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这个年代,嘲笑这句话的一定比相信这句话的多。
无论是对嘲笑者,还是拥护者,中国房地产游戏都是这句话的最生动说明。
2012年夏天,我的大学同学小K跟我在电话里激烈讨论:“我悔得肠子都青了,如果知道北京房价是现在这样儿,我绝对不去读这个狗屁研究生”。
小K跟我一样是一个小镇青年,家庭情况一般。2009年毕业时,他选择了继续读研究生,我选择直接工作。
三年后,当他毕业时,北京的房价已经翻了两三倍。
如果不是丈母娘逼婚,他也许还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当他发现北京四环里的80平米两居室已经接近300万总价,而我在这三年里已经在另一个一线城市里倒腾过两套房子时,他愤怒到了极点。
“我父母了不得能给我凑个一二十万,现在首付接近100万,丈母娘又一定要有房才能结婚,我咋办?我本科毕业和研究生毕业工作的工资根本没多大区别,但房子总价差了一两百万。真应该学你,早点毕业,现在已经有房了。”他说。
知识果然改变了他的命运。
2009年,当我在报社里抓耳挠腮时,我对房地产业务知识和宏观政策还没那么懂,但我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行业新闻,尤其常常去房地产论坛看各种评论猿的讨论。
那时候,我对中国房地产游戏的理解还没那么深,但我朦胧中有一种直觉:
买房必须趁早,不然可能一天就一个价。
当时,我的家庭算是小康以上水平,我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储蓄,要买房只能来自我的父母。但这么多年,我最大的障碍也来自他们——
他们在四五线小城镇里生活,根本不知道外面在发生什么,支持我买房的唯一原因,希望我有房能结婚。
2009年下半年,我签下了人生第一份买房合同,在那座一线城市郊区一个不错的楼盘。当时,一线城市还可以两成首付,我的首付大概给了20多万。
2010年上半年,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但我丝毫不为所动。因为这时候,我对房地产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尤其接触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那就是著名的“某大炮”。
我迄今没有见过他。如果说我要感谢我的单位给了我这个职业,那么在房地产领域里,对我的思想和实践影响最大的就是他。
2010年下半年,该大炮发表了著名的房地产万言书。如今,几乎所有人都已经非常认可他当年的言论。但当时的舆论却是一片口诛笔伐,他简直就是人民公敌。
我接触他最初是要批判他的万言书,但我仔细研究了他的很多文章后却发现,此人所言虽然刺激眼球,但句句是实话,极真诚,极专业,迄今我都认为他是中国房地产最牛的分析家,没有之一。
他对货币、财税以及土地政策逻辑的谙熟,对中国政治经济学的把握,可谓洞若观火。应当说,我大部分房地产评论几乎都是继承了他的思想。
正是因为他的影响,我决定,放弃郊区,往城市中心区买,越中心越好,哪怕房子小一点。2010年下半年,我将第一套房子卖出,净赚10来万现金,然后在所在城市CBD买了一套公寓。
同一时间,我怂恿父母在家乡县城买了一套房子。对于家庭来说,这是一次失策,因为如果当时拿这笔钱去我的城市,完全可以再买一套。但老人家难以被说服,我只能用不能浪费他们公积金的理由劝说他们在县城里买。
但这仍然是相对明智的决策。2014年,楼市萧条,我对中国楼市的判断是分化,一线城市将继续走高,四五线城市将大量过剩。于是我立即将这套县城房子挂出。
果然,房子半年才找到买家,买家犹豫时,我当场降价20万,将这套房子迅速出手。即使这样,这套房子仍然每平米赚了两千多。这时候,我的父母已经完全听从我的决策了。
拿着卖这套房子的现金,我2015年在所在城市中心区买了另一套公寓,而这一轮上涨中,它已经涨疯了。
七年来,我的总体战略是——
县城的往一线城市换,郊区往中心区换,小房子换大房子,审慎判断,迅速决策。
我从未用特殊杠杆,也从不借钱炒房。总的来说,我用父母的一点原始积累和个人的工资积蓄,前后倒腾过六套房子。
现实中,我一直是一个工作比较努力的人,但迄今为止,我的工资收入远远比不上这种倒腾中的财富增长。
在这座著名的一线城市里,我最终拥有的不过是两三套小房子,离那些真正的房地产既得利益者差太远。
但我非常明白,我已经是这个时代比较幸运的人。我终于没有被时代抛弃,终于可以在自己仰望的大城市里安身立命、娶妻生子。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吗?貌似又可以。我的这些倒腾背后其实都是我个人对中国房地产游戏的理解和判断。
可是仔细想想,又常常一身冷汗。我有这种判断的根本原因,是我误打误撞成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如果我没有当这个房地产评论猿,我可能还一直在做我的文艺青年白日梦。
可那些没有当评论员,或者没有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呢?
