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考题、护考场、估分数、查成绩、报志愿等关于高考的战争,虽然才过去一个月,对于人们的记忆来说,好像已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但对于1353万考生以及背后的家庭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帖子的标题是《
好崩溃…高考后才知道妈妈连1w块都拿不出来》
。
评论区下方,有人责怪她不懂事,也有人说高考后父母给孩子一点奖励是应该的。
当“7万块的暑假账单”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
要问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整个求学过程哪段时间最为煎熬,那必定是高中三年。
而高三这一年,更是煎熬中的煎熬,堪称人间炼狱,懂的都懂。
许多学子背水一战,忘我的投入在学习中,几乎耗尽自己最后的心力,只为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高考结束后,不管结果是好是坏,大家都迎来了自己清晰的答案,终于可以摆脱身上沉重的枷锁,喘口气,做回自己。
对于家境优渥的孩子来说,高考后的暑假意味着可以更精彩的享受生活。
他们可以选择看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以出国旅游,感受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不想出去旅游的,会选择买一堆自己喜欢的东西,犒劳一下辛苦多年的自己。
一家三口机票将近8000元,加上酒店、景点和吃饭,花了2万多。
电子设备占大头,还有各种护肤品化妆品,各种风格的衣服。
微信上,母亲不吝啬赞美,父亲更是激动地转过去了5万,表达自己的兴奋...
但对于一些寒门出身的孩子来说,可能就没有那么友好了。
结果屏幕那头一句“妈妈的手头不宽裕”,戳碎了她梦中的暑假。
还有网友发现,在这个没有作业的暑假,自己不再被重视。
在家帮忙打扫卫生还要被各种嫌弃,还被骂这么大人了,不知道找个工作为家里分忧。
然而,考完没有物质奖励还是小事,有些学生将面对“高考即失学”的现实。
高考后的这个暑假,对于有的考生来说意味着自由与梦想,但对那些寒门子弟来说,注定不寻常。
毕业后,我就和几个同学一同前往省会郑州打起了暑假工。
因为年龄和社会经验等问题,很多工作都把我拒之门外。
最终,在一家火锅店得以安身,
一个月600元的工资,我很满意。
我曾以为同学应该和我一样,都在外出打工,直到我从别人口中得知:
曾经班上一个并不起眼的同学,这个暑假家里给
他
买了一台保时捷卡宴。
高考之后的暑假,夏天的艳阳仿佛射出了一条分界线,一些人沐浴在阳光里,一些人则躲进了阴影中。
我们不得不承认,考试的结束不仅仅是学业的结束,更是那个美好童年的结束。
从此以后,我们
将会对曾经那个眼神纯净、思想天真的自己说再见。
一个叫小崔的博主,2017年参加高考,他考上了清华。
小崔心想,自己虽是小县城农村的小老百姓,但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斗争中,自己挤了过去考上了清华。
他参加了各种校园活动,在其中一个社团中,认识了一个同学。
大学毕业后,他的这位同学不仅去了伯克利交换,大学期间还发了三篇顶级期刊论文,最后去了全世界物理最强的四个大学之一读博。
大学四年,始终不知道生活重心在哪,按部就班,跟风保研。
最好笑的是,他花费了一年时间准备考研,结果后来才知道,清华的学生是可以直接保研的。
而他的这位同学,不但高中就知道清华可以保研,而且还知道保研并不是最好的出路,清华也不是最厉害的学府。
就连那个去伯克利的机会,全中国根本没几个人知道,但他就是那几个为数不多的几个报名者之一。
从大一开始就目标明确,大学四年所做的所有事,都是围绕着目标的实现。
“
当你在仰望高山的时候,别人已经在山顶俯瞰整个世界。
”
明明起初差距不大的同学们,为什么最后发展天差地别?
那些暑假里可以高消费享受自由的孩子,背后是一对努力打拼江山的父母。
博主小崔对未来没有任何规划,因为自己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
但他同学的父亲,早在几十年前就靠着在考场拼杀才有了如今的地位,超高的认知和信息差。
小崔说的那篇“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文章,其实我看过。
当时这篇文章引发无数网友共鸣,而我却认为这是最毒的鸡汤。
我们要明白的是,不是寒门再难出贵子,而是寒门从来都难出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