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陪你度过经济、投资里的漫长岁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西部财经融媒  ·  A股*ST大药,蛇年首家触及交易类规定强制退市? ·  3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太火爆!连续3天20%涨停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经济报道

为啥不说“端午快乐”?端午只是纪念屈原?关于端午节的真相,你知道几个?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30 12:21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 为什么我们不说“端午快乐”?端午到底是不是纪念屈原?网友们或认真或逗趣的“求知欲”,引发记者专门采访了几位历史文化领域的专家,解密有关端午节的那些“真相”。


来 源丨人民网 摘自新华社,综合央视新闻、人民网、罐头视频




为什么不说“端午快乐”?


“现在才弄清楚,祝亲朋好友‘端午节快乐’是不恰当的,好比清明节,没谁祝谁快乐的……”网民“阳光youth晓敏”说。


为什么呢?复旦大学民俗学教授郑土有说, 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开端,古人形容此间“恶月恶日”“五毒尽出”,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


在这一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一是吃“五黄”,即名称中带有黄字的食物,寓意“青黄不接”的时候“接起来”;也有饮雄黄酒的习俗,古语曰“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二是要拴葫芦、扫把,挂五毒图。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门上。民间还有给孩子戴五彩绳、挂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头上写“王”字等习俗。都有驱除灾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里面。


从这个角度说, 端午节可谓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类似于今天的“公共卫生日”。因此,说“端午祥瑞”“端午安康”,显然就贴切得多。



端午节到底为了纪念谁?


据悉,端午节的别称已多达二十多种,端阳节、重五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是纪念屈原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端午节因屈原之死而有了浓烈的悲壮色彩和“祭祀”风俗。 其实,它也是另一位古代英雄伍子胥的纪念日。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马晓坤说,当年吴王夫差罔顾辅臣伍子胥谏言,反而听信奸臣挑唆,赐其自杀,并于五月五日将其尸体投入江中。由此,伍子胥成为民众在这天必须追思的冤魂。


在南方一些地区,端午还有“尽孝日”的意思。 马晓坤说,东汉年间,十四岁的曹娥小姐因父亲溺江而亡,沿江哭寻,因不见尸首而投江自尽。父女俩的尸体在五月初五那天浮起,曹娥的两手竟从背后抱住父尸。因此,曹娥被誉为“孝女”典范,被乡民所怀念。


同时,端午也是古老的亡灵纪念日之一。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中心教授朱大可说,世人要在这天悼念那些不安的鬼魂,祈求它们离去。这个亡灵纪念日后因佛教传入而发生位移,被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替代。


“端午的初始功能,在岁月侵蚀中变得暧昧不清,只有在门上悬挂菖蒲、艾草、石榴和胡蒜等的祛邪风俗,还约略暗示着它与鬼魂的关联。”朱大可说,菖蒲叶片状如宝剑,方士们称其为“水剑”,后又引申为“蒲剑”,据说可斩各种妖魔鬼怪。


“(民众)一方面小心翼翼地劝慰冤死的亡灵,一方面又大张旗鼓地驱除恶鬼,这种方式构成了端午习俗的真正母题。”朱大可说。



端午“南赛龙舟”,北做甚?


南方许多地区,都有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 吼一声,锣鼓喧天;划一桨,欢呼雷动;彩旗飘舞彩球腾空,鞭炮齐鸣喜庆热烈……


那么,北方人民在端午会做什么呢? 民俗专家说,在北方,端午射柳、斗草、打马球,同样十分富有运动精神。


什么是射柳?明朝有人曾记载了一种射柳的“玩法”——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据悉,射柳是可以从清明节一直“玩”到端午节的经典项目。连明朝永乐皇帝都对此念念不忘,在《宸垣积略》中写道:“明永乐十一年五月癸末端午节,车驾幸东苑,观击球射柳……十四年端午节亦幸焉”。


南京市民带孩子参加“端午射柳”游戏。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小朋友们则以“斗草”为乐了,说白了就是“拔草根儿”。把坚韧的草根或者叶根,交叉相勾,然后同时拉扯,看谁的根更粗长……关于斗草,白居易写过《观儿戏》:“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


“当你以为端午假期是‘睡觉节’的时候,当你准备咬下浸满香味的糯米五花肉、以为端午是‘吃粽子节’的时候,先出去运动一下吧!”网友“斌卡”说。



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吗?


吃粽子显然不只为了纪念屈原。专家解读,“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南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着人们在夏至要吃粽子的习俗。


美食、美景、诗词歌赋,构成了中国人传统佳节的氛围。微信公众号“宝宝念诗”创办人、上海江东书院创始人韩可胜说,在元宵节、中秋节,好诗词特别多,一轮明月就足以诵咏不绝。而其他节日的诗词歌赋就相对较少了,而端午节的诗词更少。对诗词爱好者来说,一首苏轼的《浣溪沙·端午》聊表慰藉:“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承载着家国情怀、融入了真情实感、从历史长河中走过来的“粽子”,味道也越发丰厚起来,成为人们纪念和怀念的重要载体。



如此看,说端午节是“粽子节”,其实也无不可。


“小时候的端午节,我妈会早早煮好粽子,拿塑料袋包好,放到我的书包里,让我在课间的时候吃。端午节过完,粽子多的可以吃一周。”网友“廖晓橙”说:“而现在,端午节,只是一通电话,一条短信。离家在外吃的粽子啊,永远比不上家里妈妈包的粽子呢。”


鲜肉粽、蜜枣粽......东南西北各种粽子,总有一款适合你~



提示丨粽子虽好吃,但不能乱吃,还得注意这些:


1、避免吃凉的粽子,最好加热后再吃。未经过真空处理的粽子,保质期较短,最好在4天内吃完。


2、要控制好食用量,粽子应作为主食而不是零食。一个普通的肉粽,热量约400卡路里,且粽子黏度高、不易消化,一天最好不要吃超过3个。


3、有高血脂、肠胃病、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人,最好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脂肪、胆固醇含量过高的粽子,可少量食用豆沙粽、小枣粽、南瓜粽等。



最后,为你奉上新款粽子制作方法,快来get新技能,去霸屏朋友圈吧!



21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