“要么一起飞,要么一起粉身碎骨”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到2016年,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上涨了五倍。
同样十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759.5元上涨至21966元,大约两倍。
五倍与两倍,并非绝对的三倍落差,而是巨大的分化空间。不管是谁都必须承认,房地产是中国社会财富的第一分化器。但它的不平等是隐含的,很多人认为,你被抛下只是因为你没有赶上趟,或者运气不佳。
的确,市场就是政治正确,房地产是最市场化的行业之一,但它造成的这种巨大财富分化仅仅是市场造成的吗?
我的朋友小D,2005年起就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大概十年前,她每个月的收入就是四五万。这么多年,她一直拥有充足的现金流。在2014年,她仍然在一线城市拥有一套公寓和数百万现金。
这一年,她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她把这套公寓卖掉,将全部现金放入了股市。接下来的故事你可能猜到了,2015年股灾,她损失了百分之五六十。
现金腰斩,又迟迟未能重新买房,眼看着今年房价涨成这样,她坐不住了,这两天一直在找我,强烈要求请我吃饭。她说,她非常慌张,手里那点儿钱越来越毛,现在自己还一个人租着房子,房价又是这么高的高点,到底买不买。
一进一出,一反一正,这位姑娘损失可能上千万。世界五百强的现金流也没让她有任何安全感。
要请我吃饭的确实很多。每当我出差去北京,那位2012年愁成一团的老同学小K夫妇必须请我吃饭。
因为那一年,我给他支了招,让他的父母出20万,找亲戚朋友借20万,打亲情牌游说他比较有钱的丈母娘出30万,他当时工作的单位是金融企业,找单位做了一个担保借出十几万,再找各种同学借,一共凑了近一百万,于2012年底在北京北四环内买了一套两居室。
如今,这套房就让他身家接近千万,请我吃饭真没啥好说的。
七八年来,亲戚朋友在我怂恿和直接指导下买的房有20多套,前面说了,目前为止无一失手。
我有朋友讲,跟土豪做朋友,不如跟评论猿做朋友。
坦白说,我敢于这么指导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对我们国家有信心(笑脸),对中国房地产游戏的深层逻辑有信心。
我对国家有信心的意思是,我坚信对于一个真实城市化率不超过50%,工业化革命尚未完成,经济转型方兴未艾,同时整个国家人民勤劳程度世界无二的国家来说,只要经济基本面维持,中国整体房价只会上涨不会下降。
中国房地产游戏的深层逻辑在于,它根本不是孤立领域,它将金融体系和几乎大部分实体经济以及政府命脉卷到游戏里。
中国房地产问题的最根本的解决方式是,让这些卷进去的慢慢抽出来,房价和中国经济都软着陆。但是不管解决不解决,对于任何普通人来说,你什么都可以不参与,唯一不能不参与的就是这场游戏。
所以,我对每个亲戚朋友,都只说一句话:
要么跟着泡沫一起飞,要么跟着一起粉身碎骨。
我们没有第二个选择。
“吃了软饭,未曾忘忧国”
某种程度上,评论员在它关注的领域握有一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