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分析沙龙
为您提供专业的商业模式、产品、数据、用户、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深度分析的信息网站!秉承“信息交流、深度分享”的理念,是为用户缩短获取信息途径,提升阅读质量的深度分析网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雷科技  ·  二手iPhone杀疯了!!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2025年观影2.40亿人次#【#2025 ... ·  2 天前  
硅星人Pro  ·  DeepSeek爆火后,它的研究员们怎么样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分析沙龙

房子为什么越来越贵?这是我见过的最靠谱分析

互联网分析沙龙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3-21 18:05

正文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由《南方周末》、《香港大公报》等资深媒体人共同打造,帮你筛选好书、过滤烂书,打开知识边界。授权请联系出处。


“前两天看到一个段子:如果清华北大的都买不起房,那还买什么学区房? 最近无论是朋友聊天还是同学聚会,无论怎么聊最后总能拐到房价上,有朋友感叹为什么当初要犹豫,如果早几年买房现在没准都变成了百万富翁。是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被时代所抛弃的人,但是下文中的主人公是个幸运儿,我们通过他的经验看看中国房价这几年到底如何水涨船高,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2009年,我,一个22岁的小镇青年从帝都某大学毕业。


七八年后,当我回顾中国房地产发展史的时候,我发现,2008年至2009年,是房地产逐渐脱离专业领域变成全民话题,再逐步变为近十年中国社会阶层主要分化器的转折年份。


而当时刚刚走出校门的我,连这个行业的吃瓜群众都算不上,我甚至不知道房子还有买卖这回事儿,在咱老家,房子不是祖上传下来的么……


那时候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文艺青年,每天写诗、看电影、谈恋爱,


房子是什么鬼?

没想到,接下来的七八年,我居然成了中国房地产游戏的深度参与者,我的个人生活以及我身边很多人都卷入其中。更重要的是,我成了一个很多人眼里的幸运儿,甚至我自己又造就了一些幸运儿。


但我知道,那种幸运,也只是一种没被时代抛弃的幸运。


如果是对此一无所知,纯粹误打误撞的幸运,也许我也不会有太多感慨,但我恰恰完全相反。


误当房地产评论员

一切起源于我的职业。


作为文艺青年,我毕业时决定去某一线城市一家著名报社工作。我对工作的全部设想是,喝茶、看报、读书、写写新闻稿,做一个安静美男子。


但这个迷梦被打碎了。


那几年,中国媒体剧烈变化,财经报道比重越来越大。我本科是经济系毕业,领导发话,你别写其他稿件,发挥专业优势,专攻专业经济评论。


从此以后,我的职业身份就是财经评论员,而近十年里财经新闻最多的就是房地产、金融和互联网新经济。在迄今七八年的职业生涯里,我写得最多的,整体观察比较深入以及社会反响最好的就是房地产评论。


简单说,我就是你们在很多媒体专栏里看到的那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房地产评论猿.....



当时,我是极为抗拒的。我虽然大学学的是经济学,但那跟实际操作中的房地产行业根本是两码事儿。更重要的是,我对这个行业根本没有一点兴趣。


我至今记得,第一次写房地产新闻评论时,我简直想从写字楼里跳下去,最后出炉的文章几乎就是照着市面的各种大路货重写一遍。


但人的命运就是这么有意思,我根本没想到,这个我最初完全抗拒的职业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是认知的影响。


要做一个行业的评论员,最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这个行业,尤其中国房地产在一步步的发展中越来越不是一个孤立行业。它已经将金融、财税、上下游实体经济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全部绑裹进去。


中国房地产游戏的运作逻辑,市场主体的决策只是微观层面,是被牵着走的,中观的政策层面、宏观的中国式政治经济学才是真正的核心。


这就要说到更大的影响,也是今天我叙述这个故事的由来。那就是



一旦我真正深入到这个行业的逻辑中去,我把握到它的核心规律,我不可避免地会去实践我的想法。


这种实践简单说,就是在七八年里,我直接参加了这个游戏。我本人通过各种方式,倒腾过6套房子(只是倒腾,我手头没有六套,别仇视我)。同时,在我的怂恿和直接指导下,我的亲戚朋友买的房子起码有20多套。


