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提供7*24小时财经资讯及全球金融市场报价,覆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信托、理财、管理等多种面向个人和企业的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截至 11 月 9 ... ·  昨天  
Lucy三娘财富之旅  ·  三娘周记2024年11月17日(和伟大的企业 ... ·  5 天前  
Lucy三娘财富之旅  ·  三娘周记2024年11月17日(和伟大的企业 ... ·  5 天前  
飞鲸投研  ·  医药中的大雷,乐普医疗,瞒不住了! ·  6 天前  
第一财经  ·  美国一客机遭枪击!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浪财经

为什么日本老人大多退而不休、想要工作到死?

新浪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28 18:02

正文

关注新浪财经微信号,把牢你的股票代码

回复给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哦!

来源:Lens杂志(ID:Lensmagazine)

作者:Akiraleung


日本“50代”(50岁以上)的老人,掌握了七成以上的国民存款额,日本政府规定60岁可以退休,65岁开始领取养老金,但很多人却践行着“退而不休”。他们坚守在超市收银员、出租车司机、便利店服务员、机场引导员等各种工作中。


比如动画《乌龙派出所》里常常看到,银发老人在警局里尽心尽力地为每一个市民解决问题。许多外国人不禁感叹道,“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出来工作,真是心酸。”


恐怕是大家不在同一被中睡,不知对方被儿有多宽。




东京街头工作的老人们,80岁仍出门工作。图:查普曼刊登于《东京时报》

 

日本文化强调,每一个人必须拼命工作


据调查,不少日本人都有工作到死的意愿,甚至有个口号:“不工作,会变老”


在日本,上班族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平均睡眠时间为6小时22分钟。早上电车里,由于过度疲惫,他们头部深埋在双膝、或靠着墙壁、或拉着手环熟睡着,对周围的环境毫无意识……


长时间加班,也衍生出“过劳死”的问题。


图:深田志穂


比如上图遗照里的寺西晃先生,曾经营一家连锁餐厅,连续10年每天工作12-14小时,因劳累过度患上抑郁症,最终在一个下雪的情人节跳楼自杀。他的妻子在家中挂了这件西服,以示纪念。


但即使如此,对这种沉重的工作表示不满的日本人仍然很少。日本文化语境,强调的始终是每一个人必须拼命工作。


日本人用“仕事の鬼”(工作狂)一词赋予他们最高的赞赏。在日语中,“鬼”(oni)是妖怪的一种,是邪恶和超强能力的象征。对待像鬼一样的工作狂,就像看待拥有超能量的超人。



进而,把工作上升到人生重要条件,日剧《工作狂人》(《働きマン》)发出了一种论调:“人为得到幸福的条件是工作。


第7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中,动画导演宫崎骏提出隐退。


日本电视台播出宫崎骏宣布隐退的讲话


当时,电影评论家秋山登还在报纸上著文说,“72岁退休太年轻了吧。世界上也有年过一百的电影导演啊!电影界也有很多说过退休又拍电影的人。因此,今后还想要看到你继续拍电影。”


2016年,宫崎骏果然就又复出了。最近吉卜利工作室确认,他的动画长片新作已经启动了。

为什么要工作至死?


日本老人工作至死的现象,与它是一个超老龄国家、缺乏年轻劳动力有关,更与老人们自己的生活态度、个人从属集体、害怕孤独死等心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生活态度


“一生悬命”这个词有日本人全部的人生价值。


古日语中“一生”写作“一所”,原意是一块领地。“一所悬命”就是镰仓时代武士不惜生命来保卫祖传的领地,即在自己的职位上,花费毕生精力,拼命地努力。


正如在东亚儒学文化圈中,勤奋与自我奉献,一直都被当作人人追求的人生哲学。在日本,一个人说自己“辛苦”,包含了一种复杂的情感,越辛苦越自豪的狂狷。“勤”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赞誉。


入夜后在公司加班的日本上班族。图:深田志穂


夜班电车中睡着的日本上班族。图:深田志穂


在月台上闭目养神的上班族。图:深田志穂


正是因为持有这种生活态度,日本人不愿意放弃工作,他们的理由是“我还能做,而且我还想做。”


