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铁建
中国铁建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始终致力于引领全球建设的发展,缔造人类梦想的奇迹。大时代、真情意、诚品行,中国铁建在此与您“微”沟通! 关注中国铁建,感知善建之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城市规划  ·  孙娟:城市更新的供需逻辑与空间画像 ·  2 天前  
中工国际  ·  新春报捷!再添“健康丝路”里程碑 ... ·  2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恽爽:综合举措推动北京聚力开展城市更新工作 ·  4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王引:关于详细规划的思考 ·  5 天前  
中国铁建  ·  车站设计如何改变我们出行的路?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铁建

有一种年味儿,叫装备人的坚守

中国铁建  · 公众号  · 基建  · 2025-02-04 17:00

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铁建工程师们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为海外项目保驾护航。他们负责的设备包括特种运输车辆、连续皮带机、盾构机和铁路养护设备等,分布在异国他乡的多个工程现场。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他们通过努力工作、团结协作,克服了种种困难,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同时,他们也在异乡感受到了别样的年味和温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铁建工程师们春节期间坚守岗位,保障设备顺利运行

他们负责的设备包括特种运输车辆、连续皮带机、盾构机和铁路养护设备等,分布在多个工程现场。他们通过努力工作,克服了种种困难,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关键观点2: 海外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团队的默契配合和快速响应

技术服务团队与外方工程师交流,保障物料和安全。他们每天召开安全周例会,排查整改安全问题,为客户提供指导和服务。团队成员们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为项目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关键观点3: 工程师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别样年味和温暖

在异国他乡,他们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团结,感受到了别样的风情和温暖。他们在一起庆祝新年,分享美食,同时也收到了来自亲朋好友的殷切祝福和领导同事的问候。


正文

春节里的中国,“年”的色彩遍布街头巷尾,千家万户年味浓浓。中国铁建的装备工程师们并不孤单,和他们一起过年的,同样是倾注了爱和智慧的结晶——中国铁建出品的装备——这些即将在异国他乡大展拳脚的重器,就像他们的孩子一样。为它们的顺利交付保驾护航,是独属于装备人的“年味”。


这批“年货”包到位

北京时间1月28日早上8时,湖北襄阳,处处张灯结彩迎新年,空气中已经弥漫着新年的味道。中铁十一局汉江重工制造厂区内,特种运输车辆依然来来往往,满载着悬灌造桥机、移动栈桥、台车等大型装备驶离厂区,发往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工程现场,一派火热的景象。

虽然正值除夕,但新加坡的项目正等着这批设备开工,所以大家依然在加班加点的干。

门式起重机原材下料

“今天要完成新加坡T235项目20t改10t门式起重机的打包发运。大家各就各位,注意安全。”晨会一过,物流管理负责人马磊布置完一天的任务,大家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新加坡T235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为确保在初六前将东西运到现场,我们本次运输采用空运的方式,外观质量和打包发货标准要比之前再高一些。”马磊神色严肃地说道。
“马主任,您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就拿这起重机的关键零部件来说,我们都进行了3次高精度校准,确保误差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比平常项目的检测频次多了一倍。”老张拍着胸脯保证道,这次用的全是定制的高强度、抗震防潮的特殊材料,每个部件的防护措施都做到极致,哪怕遇到再恶劣的运输环境,也能保证设备完好无损。
马磊拍了拍老张的肩膀:“大家都很辛苦,也很负责任,新加坡T235项目是咱们年前的最后一战,也是展现我们实力的重要契机,不能出任何差错,一定要让这批‘年货’在除夕前发走。”

门式起重机装车待发

车间内,工人们步履匆匆,做着最后的调试校准。“产品说明书绝对不能少,各类配品配件一定要分类点好。”“清点零件编码、随机图纸、产品说明书、对讲机,再看看漏没漏。”马磊在现场紧张有序指挥着发运。

他拿着笔、对着发货清单,一件一件地勾画着。桁架、支腿组件……每找到一件,他就在随机图纸和货物上标记序号,做好记录,方便客户后续组装。

指挥完吊车调运后,马磊又忙着测量成品尺寸。他俯下身子,眼睛紧紧盯着测量工具,嘴里还不时念叨着:“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作业人员对运架一体机焊缝进行打磨处理

“这是我连续第三年在装备厂除夕值班,我们负责的是特种设备嘛,只要工程不停工,我们的保障就必须跟上!”随着一辆辆货车缓缓驶出车间,发往新加坡,马磊和他的团队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期待。
“虽然除夕不能回家,但身边有很多一起奋战的兄弟姐妹陪伴着我,为企业这个‘大家’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还是很自豪的!”
“家人们!打包发运!回家过年啦!”


今年春节,“它”更需要我们

罗马时间1月28日7时30分,意大利西西里岛,地中海上初升的太阳照亮大地。

朝阳里,一座700多平米的意大利托斯卡纳风格乡村庄园,金色阳光映照在土黄墙壁,霞光灿灿,简朴优雅。与庄园的房东夫妇互致早安后,四位穿戴工装的中国青年齐整地出门,登上一辆白色斯柯达轿车,关门,点火,起步,驰行在蜿蜒的乡村柏油路上。
虽然正值中国春节,但工期紧张,这里,有更需要他们的“家人”。

