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某明星在录制运动类综艺时发生意外猝死,年仅35岁,成了各大网站的头条热点。
除了表达惋惜、怀念之情外,网友的评论中还出现了一些非常不和谐的声音,主要分为2类:
一些人认为,该明星年纪轻轻就出现一系列身体状况,是因为
健身不够
的原因;如果能科学健身的话,就足以避免这些问题。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该明星的问题在于
「健身过度」
,反而透支了身体,导致悲剧发生。
首先,Ruki姐想谴责一下某些消费死者、利用意外事件为自己牟利的行为。如果你想为自己的健身产品、课程作宣传,网上有大把的「通过健身改善生活」的励志例子,而宣传「xx艺人猝死就是因为不健身」这种利用惊恐营销的手段真的是很low。
其次,Ruki姐想用科学证据告诉你:
「健身就能不猝死」和「健身过度会折寿」2种说法都是在扯淡
。
01
健身让人折寿吗?
「不作死就不会死」
从统计数据来看,某些项目的运动员确实比普通人要「短寿」。这些运动主要分为2类:
1.
受伤几率较大的运动:
比如滑雪(头部受伤)、拳击、橄榄球(脑震荡)、各种极限运动等。2012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对于拳击运动员,在30-50岁间由于意外死亡的概率比别的运动员要高11%;
2. 药物滥用泛滥的运动:比如常见的健美运动、职业摔跤等等。有调查指出,
在近15年间,运动员在50岁之前猝死的例子中,有将近1/5和滥用药物有关联。
美国早年的1项调查表明,青少年滥用类固醇的现象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超过40%的学生表明,「购买类固醇非常容易」。图:deadiversion.usdoj.gov
还有一些生活方式的原因也可能导致寿命缩短,比如长期高热量饮食、营养不均衡(大量的动物蛋白,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过度训练等等。
在你担心「健身会不会折寿」这个问题之前,请先问问自己:你的训练量、生活方式、药物使用程度……能达到职业运动员的水平吗?
况且,以「xx运动员xx岁就猝死了」这种论点论证「健身有害」真的站不住脚。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长寿的健身爱好者,比如前几天被刷屏的「82岁健美老太太击退窃贼」的例子:
图:Sky News
木讷的大象,心率每分钟40次,寿命80年;陆上速度第一的猎豹,寿命却只有20年;乌龟的心率10,寿命百年以上;而迅捷的老鼠,每分钟的心率900次,寿命却只有2年。
这段话至少有两个逻辑错误:首先,动物的寿命,取决于体型(小型动物,比如鸟、老鼠,由于天敌较多,发生事故概率大,更不容易长寿)、生存环境(宠物狗的平均寿命明显高于野狗)、饮食等等,心率虽然和寿命有相关性,但并没有因果性。由于和主题关系不大,这里不展开讨论。
第二,这种举例子的方法完全不具有任何说服力。反例可以说随处都是,比如鹦鹉的心跳,每分钟可达340-600次,而下面这种叫Macaws的鹦鹉,平均存活寿命在80-100年(数据来源:维基百科Macaws词条)。
其实,类似的例子,Ruki姐也能给你随手举出许多,比如:
苍蝇每天进食不到0.01g的粪便,寿命只有短短的20天;屎壳郎每天进食数克粪便,寿命可以达到将近1年;兔子每天进食不到100g的粪便,可以活将近10年;而牛每天会吃掉以千克计的粪便,寿命可以达到25-30年!
所以,生命在于吃屎!吃得越多越健康!
是不是觉得非常二逼,完全没有逻辑?这类谣言,只是把吃屎换成了心跳,扯淡的本质是一样的。
而就算是职业运动员,也并不一定都「短寿」。
芬兰的研究人员曾经追踪过2613名男性顶尖职业运动员 ,将他们分为耐力运动员(长跑、滑雪),力量运动员(举重、摔跤),以及团队运动员(足球、冰球、篮球)3组。研究表明,力量运动员的寿命,高于平均水平1.6年;团队运动员的寿命,高于平均水平4年;而耐力运动员的寿命,则高于平均水平将近6年。
对于这个结果,科学家提出过许多猜想和实验,比如有研究发现,在某个给定的年龄点(比如50岁),排除意外情况,死亡的几率和最大摄氧量VO2max有着负相关,而VO2max的数值,则和体育锻炼有着直接的联系。
耐力训练相对于抗阻训练,在提高寿命上,确实要显著很多。但万事都要有个度:如果你是个非常非常狂热的耐力训练爱好者,长期过度的有氧,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
而很多人担心的运动过度的现象,其实也是多虑了。以上的研究,全部是建立在世界顶尖运动员的身上,相信他们的训练量、肌肉量,一定不会比你少。更何况,作为业余爱好者,如果感觉身体疲劳、精力不足,完全可以休息两天再接着训练。
02
普通人更要健身
「对于大部分人,健身利大于弊」
再来看看普通人的数据。美国政府(health.gov)官方推荐所有18-64岁的成年人,每周进行2.5小时(150分钟)的体育锻炼;而在对于国民健康状况的追踪里,总结了如下图表
:
对于普通人,每周进行1.2小时的锻炼,平均寿命可以延长大约1.8年;每周进行4.5小时的锻炼,寿命可以延长大约4.4年。
这份报告同时也强调了,进行体育锻炼,不需要专门去健身房,哪怕是休闲性的锻炼(leisure-time exercise),同样具有延年益寿的效果。
健身不仅可以帮你提高寿命的长度,还可以帮你提高生活质量。
-
对于老年人,则更重要了,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在生活上的自立程度,要远远高于没有锻炼习惯的老年人。
比如从长期效果来看,运动对于抑郁症的辅助恢复其实非常有效(Ruki姐注:这并不代表「运动可以治疗抑郁症」,请不要混淆概念)。图:见水印
总之,如果你只是普罗大众中的一员,在自己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规律健身,是完全利大于弊的事情。
03
健身不是万能
「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
当然,健身并不是万能药:
很多调查都表示,到了一定年纪(比如80岁)之后,体育锻炼就不是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了。
这时候,疾病(尤其是癌症)、身体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等,才是决定寿命的主要因素。
一些疾病,比如某些种类的癌症等等,虽然发病率会受到后天生活方式的影响,基因也占了很大比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能活多久也属于「投胎活」。
很多人会觉得:
既然运动也不一定能影响寿命,那干脆还是别运动,听天由命算了!Ruki姐觉得,这就和因为怕被噎死而不吃饭一样。
既然基因已经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有在后天养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自己能提高的那部分;健身虽然没法代替医疗,但它却可以在很多时候起到关键的帮助作用,让你的生活质量更高、心情更好,可以说是成本最低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方法之一了。
参考文献
(1) Akcakoyun, et al. Long-term anabolic androgenic steroid use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trial electromechanical delay in male bodybuilders. Biomed Res Int. 2014.
(2) R Zwiers et al. Mortality in former Olympic athletes: retrospective cohort analysis. BMJ 2012; 345.
(3) Herman, Christopher W., et al. The very high premature mortality rate among active professional wrestlers is primarily due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LoS One. November 2014; 9(11): e10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