目前为止,可以说,无一失手。



如果不写房地产评论,我永远不会去了解这个行业,按照我的性格,也绝没有那么快去参与这场游戏——


在这七八年里,我在主流媒体发表了上百篇房地产评论,同时我个人生活里有相当部分时间围绕着房子在转。


你知道,一套房子的买卖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精力,而这个过程中我看了可能上百套房子,由于在亲戚朋友圈里小有名气,又有各种人找我指导。


我的人生,的确被这个职业改变了。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这个年代,嘲笑这句话的一定比相信这句话的多。


无论是对嘲笑者,还是拥护者,中国房地产游戏都是这句话的最生动说明。


2012年夏天,我的大学同学小K跟我在电话里激烈讨论:“我悔得肠子都青了,如果知道北京房价是现在这样儿,我绝对不去读这个狗屁研究生”。



小K跟我一样是一个小镇青年,家庭情况一般。2009年毕业时,他选择了继续读研究生,我选择直接工作。


三年后,当他毕业时,北京的房价已经翻了两三倍。


如果不是丈母娘逼婚,他也许还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当他发现北京四环里的80平米两居室已经接近300万总价,而我在这三年里已经在另一个一线城市里倒腾过两套房子时,他愤怒到了极点。


“我父母了不得能给我凑个一二十万,现在首付接近100万,丈母娘又一定要有房才能结婚,我咋办?我本科毕业和研究生毕业工作的工资根本没多大区别,但房子总价差了一两百万。真应该学你,早点毕业,现在已经有房了。”他说。


知识果然改变了他的命运。

2009年,当我在报社里抓耳挠腮时,我对房地产业务知识和宏观政策还没那么懂,但我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行业新闻,尤其常常去房地产论坛看各种评论猿的讨论。


那时候,我对中国房地产游戏的理解还没那么深,但我朦胧中有一种直觉:


买房必须趁早,不然可能一天就一个价。


当时,我的家庭算是小康以上水平,我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储蓄,要买房只能来自我的父母。但这么多年,我最大的障碍也来自他们——


他们在四五线小城镇里生活,根本不知道外面在发生什么,支持我买房的唯一原因,希望我有房能结婚。



2009年下半年,我签下了人生第一份买房合同,在那座一线城市郊区一个不错的楼盘。当时,一线城市还可以两成首付,我的首付大概给了20多万。


2010年上半年,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但我丝毫不为所动。因为这时候,我对房地产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尤其接触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那就是著名的“某大炮”。


我迄今没有见过他。如果说我要感谢我的单位给了我这个职业,那么在房地产领域里,对我的思想和实践影响最大的就是他。


2010年下半年,该大炮发表了著名的房地产万言书。如今,几乎所有人都已经非常认可他当年的言论。但当时的舆论却是一片口诛笔伐,他简直就是人民公敌。



我接触他最初是要批判他的万言书,但我仔细研究了他的很多文章后却发现,此人所言虽然刺激眼球,但句句是实话,极真诚,极专业,迄今我都认为他是中国房地产最牛的分析家,没有之一。


他对货币、财税以及土地政策逻辑的谙熟,对中国政治经济学的把握,可谓洞若观火。应当说,我大部分房地产评论几乎都是继承了他的思想。


正是因为他的影响,我决定,放弃郊区,往城市中心区买,越中心越好,哪怕房子小一点。2010年下半年,我将第一套房子卖出,净赚10来万现金,然后在所在城市CBD买了一套公寓。


同一时间,我怂恿父母在家乡县城买了一套房子。对于家庭来说,这是一次失策,因为如果当时拿这笔钱去我的城市,完全可以再买一套。但老人家难以被说服,我只能用不能浪费他们公积金的理由劝说他们在县城里买。