西西里岛乡村庄园

晨风拂面, 行履匆匆,25公里路,半小时车程,铁建重工驻意大利西西里岛帕勒莫-卡塔尼亚高铁项目技术服务团队抵达工地,团队成员黄磊、李科宏、奉小明、胡骏文,下车直奔工位,开启白班当值的一天。
“基础校核,清点编码,指导组装,都在分头推进。”掘进机研究设计院研发技术员黄磊走到渣场,眼前散放着300多个大件包裹,他的任务是协助指导客户,把这些散件拼装起来。
这,就是刚刚提到的“家人”——去年铁建重工为帕勒莫-卡塔尼亚高铁项目定制的两台连续皮带机,其中一台已经到场,一台正在运输途中。

西西里岛高铁项目建设现场

“经过港口装运、卡车转运,出厂发货的顺序全被打乱了。”做设计的黄磊熟悉产品,心里有数。闲点的时段,他就拿着笔、随机图纸,一件一件地找。驱动装置平台、滚筒、桁架、支腿组件……每找到一件,黄磊就在随机图纸和货物上标记序号,做好记录,方便客户后续组装。
皮带机是配套盾构机的出渣系统,由一条连续皮带机、两条转载皮带机和一条布料皮带机组成。转载皮带机和布料皮带机机身长,加之洞外地面不平整,需要先期用混凝土浇筑基础预埋件。
“客户刚刚完成基础地面浇筑工作,需要拿图纸比对地基一个一个地校核准确。”黄磊与意大利皮带机工程师现场查看,测量工程师一旁配合测量。
“数值多少?”
“331.15,331.12,333.15,333.13。”片刻后,全站仪陆续测出数据。长转载皮带机水泥基础预埋件标高与图纸相差无几,校核通过。
“洞外皮带机基础地基间隔不等,总长600多米,需要一一校核,工作量还不小。”黄磊说,清点货物、基础校核只是第一步,后续安装还需大量技术沟通和指导工作。
技术服务团队与外方工程师交流
渣场里,皮带机校核仔细;洞口外,盾构机组装有序。
DZ1312,DZ1313,两台直径9.28米的盾构机正在装配。DZ1312的外观轮廓组装完成,正在为始发调试做准备;DZ1313的前盾安装完成,近期组装中盾和人仓等部件。
“保障物料是工地服务的重点。”掘进机事业部服务工程师肖凯把物料清单烂熟于胸。
以DZ1313为例,共有大件包裹151个,其中装配件的木箱就有138箱,“小到螺栓螺母,大到主机和台车部件,现场装配需要什么就要快速准确找到。”每批物料一到场,肖凯便会协调施工方按区分类编号、摆放。
做盾构机始发调试准备
既要保障物料,更要保证安全。每周日下午17点,技术服务团队都会召开1次安全周例会,已安装部件的完好性、电线电缆的防护、台车过道的护栏、螺栓拧紧程度等,汇总安全检查事项,排查整改安全问题。
“客户很配合我们的技术服务工作,对工序安装的准确性要求也很高。”为避免出现返工问题,肖凯会在每一道工序安装前,耐心地向客户交底注意事项。
肖凯很欣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海外部门、技术部门默契配合、快速响应,“大家都把劲往一处使,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


大机,我移动的家

印度,孟买时间1月28日12时,天边刚泛起晨曦,阿拉伯海面泛着淡淡的鱼肚白。

在清晨的朦胧中,铁建装备研发中心的电气工程师李小林匆匆尝了几口印度特色馅饼和奶茶,便整装待发。他踏上门口的“突突车”,一路颠簸,前往孟买港口附近的瓦达拉站场,开始新一天的忙碌——印度项目新运抵车辆的车体连接恢复工作。
落成验收的节点和春节撞在了一起,对于不得不因此留在印度过年的李小林来说,大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大机人常说,车辆就是我们的移动的家。大机为铁路保驾,我们则为大机护航。如今,大机跨洋过海来到这里,这份羁绊依然牢固。”李小林说,守着同样来自中国的“它”们一起过年,心里很踏实。
抵达印度的大机捣固作业装置正在安装中

站场的铁轨边,一列列多功能捣固车主车和材料车整齐排列。李小林的任务是协助指导印度代理,将这些车辆拼装起来。2019年,铁建装备中标了印度铁道部71台大型铁路养护设备的合同。经过项目团队的不懈努力,最后一批七台设备已全数到场,正在进行最后的车体组装恢复。

看着眼前近百吨的大家伙们,身经百战的李小林有条不紊。这些铁路养护设备是他最熟悉的伙伴。他拿着整机图纸和点检表,一处一处仔细检查,每核实一处安装到位,就拍照并在点检表上记录。

印度多功能捣固车由主车和材料小车组成,整车长超30米,宽3.4米,高近4米,是名副其实的铁路重器。其系统运行复杂,需要数量庞杂的传感器及多个机构相互配合,确保铁路线路运行的几何参数达到毫米级精度。

与印度工程师逐项对接

“油管连接到位了吗?”李小林与印度工程师交流着油路系统连接的注意事项。他的英语并不好,但长期的共事,双方已经磨合出了一套基于大机的“语言”体系。

随着主车、材料车销轴连接完毕,整体润滑、液压管路、气压软管、电气插头等逐一就位,李小林开始着手进行系统启动前的检查。

大机既是李小林办公室,又是他的“家

启动前检查是车体恢复的重点。李小林已对需要检查的关键部件熟记于心。以DDC-16W为例,需要检查的阀组、塞门及需要进行润滑的关键部位零零总总近百处。他耐心地向印度现场服务工程师讲解每一处细节,从集尘杯的排污排水到车体转动部分的充分润滑,都不容忽视。几年的印度现场服务锻炼,让李小林掌握了指导印度工程师的窍门。他事无巨细,时刻强调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并整理纸质材料便于对照学习;同时言传身教,让印度工程师亲自上手操作实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