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无菌加工及包装技术给食品行业带来的变革是具有颠覆性的,它甚至推动着一个产品、一个行业的改变。
在中国市场,利乐包用于各大乳业的产品包装。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是改变中国乳业格局的幕后推手。
1979年,利乐包进入中国市场,以销售灌装机为主要盈利模式。随后的十多年里,在中国市场也几乎没有任何名声。
转机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彼时,全国乳业市场需求旺盛,低温鲜奶市场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南方乳企都在竞相谋划上市。当年的伊利还是偏安于内蒙古草原的一家小企业,受低温杀菌技术不宜长期保存的影响,伊利的产品销售很难走近南方,企业难以扩大,伊利掌门人郑俊怀心急如焚。
在一次前往南方考察市场时,郑俊怀发现,利乐可以帮助伊利长时间保存牛奶,而利乐则看到中国乳业市场旺盛的需求。两家企业一拍即合,利乐为伊利提供设备,伊利也转战常温奶市场。
1999年,牛根生另立门户,创建蒙牛。此时,利乐更是将价值千万的设备以极为优惠的价格卖给了蒙牛。从那时起,双方结下了深厚的渊源,甚至有传言称,当年蒙牛上市成功的时候,服务蒙牛的利乐团队和蒙牛的管理团队一起抱头痛哭。
▲蒙牛利乐包纯牛奶
对伊利和蒙牛的支持,利乐采用的是将设备与包材捆绑,然后在付款方式上进行创新。
早期,这些乳企对资金、技术和工艺的需求强烈,动辄几百万到上千万的灌装设备让很多乳企望而却步,也极大地限制了利乐灌装设备的销售。
于是,利乐便让乳企先支付20%的钱,一次性买断灌装设备,剩余80%的钱则用于购买灌装耗材。随着这种付款模式初步尝试的成功,利乐甚至采用买纸送机的模式——给乳企免费提供价值千万的灌装机,然后让他们买利乐的包装耗材。
利乐不仅为两家企业提供设备,还指导企业如何打广告、做营销。在利乐的支持下,伊利和蒙牛借常温奶之力,开始在全国范围扩张。以2000年为分界线,此前低温鲜奶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此后情况巨变,2000年~2004年,低温新鲜乳制品市场份额降到35%以下。
在常温奶的黄金时期,真正能制约到乳业公司扩张的因素只有两个:一是奶源,二是利乐所能提供的产能。因此,当伊利和蒙牛拉动常温奶销售,并改变中国乳业市场格局后,利乐包装的乳制品逐渐为市场接受,越来越多的乳企开始找利乐合作。
此外,当年中国的包装行业是一个全新产业,由于乳业发展迅速,快过了包装行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利乐的出现也恰好填补了产能空缺,并逐步占领了中国市场。
至今,利乐在中国常温奶包装市场的份额仍然高达75%。每10罐液态奶、软饮料的纸质包装中,至少有8罐是由利乐提供的生产线和包装材料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