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重新定义“死亡”之作
一起关键性事件,一个人的一生因此而改变。书中人物薰子仿佛跌入蛛网般绝望的挣扎,黑暗的尽头在哪里?世界还会有光亮吗?坚持守护的一切真的如想象的那样吗?一连串的问题读后袭来,这就是东野圭吾用新作《沉睡的人鱼之家》完成的挑战人性与道德的界限,是对人类心中之爱的终极考验。
1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我心里可爱的宝贝,却成为别人眼中的骇人怪物,如果爱是一种病态,就让我彻底疯狂吧……”在书中,我感受到的是东野前所未有的耐心,是他对内心世界的把握,对人性的剖析。
关键性事件发生后,薰子与榎田在一家螃蟹料理店见面,这是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也是薰子与此前人生的最后告别。小心守护的情绪,难以启齿的决心,信念最后的崩塌。仿佛一束光,照进冰室之中,有什么东西在一点点的融化。
2
怎样面对人生
绝望的守护,遥远的念想,无尽的挣扎。当我们的人生陷入绝望,最后一道光也被夺走会怎样呢?薰子得到的是救赎。本书要告诉读者:所有的家属在关键的一刻,无论做出怎样的决定可能都会后悔的,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源是出于家属对于亲人的爱和不舍。我总觉得,怀有这样感情的人,是应该被救赎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是在压抑与绝望之后,给了读者一个被治愈的机会。东野以特殊的文学性笔触,给予了我们“生命”,启示了我们怎样面对人生。
3
重新定义“死亡”
东野在书中重新定义了“死亡”,探讨的是尖锐的社会问题:当情感和伦理道德产生矛盾时该如何抉择,当法律的界定和社会的判断出现了偏差要如何取舍。书中,薰子对于生死界限的举棋不定,家人在面对问题时的两面三刀,弟弟在知道真相后的反应,有些人决心守护,有些人却选择放弃,生与死在不同人的眼中是不同的。
故事中人物面对的是人性和伦理上的两难抉择。而这种种问题一旦拷上以爱为名的枷锁,就永远找不到答案,人性和道德的界线在这样沉重的背景下变得越发模糊。
4
虚拟的故事,真实的人生
理性会告诉人们,问题是有唯一正确选择的,但是感情有时会让人做出完全不同的决定,就算每天都感受着失落与绝望,依然会选择坚持。人本身就是感性的生物,所以薰子会选择坚持和守护。唯有爱才能穿透生死的阻隔,理性的结论最终还是敌不过人的感情。
正如书中所说,“很多人以为死亡是一瞬间,其实并不是。死亡是一个过程,她现在就在这个过程里,只是我们在努力留住她,不让她走。”鲜活的肉体和寂静的灵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事可以虚构,但人生却是真实的。当唯一抓住的希望变成无限延长的绝望,爱就变为支撑人们坚持下去的坚定信念。
5
生与死的界限
目前各国法律对死亡的认定标准不一,有心跳死、大脑死、还有脑死。日本的刑法采取“心跳死”,即心脏停止跳动说;我国实际执行的是心肺死亡;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以“脑死亡”作为人类个体死亡的判断标准。当然,从医学角度来看,脑死亡更科学,但诊断相对来说更困难。随着生命维持技术的发展,死亡的界线开始变得模糊起来。
书中的薰子不住地感叹:“我心里的可爱宝贝,却成了別人眼中骇人的怪物。他们说我把瑞穗当成玩具,说我在玩弄一个死去的人。我不懂,瑞穗明明还活着,他们为什么说她死了呢?”正如书中所言:“人类并不是光靠逻辑活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这个故事给读者最大的震撼,就是让我们不断地重新审视:生与死的界限到底是什么?
6
人性与道德的悖论
脑死亡是死亡吗?如果你最亲近的家人不幸脑死亡,你会放手让他安心地到另一个世界吗?延续丧失自主意识的女儿的生命,到底是爱的表现还是一种自私的满足?让失去意识的人继续活着,是不是有损生命的尊严,算不算一种伤害?结束一个脑死亡患者的生命是不是在谋杀?在人性与道德的悖论中,东野有没有给出答案呢?
