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当二甲双胍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二线治疗方案有很多降糖药物的选择,包括磺脲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二肽基肽酶 - 4(DPP-4)抑制剂和胰岛素治疗方案等。然而,近年来,这些口服降糖药物的地位受到了SGLT2i和GLP-1A两种代谢新药的挑战。其中,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比如吡格列酮,有些研究显示其有增加液体潴留和心血管风险。近期,Journal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杂志发表了一项真实世界研究分析,探讨了这一话题。
本项研究依托于中国台湾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共纳入了19952例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下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后续接受了吡格列酮和/或胰岛素的联合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与未曾接受吡格列酮和/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相比,同时接受胰岛素和吡格列酮治疗的患者,其缺血性心脏病(IHD)的累积风险显著升高(调整后风险比[aHR]为1.911,95%置信区间[CI]:1.506-2.351),单独使用吡格列酮(aHR=1.446,95% CI: 1.111-1.775)和单独使用胰岛素(aHR=1.351,95% CI: 1.105-1.684)的患者也显示出较高的IHD风险(所有比较的_p_值均<0.05)。此外,同时接受吡格列酮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其IHD的累积风险高于仅接受胰岛素或吡格列酮单药治疗的患者,且在药物的累积定义日剂量(cDDD)上也呈现出相似的结果。
本研究对医保数据库近2万名二甲双胍无法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分析,发现降糖药物二线治疗选择吡格列酮+胰岛素的方案可增高患者91%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虽然作为观察性研究,本研究存在基线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等诸多混杂因素的影响。但这部分数据也从一定程度上提示,在2型糖尿病的二线治疗选择方面,要尽量避免吡格列酮+胰岛素的治疗方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056872724002241
张毅 MD, PhD, FACC, FESC,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中心主任,科研处副处长。
兼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执行委员,中国CTO老伙计俱乐部成员,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每日毅讯》专栏作者,上海拳击协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Lancet 2020(评论性文章)、Nature Aging 2024、Adv Sci 2020、Cardiovas Diabetol 2019、Eur J Intern Med 2024、Hypertension 2011/2021等杂志发表论文,H-index 23,ESI高被引论文1篇,主要工作被202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引用。2023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推动行业力量·十大医学新锐”。2024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青年奖。申请2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已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