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
在广东、江西、河南、江苏、湖南、浙江等14个省份152家生产单位抽查172批次产品,抽查发现17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7批次产品燃烧喷射不合格、5批次产品重物冲击不合格、1批次产品高温外部短路不合格,均为安全项目。有8批次产品样品容量测试不合格。
(二)三相异步电动机。
共抽查136批次产品,其中在山东、安徽、河南、北京、上海、四川等9个省份12家销售单位抽查13批次产品,在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广东、安徽等9个省份123家生产单位抽查123批次产品,抽查发现17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3批次产品涉嫌无CCC证书生产,已交由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有9批次产品接地不合格、5批次产品热试验不合格、1批次产品接线端子不合格、1批次产品定额试验不合格,均为安全项目;有12批次产品能效不合格。
(三)电动自行车充电器。
在安徽、江苏、浙江、重庆、广东、上海等6个省份80家生产单位抽查80批次产品,抽查发现4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3批次产品过充切断不合格、1批次产品超温保护不合格,均为安全项目。
(四)无人机。
在广东、浙江、湖北等3个省份5家生产单位抽查6批次产品,未发现不合格。
(五)热轧带肋钢筋。
共抽查438批次产品,其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四川、辽宁、福建等18个省份97家销售单位抽查118批次产品,在广东、山西、江苏、安徽、河北、新疆等26个省份212家生产单位抽查320批次产品,抽查发现11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6批次产品横肋末端最大间隙不合格、4批次产品金相组织不合格、1批次产品肋间距不合格。
(六)水泥。
共抽查880批次产品,其中在四川、山东、辽宁、黑龙江、河北、湖南等23个省份106家销售单位抽查115批次产品,在山东、河北、四川、辽宁、山西、广东等30个省份765家生产单位抽查765批次产品,抽查发现29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16批次产品氯离子不合格、4批次产品水泥中水溶性铬(Ⅵ)不合格、2批次产品强度不合格,均为安全项目;5批次产品细度不合格、3批次产品烧失量不合格、1批次产品三氧化硫不合格。
(七)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
在湖北、广东、江苏、广西、湖南、安徽等17个省份254家销售单位抽查300批次产品,涉及广东、上海、湖北、山东、安徽、河南等23个省份300家生产单位,抽查发现95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3批次产品涉嫌假冒,已交由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有18批次产品甲醛含量不合格、3批次产品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总和含量不合格,均为安全项目;88批次产品耐洗刷性不合格、28批次产品耐碱性不合格、11批次产品对比率(白色和浅色)不合格、8批次产品低温稳定性不合格、1批次产品低温成膜性不合格。
(八)陶瓷砖。
在广东、福建、山东、山西、安徽、江西等11个省份217家生产单位抽查217批次产品,抽查发现24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1批次产品安全项目放射性不合格;11批次产品吸水率不合格、8批次产品尺寸不合格、6批次产品破坏强度不合格、1批次产品断裂模数不合格。
(九)陶瓷片密封水嘴。
共抽查309批次产品,其中在北京、福建、广东、浙江、广西、贵州等11个省份130家销售单位抽查153批次产品,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河北等8个省份156家生产企业抽查156批次产品,抽查发现81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1批次产品安全项目金属污染物析出不合格;59批次产品表面耐腐蚀性能不合格、58批次产品抗使用负载不合格、14批次产品螺纹不合格、10批次产品流量不合格、5批次产品流量均匀性不合格、1批次产品水嘴水效等级不合格。
(十)卫浴家具。
在四川、江苏、广东、浙江、重庆、上海等7个省份125家销售单位抽查127批次产品,涉及广东、四川、浙江、福建、上海、江苏等12个省份127家生产单位,抽查发现5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3批次产品安全项目木质产品有害物质限量不合格;1批次产品台盆柜台面理化性能不合格、1批次产品木制部件表面漆膜理化性能不合格。
(十一)燃气用具连接用软管。
在重庆、四川、天津、山东、贵州、上海等10个省份84家销售单位抽查98批次产品,涉及浙江、广东、河北、江苏、上海、四川等10个省份98家生产单位,抽查发现8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6批次产品拉断伸长率不合格、2批次产品拉伸强度不合格、1批次产品弯曲性不合格,均为安全项目。
