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即将(4月30日)在北京举办的关于中国科幻电影的青稞沙龙,夏笳是讲座嘉宾之一。
夏笳的形象非常多:新生代科幻小说作者、银河奖得主、西安交大副教授、科幻小说译者、大美人......
现在,又要加上,不,是加强一个新身份:科幻影视文化研究者。
从当初的科幻文学跨度到科幻影视,想必夏笳的粉丝们都有很多想问的问题,现在,就让小编为大家带来一期夏笳的简短采访吧!
Q:
夏笳老师是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科幻电影的呢?
A:
我在中传媒大学读电影学硕士研究生时,开始将自己对科幻电影的兴趣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并尝试用电影学批评方法写一些分析科幻电影的小文章。记得有一门电影理论课,老师要求我们完成一次模拟开题报告,我选择了“科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作为论文题目,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后来也以这个题目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现在看来,那时候学术基础薄弱,所谓的“研究”也很不成熟,唯有那份勇气和热情还算得上是值得肯定吧。
Q:
您研究的方向大概有哪些呢,有什么感受呢?
A:
我硕士毕业后进入北大中文系,跟随戴锦华教授攻读比较文学博士,这一阶段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当代中国科幻文学与文化,偶尔写几篇科幻电影方面的论文,并没有什么学术脉络或研究方向可言。去年刚刚翻译了乔治亚理工大学J.P.Telotte教授的《科幻电影》一书,这是一本在美国高校广受好评的科幻电影教科书,我从中学到很多东西。简而言之,我认为科幻电影看似天马行空,却与其诞生时代的社会与历史语境紧密相连。要真正理解一部科幻电影,需要了解许多电影文本之外的知识,包括社会、文化、艺术、电影工业、技术等等,或者说,需要具备一种历史感。
Q:
有遇到困难吗,最难的部分是什么呢?
A:
最困难的大概就是如何获得这种历史感。譬如在翻译《科幻电影》这本书时,我发现其中列举的很多早期经典作品我都没有看过,甚至从未听说过。我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补课,甚至可以说是“扫盲”,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Q:
您最喜欢或者印象最深的是哪些科幻电影或者连续剧呢?给您带来了什么启发或者感触呢?
A:
克里斯·马凯的《堤》(La jetée),1962的法国短片,28分钟,几乎全部用黑白照片剪辑而成,充满戏剧张力和感染力。多年前第一次观看时极为震撼。影片本身比任何相关阐述都更有说服力,推荐大家去看。
Q:
您对中国科幻影视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A:
科幻影视的发展依赖于整个科幻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包括整个产业链条上不同环节专业人才以及专业团队的培养与成长,就像一个完整、均衡的生态系统和其中不同生态位上物种之间的关系一样。中国之前缺乏这样的基础,我希望在资本的带动下,未来5-10年能够有一个健康的稳步发展阶段,让许多喜欢科幻的年轻人有机会进入相关行业,伴随整个产业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