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说股市了,大家或许对股市已经麻木了,但今年的赚钱机会已经来了。
这么说,很容易被打脸,但是我还是要表明态度啊,反弹已经开始了。
一、
毫无疑问,近期政策面已经开始转暖了。
9
月
19
日晚,中登公司发布新规,允许银行理财开立证券账户。
过去,银行理财资金要进入股市,只能通过委外等间接渠道,也就是通过绕道券商资管、信托计划、基金子公司等渠道进入股市。
而这种通过券商等多层嵌套,恰好与今年出台的资管新规相冲突,就没人敢这么玩了。
现在国家允许银行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市,不仅省去了以前委外投资的通道费,还能为股市带来新的增量资金。
9
月
20
日晚,国务院为激发消费潜力出台重磅文件,其中提到,要构建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壮大消费新增长点。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的
GDP
增长更多的靠投资和出口。
其实不然,自
2012
年以来,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已经连续六年占
GDP
比重超过
50%
,去年达到了
53.6%
。
要激活消费,还需要完善很多政策,但千万不要小看这个信号,对稳定市场情绪有积极的作用,而且今后很多的投资方向就在其中。
另外昨天,总理在出席达沃斯论坛时表示,下一步将为企业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包括明显降低社保费率。
这是对中小企业利好,
通过减税,也可以对冲一部分毛衣战带来的风险。
二、
我们都知道,股市有估值底、政策底和市场底。
但是我对底部的判断,是不看估值的。
因为估值底是一个区间,他无法判断市场具体的运行状态。
在估值进入底部区间时做指数定投没问题,但贸然全仓买入股票,被套个
20%
、
30%
也不是没有可能。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干货,我是怎么判断市场底部的。
我更喜欢从交易的层面观察市场:主要看市场情绪和市场内部结构。
市场情绪可以通过成交量和换手率来反应。
一般来说,历史大底的成交量要缩到前一次顶部最大量的
1/10
,而换手率也接近
1%
的水平。
此外,还可以观察市场中最活跃的那一部分次新股,当他们的成交量也下来了,说明情绪真的陷入低迷了,这时反而是否极泰来的时候。
市场内部结构,就是板块之间的结构。
在
8
月初的时候,提醒过大家要注意防范一些高位的医药股和消费股的补跌风险。
往往在熊市中,机构会追求业绩的确定性,抱团买那些业绩优良的消费股。
然而如果在股市下跌进入末期,要展开新一轮行情时,市场需要重新洗牌,那些资金抱团的高位股票会进行补跌,同时带动一批估值仍然偏高的股票一起下跌。
这个补跌的过程就是一个高低位切换的过程,机构进行调仓换股,之后市场才开始认同被低估的价值股,从而开始真正的价值修复行情。
三、
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