(十二)电线电缆。
共抽查3464批次产品,在浙江、山东、江苏、广东、河南、安徽等30个省份1046家销售单位抽查1144批次产品,在河北、广东、江苏、浙江、河南、安徽等30个省份2320家生产单位抽查2320批次产品,抽查发现158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2批次产品涉嫌假冒、12批次产品涉嫌无CCC证书生产、6批次产品标注的厂名厂址不存在、4批次产品未标注厂名厂址,已交由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有85批次产品导体电阻不合格、36批次产品绝缘厚度不合格、7批次产品成束阻燃性能不合格、4批次产品单根阻燃试验不合格,均为安全项目;46批次产品绝缘老化后拉力试验不合格,36批次产品绝缘老化前拉力试验不合格,27批次产品护套厚度不合格,23批次产品绝缘热延伸试验不合格,15批次产品绝缘空气弹老化后拉力试验、护套老化前拉力试验、护套热延伸试验不合格,14批次产品护套老化后拉力试验不合格,9批次产品曲挠试验不合格,5批次产品护套失重试验不合格,1批次产品绝缘收缩试验不合格。
(十三)延长线插座(带电源适配器)。
共抽查41批次产品,其中在江苏、广东、浙江、福建等4个省份10家销售单位抽查13批次产品,在广东、浙江、江苏、天津等4个省份27家生产单位抽查28批次产品。抽查发现1批次产品电源端子骚扰电压(交流电源端口的传导发射)不合格。
(十四)家用和类似用途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共抽查109批次产品,其中在浙江、广东、山东、江苏、天津等5个省份16家销售单位抽查16批次产品,在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北京、福建等11个省份93家生产单位抽查93批次产品,抽查发现6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4批次产品在运行短路能力下的性能不合格、1批次产品在剩余电流条件下的动作特性不合格、1批次产品验证额定剩余接通和分断能力不合格,均为安全项目。有1批次产品过电流动作特性不合格。
(十五)家用及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
共抽查136批次产品,其中在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湖南、江苏等7个省份44家销售单位抽查46批次产品,在浙江、上海、江苏、广东、北京、福建等11个省份89家生产单位抽查90批次产品,抽查发现13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1批次产品涉嫌无CCC证书生产,已交由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有10批次产品运行短路能力试验不合格、10批次产品短路试验后验证断路器不合格,均为安全项目。有4批次产品脱扣特性不合格、2批次产品耐异常发热和耐燃不合格。
(十六)旅游鞋。
在福建、广东、浙江、上海、安徽、河北等8个省份126家销售单位抽查186批次产品,涉及福建、广东、上海、浙江、河北、江苏等13个省份175家生产单位,抽查发现17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1批次产品安全项目游离或可部分水解的甲醛不合格;11批次产品外底耐磨性能不合格,4批次产品成鞋耐折性能不合格,2批次产品外底与外中底粘合强度不合格。
(十七)皮鞋。
在浙江、福建、广东、重庆、天津、贵州等9个省份114家销售单位抽查166批次产品,涉及广东、浙江、福建、上海、江苏、重庆等8个省份159家生产单位,抽查发现19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2批次产品安全项目游离或可部分水解的甲醛不合格;8批次产品勾心长度下限值不合格,6批次产品安装勾心或其他刚性支撑材料的要求不合格,5批次产品勾心纵向刚度不合格,3批次产品衬里和内垫材料的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2批次产品勾心硬度不合格,1批次产品外底耐磨性能不合格,1批次产品成型底鞋跟硬度不合格。
(十八)固定式通用灯具。
共抽查231批次产品,其中在江苏、浙江、广东、江西、北京、天津等7个省份48家销售单位抽查81批次产品,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四川等5个省份131家生产单位抽查150批次产品,抽查发现46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4批次产品涉嫌假冒、9批次产品涉嫌无CCC证书生产,已交由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有18批次产品防触电保护不合格、8批次产品外部接线和内部接线不合格、2批次产品结构不合格,均为安全项目;38批次产品谐波电流不合格、27批次产品骚扰电压(电源接口)不合格、16批次产品辐射骚扰不合格、有1批次产品显色指数不合格。
(十九)可移式通用灯具。
在广东、浙江、江苏、江西、河南、福建等11个省份89家销售单位抽查123批次产品,涉及广东、浙江、上海、江苏、江西、安徽等8个省份79家生产单位,抽查发现17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2批次产品安全项目防触电保护不合格;16批次产品谐波电流不合格、1批次产品骚扰电压(电源接口)不合格。