但这仍然是相对明智的决策。2014年,楼市萧条,我对中国楼市的判断是分化,一线城市将继续走高,四五线城市将大量过剩。于是我立即将这套县城房子挂出。


果然,房子半年才找到买家,买家犹豫时,我当场降价20万,将这套房子迅速出手。即使这样,这套房子仍然每平米赚了两千多。这时候,我的父母已经完全听从我的决策了。


拿着卖这套房子的现金,我2015年在所在城市中心区买了另一套公寓,而这一轮上涨中,它已经涨疯了。



七年来,我的总体战略是——


县城的往一线城市换,郊区往中心区换,小房子换大房子,审慎判断,迅速决策。


我从未用特殊杠杆,也从不借钱炒房。总的来说,我用父母的一点原始积累和个人的工资积蓄,前后倒腾过六套房子。


现实中,我一直是一个工作比较努力的人,但迄今为止,我的工资收入远远比不上这种倒腾中的财富增长。


在这座著名的一线城市里,我最终拥有的不过是两三套小房子,离那些真正的房地产既得利益者差太远。


但我非常明白,我已经是这个时代比较幸运的人。我终于没有被时代抛弃,终于可以在自己仰望的大城市里安身立命、娶妻生子。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吗?貌似又可以。我的这些倒腾背后其实都是我个人对中国房地产游戏的理解和判断。


可是仔细想想,又常常一身冷汗。我有这种判断的根本原因,是我误打误撞成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如果我没有当这个房地产评论猿,我可能还一直在做我的文艺青年白日梦。


可那些没有当评论员,或者没有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呢?


“要么一起飞,要么一起粉身碎骨”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到2016年,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上涨了五倍。


同样十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759.5元上涨至21966元,大约两倍。


五倍与两倍,并非绝对的三倍落差,而是巨大的分化空间。不管是谁都必须承认,房地产是中国社会财富的第一分化器。但它的不平等是隐含的,很多人认为,你被抛下只是因为你没有赶上趟,或者运气不佳。


的确,市场就是政治正确,房地产是最市场化的行业之一,但它造成的这种巨大财富分化仅仅是市场造成的吗?


我的朋友小D,2005年起就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大概十年前,她每个月的收入就是四五万。这么多年,她一直拥有充足的现金流。在2014年,她仍然在一线城市拥有一套公寓和数百万现金。


这一年,她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她把这套公寓卖掉,将全部现金放入了股市。接下来的故事你可能猜到了,2015年股灾,她损失了百分之五六十。


现金腰斩,又迟迟未能重新买房,眼看着今年房价涨成这样,她坐不住了,这两天一直在找我,强烈要求请我吃饭。她说,她非常慌张,手里那点儿钱越来越毛,现在自己还一个人租着房子,房价又是这么高的高点,到底买不买。


一进一出,一反一正,这位姑娘损失可能上千万。世界五百强的现金流也没让她有任何安全感。


要请我吃饭的确实很多。每当我出差去北京,那位2012年愁成一团的老同学小K夫妇必须请我吃饭。


因为那一年,我给他支了招,让他的父母出20万,找亲戚朋友借20万,打亲情牌游说他比较有钱的丈母娘出30万,他当时工作的单位是金融企业,找单位做了一个担保借出十几万,再找各种同学借,一共凑了近一百万,于2012年底在北京北四环内买了一套两居室。


如今,这套房就让他身家接近千万,请我吃饭真没啥好说的。


七八年来,亲戚朋友在我怂恿和直接指导下买的房有20多套,前面说了,目前为止无一失手。


我有朋友讲,跟土豪做朋友,不如跟评论猿做朋友。


坦白说,我敢于这么指导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对我们国家有信心(笑脸),对中国房地产游戏的深层逻辑有信心。


我对国家有信心的意思是,我坚信对于一个真实城市化率不超过50%,工业化革命尚未完成,经济转型方兴未艾,同时整个国家人民勤劳程度世界无二的国家来说,只要经济基本面维持,中国整体房价只会上涨不会下降。


中国房地产游戏的深层逻辑在于,它根本不是孤立领域,它将金融体系和几乎大部分实体经济以及政府命脉卷到游戏里。


中国房地产问题的最根本的解决方式是,让这些卷进去的慢慢抽出来,房价和中国经济都软着陆。但是不管解决不解决,对于任何普通人来说,你什么都可以不参与,唯一不能不参与的就是这场游戏。



所以,我对每个亲戚朋友,都只说一句话:


要么跟着泡沫一起飞,要么跟着一起粉身碎骨。


我们没有第二个选择。


“吃了软饭,未曾忘忧国”


某种程度上,评论员在它关注的领域握有一定的话语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