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物种日历
兔狲、龙猫、几维鸟,总有一款毛球打动你;铃兰、桔梗、四照花,植物们也可以萌萌哒~ 跟着日历娘,每天认识一个物种,让你的世界,每天变得更萌一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线性菲涅尔”光热储能电站的追光者 ·  2 天前  
中工国际  ·  新春报捷!再添“健康丝路”里程碑 ... ·  2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恽爽:综合举措推动北京聚力开展城市更新工作 ·  4 天前  
丽水在线  ·  地下200米,总投资5.28亿元!丽水将新增 ... ·  4 天前  
丽水在线  ·  地下200米,总投资5.28亿元!丽水将新增 ... ·  4 天前  
中工国际  ·  灵蛇新春奇妙游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物种日历

最近记得抬头看!这场赌上生命的旅程要开始了

物种日历  · 公众号  ·  · 2024-09-27 12:17

正文

我是一个观鸟爱好者。然而有时工作超级忙,无暇去市郊观鸟,只是在上下班时瞅瞅单位大院里的鸟儿们解闷。久而久之,我连老刺槐树上住着的那对乌鸫[dōng]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娃都搞明白了,天天看它们一家在草坪上叼蚯蚓,不由得开始期盼一些新面孔。


直到进入九月,有一天下班时路边飞起一只小鸟,仔细看是一只雄性 北红尾鸲 [qú]。起初我不以为意,因为它也是大院里的常住居民。不过当我多走了几步,另一只一模一样的雄性北红尾鸲从地上飞起,和之前那只并排站在电线上,我才恍然大悟——这是它北方的亲戚到了。鸟儿的 秋季迁徙 已经拉开序幕。


北红尾鸲,城市绿地非常容易遇到的小鸟丨南川木菠萝

春秋南来北往客

候鸟 是指在春秋两季沿着比较固定的路线,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进行迁徙的鸟类。这是 鸟类行为上的定义 ,并不是分类学上的概念。


有些鸟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近,但它们有的是候鸟,有的则不是,比如中国东部最常见的两种斑鸠——珠颈斑鸠从来都懒得迁徙,而且做窝特别不讲究,并因此成为网红;更喜欢山林的山斑鸠则会从东北、华北地区迁徙到南方越冬。


珠颈斑鸠(左)与山斑鸠(右)丨Lip Kee / Flickr;KENPEI / wikimedia


说起候鸟,大家脑海里浮现出的或许都是大雁、天鹅、丹顶鹤等大型鸟类, 其实候鸟中占大多数的还是雀形目的小家伙们, 比如各种燕、各种莺,还有鸫、鸲、鹟[wēng]、鹀[wú]、鵖[bī]、鹨[liù]等(来,和我们一起认字吧)。我看到的北红尾鸲算是今年秋季的先头部队了。


果然,数日后,树梢上又传来清脆的“嗞——喂~”声,这是 黄眉柳莺 到了。这种 手心一般大 的小鸟喜欢在树叶间跳跃飞舞,人们很难捕捉到它的身影,只有不时传来的叫声表明它的身份。


2016年10月记录到一只柳莺(可能是黄眉柳莺或黄腰柳莺),正在吸食公园患病树木流出的汁液丨南川木菠萝


国庆节后,大院里又多了一种喜欢成群结队边飞边“啾—啾—”叫的小绿鸟,这是 红胁绣眼鸟 。夏季,它们在东北和俄罗斯地区繁殖,如今从我这路过,在树上找些虫子补充下能量。像这些小型鸟类,迁徙时一般不会刻意避开城市,所以我们遇到它们的机会比遇到那些大家伙们要多得多。


红胁绣眼鸟丨Jason Thompson / Flickr

城市是候鸟的驿站

绝大多数鸟类通过飞行来完成迁徙(企鹅是靠游的),而飞行是一种高耗能的运动方式。对许多候鸟来说, 在迁徙途中及时得到休息和补充食物是性命攸关的事。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适宜的候鸟栖息地变得越来越少, 这一点对大型候鸟的影响特别明显。例如,科学家们通过卫星追踪发现,在中国东北和俄罗斯繁殖的东方白鹳在迁往长江中下游的越冬地时,必须在渤海湾沿岸的湿地停留,以觅食和恢复体力;假如渤海湾的湿地消失,东方白鹳无力飞越极远的距离直接到达越冬地,这就很可能对它们的生存造成严重影响。