(二十)自动电饭锅。
在辽宁、浙江、北京、广东、陕西、吉林等12个省份26家销售单位抽查38批次产品,涉及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5个省份38家生产单位,抽查发现12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10批次产品理化指标(合金元素迁移量指标)不合格,6批次产品理化指标(塑料材料)(总迁移量)不合格,1批次产品理化指标(涂层材料)(总迁移量)不合格,1批次产品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不合格,1批次产品发热不合格,均为安全项目。
(二十一)电热毯。
在浙江、陕西、河南、辽宁、吉林、甘肃等13个省份46家销售单位抽查55批次产品,涉及河北、陕西、辽宁、山东、江苏、上海等13个省份55家生产单位,抽查发现16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9批次产品结构不合格,6批次产品非正常工作不合格,6批次产品机械强度不合格,6批次产品标志和说明不合格,3批次产品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不合格,1批次产品输入功率和电流不合格,均为安全项目。
(二十二)电热暖手器。
在安徽、江苏、黑龙江、上海、山东、内蒙古等11个省份65家销售单位抽查74批次产品,涉及浙江、河北、山东、广东、安徽、海南等11个省份74家生产单位,抽查发现27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25批次产品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不合格,24批次产品结构不合格,23批次产品元件不合格,15批次产品输入功率和电流不合格,11批次产品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不合格,5批次产品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不合格,均为安全项目。
(二十三)室内加热器。
在河北、山东、重庆、浙江、贵州、内蒙古等14个省份67家生产单位抽查84批次产品,涉及浙江、广东、山东、上海、北京、江苏等13个省份84家生产单位,抽查发现8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1批次产品涉嫌无CCC证书生产,已交由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有4批次产品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不合格、4批次产品输入功率和电流不合格、2批次产品稳定性和机械危险不合格、2批次产品结构不合格、1批次产品发热不合格、1批次产品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不合格、1批次产品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不合格、1批次产品接地措施不合格、1批次产品内部布线不合格、1批次产品非正常工作不合格,均为安全项目。
(二十四)烟花爆竹。
在湖南、江西、贵州、广西、陕西、河北等8个省份174家生产单位抽查174批次产品,抽查发现31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14批次产品引燃时间不合格、5批次产品引火线不合格、9批次产品引火线牢固性不合格、6批次产品结构和材质不合格、3批次产品标志不合格、3批次产品药量不合格、2批次产品燃放性能不合格,均为安全项目。
(二十五)车用汽油清净剂。
在山东、四川、河北、天津、北京、河南等12个省份72家销售单位抽查79批次产品,涉及广东、山东、北京、天津、河北、上海等16个省份79家生产单位,抽查发现23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7批次产品安全项目闪点(闭口)不合格;11批次产品模拟进气阀沉积物质量不合格、8批次产品氯含量不合格、2批次产品硫含量不合格、2批次产品破乳性不合格。
(二十六)复肥。
在江苏、广东、山东、湖北、甘肃、四川等17个省份272家销售单位抽查395批次产品,涉及湖北、山东、河南、江苏、四川、广东等26个省份395家生产单位,抽查发现42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2批次产品总铊不合格、1批次产品总砷不合格,均为安全项目;21批次产品包装标识不合格、9批次产品氯离子不合格、7批次产品总养分不合格、6批次产品氧化钾不合格、5批次产品总氮不合格、3批次产品有效磷不合格、2批次产品钠离子含量不合格、2批次产品硝态氮不合格、1批次产品酸碱度不合格。
(二十七)农用地膜。
在山东、云南、新疆、河南、安徽、甘肃等8个省份88家销售单位抽查100批次产品,涉及山东、云南、新疆、甘肃、安徽、江苏等10个省份100家生产单位,抽查发现13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13批次产品拉伸负荷不合格、10批次产品厚度偏差不合格、9批次产品直角撕裂负荷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