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朱元璋见一大臣常穿破旧衣服,直夸清官,刘伯温 ... ·  3 天前  
朝文社  ·  套现45%,97岁李嘉诚新年“大撤退” ·  3 天前  
历史与秩序  ·  北大优秀博士论文 | 窝阔台汗时代大蒙古国研究 ·  4 天前  
历史与秩序  ·  北大优秀博士论文 | 窝阔台汗时代大蒙古国研究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流沙坠简:汉朝军官会因哪些缘故而受惩罚?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1-02-08 07:59

正文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心发现】
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在汉代边关,当时的军官会因为哪些原因受到提拔或者贬官呢?

在居延甲渠侯官遗址中出土的两份木简EPF22:61-62和EPF22:432-434,组合记载了一个汉军士兵被匈奴人攻破烽燧之后俘虏带走的案件:

首先是万岁侯长宪上报,他在七月癸巳这天例行检查(视事)本部所辖烽隧塞防设施,发现有不少兵器和物品丢失了。于是他审问窦何武器遗失的原因,窦何说:他与一位名叫循的人一起休田。循带了一件六石弩、箭、铠甲、头盔等兵器回到了游击亭。后来窦何再也没有见到过循:

建武三年七月乙酉朔丁酉,萬歲候長憲敢言之,徙署廼癸巳視事,校閱兵物多不具。][竇何辤:與循俱休田,循服六石弩一,稾矢銅鍭百,铠、鍉瞀各一,持歸游墼亭。循、何□][亭部不復與循會,證知者如牒。唯][官簿出七月盡九月四時,叩頭死罪敢言之。七月戊戌來。

那么循到底是去了哪里呢?

EPF22:432-434的记载给出了答案,他被匈奴人俘虏了:
第七隧長徐循今年四月中休田。持隧六石具弩一、稾矢銅鍭卌枚,迺六月一日胡虜……虜持循∟弩、箭去,審][■萬歲部建武三年六月胡虜所盜兵

原来是徐循在四月休田之后,就带着武器去了游击亭,但是在六月一日,就发生了匈奴人围攻游击亭,将徐循和武器一起盗走的情况。按照这种情况,循的上级是要被严厉责打的。

除了作战不利之外,和平时代没有守好烽燧,也是受罚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接下来的这份简牍:
公元前28年11月3日,担任甲渠候官不侵部候长一职的士吏孙猛给甲渠候官的上报文书中说:将军在巡视塞防中发现不侵部驷望隧长杜未央所配备的剑生锈、烽隧上喂养的狗也丢了一只,为此将军检举杜未央疏于职守,着令不侵部对杜未央加以处罚。

孙猛认为,杜未央家庭非常贫困,为人懦弱,不必再以行塞所举劾加以处罚,请求候官直接罢免杜未央隧长一职即可。不侵部试守候长孙猛敢言之,谨上报甲渠候官。

可见在当时,担任烽燧长官的前提就是性格刚猛果决,且家有余财。此人可能是因为家道中落导致财富减少,所以不适合担任军官。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候史广德坐罪行罚檄》的简牍记载中。

最后,身体素质不过关也是导致军官被免职的原因之一。 比如居延汉简记载,公元19年,上级以他“候冯匡始建国天凤上戊六年七月壬辰除署第十部士吏案匡软弱不任吏职以令斥免"。

因此在当时,身体素质低下、性格软弱、家无余财,还有执行任务中部下牺牲,都是导致军官被免职的重要因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