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9日)上午9点,新乡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平原文化艺术中心开幕。首场“代表通道”媒体集中采访在会场南门大厅举行,这条通道一头连着发展大计,一头连着民生关切。
周强、买世蕊、王政仁三位市人大代表在步入会场前与记者面对面,聚焦“民之所盼”,回应各方关切,畅谈履职心得,传递信心与力量。
市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新乡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周强左手“大哥大”、右手智能手机,用鲜活的事例向现场记者讲述发展的故事:从1G到5G、从拨号上网到千兆带宽,网速越来越快,应用越来越丰富,价格越来越便宜。
20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乡移动逐步成长为网络规模、客户规模、收入规模遥遥领先、行业第一的通信运营商,已经建成5G基站7000余个、宽带端口260余万个,实现了全市“双千兆”网络的全覆盖,累计服务全市430万个人、130万家庭、11万家企业。
除了大众通信业务,新乡移动还为众多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在不同行业领域打造了110多个数智化标杆应用,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周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新乡正在加快5G-A的建设,已经在东区商务中心部署了45个通感一体基站。5G-A不仅意味着更快的网络体验,还将搭建“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桥梁,真正实现人、车、家多样态设备之间的智能联动和远程操控,助力我市低空经济、视联网、车路云一体化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的法律日益体现了法系民心、法惠民意。” 市人大代表、新乡市糖业烟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买世蕊在介绍自己履职工作时动情地说。
买世蕊坚持多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修改《立法法》,就是在一定范围内赋予省辖市立法权,让地方法规成为拉动本地经济发展、有效解决民生问题的助力。她这一议案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采纳。自从有了这部法律后,我市在各方面深受其益,先后有《新乡市居民住宅区消防安全管理条例》《新乡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新乡市集中供热条例》等15部法律出台,每一部法律都和我市的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
在多年的调研中,她看到黄河滩区人民生活和居住环境的艰难超乎想象:滩区农民有“五难”,即出行难、上学难、吃水难、看病难、就业难;有“三盼”,即盼迁建、盼改善、盼致富。这些时时牵着她的心。买世蕊连续十年提出关于《加大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和批示,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多部门到新乡和她进行面对面交流,并转达中央领导的关怀和指示。黄河滩迁建正式列入国家项目,近年来四十多万滩区人民陆续搬进了新居,改变了世代贫穷的生存环境。这一议案也被评为全国“优秀议案”。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以“买世蕊的滩区情”为题进行了报道。
买世蕊已经连续17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近40年的市人大代表、区人大代表,先后提交了900多条、数百万字的议案、建议。在回答记者“今年有哪些涉及民生的议案、建议?”提问时,她会心地笑了。今年市两会,她围绕“互联网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旧楼加装电梯”提了两条建议,事关民生,颇受关注。
“一块儿老石碑,带火一个村。”辉县市孟庄镇南陈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政仁借用新华社一位记者在该村实地采访时的一句感言,向现场媒体记者“好好地”推介了一把南陈马村。
王政仁说的这块老旧石碑,在村子里沉睡了数百年,石碑承载了古代游山玩景爱好者自发组团出游的历史印记,经文化专家鉴定是“中原罕见,全国少有的”玩景纪念碑,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村一下子成为了“名扬豫北、享誉中原的”网红村,戴上了“中原玩景第一村”的光环,贴上了“中原地区乡村旅游起源地”的标签。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成为乡村旅游新的网红打卡地。
南陈马村依据这一独特的品牌优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整合资源,优化环境,以文兴旅,以旅促农,农文旅融合,多元化发展,相继组建了文化旅游开发公司、高效农业开发公司、洗涤用品开发公司、特色农业种植合作社、农业综合服务站6个经济实体,兴办了7个集体经济项目,常年可安排上百人就业,基本实现了“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活儿干”的发展新格局,集体经济收入也由过去的几千元猛增至80多万元,村民的福利待遇也从无到有,逐年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过去有基层干部在谈到发展产业时,就感到很困惑,觉得一没项目、二没土地、三没资金、四没人才、五没技术、六没市场,“难”字当头。“但俺村的老石碑带动了发展、教育了我。只要我们因村制宜、理清思路、明确方向、选准路子、找准切入点、打开突破口,我们每个村的产业都能够办起来、兴起来、活起来、强起来!”王政仁在讲述中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引发现场媒体记者的共鸣。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超 琚铭洁
高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