1:正在吃乌桕树籽的黑尾蜡嘴雀;2:黄喉鹀喜欢在地面上寻找食物;3:在大学校园里越冬的红胁蓝尾鸲;4:针尾沙锥会在城市湿地公园的水边停歇。丨南川木菠萝


雀形目的候鸟大都体型娇小,体内无法储存很多营养,需要频繁觅食来补充能量,城市里的公园和绿地就成了它们 迁徙路上的“驿站” 。这就是为什么我即使每天上班也能在单位大院里遇到一些新面孔。


一些 城市公园和大学校园 面积大、绿化好、人员密度较低,因此吸引了不少候鸟在迁徙季节停留,同时因为这些地方交通方便又易于观察,也成了观鸟爱好者们发掘新记录的圣地。 四川大学著名的“天使林” 曾经 因为一只罕见的紫宽嘴鸫现身其中又火了一把,不少“鸟人”奔走相告,纷纷赶去加新。


一只雄性紫宽嘴鸫丨Dibyendu Ash / wikimedia


据成都观鸟会的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以来,国内外观鸟爱好者在川大观察到的野生鸟类已达8目22科65属148种,约占四川已知鸟种总数的21.5%,其中不乏黑喉歌鸲、四川短翅莺等稀有种类,创造了不少四川省鸟类观察的纪录。


然而,城市绿地在为候鸟们提供难得停歇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 单一的园林绿化和杀虫剂、除草剂 的使用使得看似优质的栖息地并不能提供足够的食物;心怀鬼胎的 非法捕鸟人 常常钻空子伺机而动; 片面追求拍摄效果的摄影师 采用人工投喂的方式招引鸟类,往往对它们造成负面影响;人们的 生活垃圾 和爱心泛滥的投喂导致 流浪猫狗 数量居高不下,增加了候鸟被捕食的危险。


川大“天使林”被许多人冠以观鸟“圣地”之名。多少长枪短炮守候在此。当然,观鸟还是以科学、“不打扰”的方式为好。如果为了拍摄效果而清除周围的植被,甚至是“抓拍”(抓在手中拍),就不可取了。丨华西都市报


一只仙八色鸫。此前,中山大学校园里的一只仙八色鸫就遭到流浪猫捕捉,所幸被路过的同学救出,但后续存活情况未知丨Jason Thompson / Flickr

昼间航班还是红眼航班?

或许与我们想象的不同,绝大多数候鸟是在 夜间迁徙的 ,特别是小型的食虫鸟、雀类和秧鸡类等。夜间迁徙有助于腾出白天的时间用来觅食和积攒能量,也可以躲避猛禽的袭击。


夕阳下迁徙的鸟群丨erry Segraves / fhwa.dot.gov


在天气不好、能见度较低时,许多夜间迁徙的候鸟会被亮光吸引而闯入屋内。西南地区一些候鸟迁徙通道上存在着历史悠久的“打雀山”,当地群众利用夜间迁徙候鸟的 趋光性 对其进行诱捕。现在一些科研机构也利用这种习性对候鸟进行捕捉环志。


人们将野生鸟类捕捉后戴上有唯一编号的标记物,并放归野外,用以记录分析迁移路线、种群数量、死亡率、领地状况等信息,这就是环志。这只黄喉雀鹛[méi]的左脚上就有一枚带编号的金属脚环丨Umeshsrinivasan / wikimedia


对鹤、鹳等 大型候鸟和猛禽 来说,它们较少受到捕食者的威胁,较大的体型也需要借助阳光照射产生的上升气流来飞翔, 于是大多选在白天迁徙 。而飞行能力较强的天鹅、雁鸭和鸻鹬[héng yù]类则不是很在意迁徙时间,根据具体情况无论白天晚上都可以进行迁徙。


2017年3月9日晚,我在办公室加班时突然听到窗外传来雁鸣声,冲到楼顶时只听到它们渐渐北去;到了2018年,则是在3月10日下午下楼丢垃圾时听到雁鸣,抬头看到两群大雁从小区上空往北飞去。两年的时间只差了一天,只不过第一年是在夜间,第二年是在白天。

迁徙是一场豪赌

2018年的国庆假期我去了一趟大连旅顺的 老铁山 。这里是辽东半岛之角,是 东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 无数候鸟在此集结飞越渤海湾。我去的目的本来是为了看各种猛禽,然而各种小型鸟类却给了我更大的震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