下接受强化教育。研究计划预期五年,旨在评估两种方法对血压控制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该研究纳入了超过13,000名参与者,样本量较大,期望能通过本项研究强调公共卫生系统和医政部门的参与度,并通过高参与度调动签约医生积极性、促进其对患者的针对性教育,实现城市高血压管理新模式。
《门诊》:本次会议上也有一些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管理的数字化工具和数字疗法相关的内容,从医生的角度出发,您对这些技术进步有哪些期待和建议?对于应用数字化工具助力心血管疾病的家庭管理,您认为数字化工具应该具备哪些功能?
曾春雨教授:本次高血压大会有专门的数字化论坛,大家分享了数字化管理方面的经验,国内多家医院已开始应用数字化医疗管理,借助数字化工具,一些RCT研究血压控制率可达90%,效果显著。实际上目前的数字化工具或疗法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数字化软件,还包括所有监测指标的数字化和AI的应用;AI的快速发展将对医疗行业产生颠覆性变革,马长生教授展示的AI诊断已经可以达到副教授水平,这意味着未来许多初级工作都能够由AI实现,专家将负责复核和认证。与此同时,AI成长极快,而医生成长到专家所需的学习曲线极长,这将对年轻医生的培养模式构成挑战,需要思考未来的医生培养模式,保证年轻医生不断层。总体而言,数字化医疗、设备、AI 将对医疗产生颠覆性的变革,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诊疗服务,实现24小时贴身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家庭化管理实际上是数字化工具在不同层面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需求。目前而言,数字化家庭工具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针对家庭成员的不同问题提供针对性的数字化工具和设备,实现全方位、精准的医疗服务。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血管病专科医院院长、重庆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老年心脑血管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CJ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副会长、美国心脏学院(ACC)杰出科学家奖获得者。兼任中科院重庆学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工作,擅长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在科研方面主要围绕高血压病和心肌再生的基础和临床进行了系列深入研究。
担任国家心血管疾病国际合作基地主任、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国家高血压中心主任、中国生理学会整合生理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亚洲心脏学会基础与转化专委会主任委员、ISHR(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重庆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重庆市心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高血压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会长。担任Clin Exp Hypertens、J Geriatric Cardiol杂志副主编,连续5年入选Elsevier“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获“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