有了工作,也就有了维系家庭的纽带,有了一个人度日的灯塔。经济泡沫时期,大举裁员。许多日本上班族白天微笑着接过妻子递来的领带和可口的便当,衣着整齐地假装去上班。到了月底,因为无法上交工资而绝望自杀。


在家庭中,“失去工作仅仅是意味着失去体面吗?不是。更重要的是无法履行支撑家族的责任,失去了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二、个人从属集体

 

“在日本人眼里,成功与失败都是集体的事,这个集体的每一员不论其工作表现如何,都必须与整个集体同甘共苦。”


日本社会认同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追求一致,不提倡个性,谁也不希望成为“奇怪的人”。


在今天的儿童教育中,同样贯穿了集体主义价值观。日本社会对制服疯狂着迷,上班族有上班制服、学生分年级有一套统一的制服、统一的书包。以此达到日本各个团体外部的一致。

日本学校里的叠罗汉

 

体育课上,传统的日式叠罗汉“人体金字塔”是必备的项目。叠罗汉需要极强的耐力、体力,最高叠到10层,超过7米。最底层的角色需要体力好的学生担当,负荷量可能达到200斤。这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小学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骨折、脱臼之类的受伤如家常便饭。


为了追求集体一致,学校与学生本人都不会轻易放弃这项体育活动。尽管它并不属于日本文部省规定的体育科目。


一个西方评论家这样形容作为日本精神核心的集体主义:日本人就像一群生活在一个池子的鱼,秩序井然地游动;如果抛下一颗石子,扰乱了这个队列,他们就会向相反的方向游去;无论怎么变化,都始终保持井然、有序。在这种背景下,失去工作的日本人,近乎于离开水塘的鱼和离群的大雁。


东京早高峰的上班族们


日本人很在意外部的评价,最爱问的问题就是“你对日本的第一印象怎么样?”。这种不够“坦然”的心态,影响了日本公司的每一个老板和职员,必须通过行动,为自己赢得不坏的评价。


两条广为称道的工作准则:第一,“做得好是理所当然的,做不好是令人羞耻的”;第二,对于什么都不行的废柴,“做成什么样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工作时间一定要长”。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日本人不是感到强迫,而是主动工作很长时间背后的心理。


日本社会等级制度仍然根深蒂固,处在什么位置的人就要做好什么事情,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可以总结为“各尽其所”。于是,努力工作成为了一种日常,借此获得尊严和社会安全感。

 

三、害怕孤独死


工作有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式微的日本社会,正在迎来孤独死。走上工作岗位,不仅代表与社会人员结下关系,也是建立稳定家庭关系的基础。


一个纪录片中的日本人表示,确认与别人有没有关联,就是在确认自己是否存在。


2010年1月31日,NHK播出了纪录片《无缘社会——三万二千人“无缘死”的震撼》。


以“现代人的孤独老死”为采访主题,探索死者的人生轨迹。“无缘死”,指人生前失去了血缘、业缘、地缘,死后尸体无人认领。


NHK《无缘社会》纪录片

 

有相关研究者指出,日本正从三代人共同生活的“三世同堂”到“小家庭”为核心,并开始朝着“单身户”方向迈进。在这种局面之下,长此以往孤立无援的真实写照,让“退而不休”成为了日本老人的躲避孤独死的无奈选择。

 

未来会如何?

随着技术进步,日本政府调整经济模式,大力倡导人工智能、出口技术,不再迫切需要本国劳动力,真正为日本工作的是外国人,以及像Pepper那样可以感知人类情绪的机器人。


懂得你喜怒哀乐的机器人Pepper


安倍晋三在路透的活动中称,完全不担心日本的人口结构,反而将老龄化危机转变为“时代机遇”和“激励因素”。


不知道这些变化今后能否影响到日本人工作至死的观念。



来源:Lens杂志(ID:Lensmagazine)

本文编辑:钟艳蓉

推荐阅读:

养老金终于正式入市!专家称:养老金不投资只能等着贬值!

中国社会上升通道即将关闭,底层逆袭还剩多少机会?

三星太子狱中生活:和杀手关一起,还得看对手LG电视!

识别二维码,查看更多精彩

版权说明: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