薰子的女儿瑞穗因为意外溺水被医生判定接近脑死亡,她和本已打算离婚的老公和昌痛彻心扉却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就在他们即将接受女儿已经死亡,决定捐献器官与女儿做最后道别的时候,瑞穗的手突然动了。因为女儿的这一反应,薰子终究还是无法放弃女儿能够康复的希望。
在东野的安排下,利用大脑接口技术,瑞穗实现了自主呼吸。为了防止肌肉的萎缩,瑞穗在由脊髓为主要反射区的电极片刺激下,能够实现简单的肢体动作。瑞穗一天天“好”了起来,不需要接插大量的管子,对于药物也逐渐摆脱依赖,就像是睡着了,还好像在某一个明天就能够醒来。
但这只是薰子的一厢情愿,甚至于她在这个过程中也因为别人的反应而有了动摇与怀疑。因为特别教师的一个故事,薰子认为她在影射自己应该尽早放手。于是她假借老师的名字走上街头,为一名需要心脏移植的孩子进行募捐。募捐不过是一种想要接近患儿父母的手段,薰子唯一的目的还是想要知道她的行为是否能够被人理解。
这是来自东野圭吾的温暖,同样,瑞穗能够一直牵动着我亦是因为瑞穗给予了同样的温暖。在商议捐献瑞穗器官的时候,薰子说,如果瑞穗能够做出决定,她一定会选择捐献器官。正如书中出现的对我而言印象很深的一段文字:
「之前在公园的时候,瑞穗发现了幸运草,四片叶子的幸运草,是她自己发现的。她对我说,妈妈,只有这个有四片叶子。于是我对她说,哇,太厉害了,发现幸运草的人可以得到幸福,那就带回家吧。结果你知道她说什么了」熏子问话的同时,把头转向和昌。「不知道」和昌摇了摇头。「她说她很幸福,所以不需要了,要把幸运草留给别人,然后就留在那里,她说希望她不认识的那个人,能够得到幸福。」
7
东野推理的突破
虽然本书不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推理小说,但东野在写作过程中,还是有意无意加入了一些推理的片段。例如星野对薰子的痴迷,以及薰子对星野的利用,读时觉得:会不会有一段错乱的感情发生?还有,新章房子老师对瑞穗和薰子表现出来的善意真实吗?走上街头的新章究竟要做什么?她会伤害瑞穗吗?
当然,疑问与推理都不及瑞穗生死来的要紧,这也是东野在推理小说之路上的一大突破。他放弃了自己擅长的悬疑设置,将更多的笔墨用于探讨对亲人生死的选择上。这也正是本书的主题,永不放弃的爱,永不熄灭的善,永远温暖着我们的灵魂。东野的推理小说,向来不只是单纯的脑力游戏,他喜欢借助匪夷所思的案件或故事描写人性和情感。像是一面社会的放大镜,用细腻的文字展现出人间冷暖。
8
生命可以永恒吗?
我相信,读者在看这本小说时,对于薰子近乎走火入魔的行径也许无法苟同,但却能理解她护女心切、无惧世人非议的至高情怀。大多数读者认为,故事最迷人、也最令人心碎之处是:在瑞穗真正死亡之前,薰子早已不知心死了多少次。耗尽财力,费尽心思,用近乎疯狂的行动与整个世界对抗,只是为了延续一个没有意识的生命。对任何人来说,这可能都是一场病态的闹剧,但她留给女儿的是想把这一刻变成永恒,一切都是因为对女儿有所依恋。
面对死亡这一核心话题,我在思考:到底什么才算真正的死亡,呼吸的停止?身体的僵硬?意识的终结?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对于瑞穗的死亡时间都有自己的判定标准,医生和爷爷认为在瑞穗脑死亡的那一刻她就死了,器官捐献小组认为在第二次脑死判定结果下来的那天她就死了,而瑞穗的父母却认为女儿一直都活着。虽然在故事的最后,因为瑞穗的梦中告别,妈妈最终接受她已经离开的事实。即使瑞穗的躯体不复存在,她也会永远以其他的方式活在爸爸妈妈的心里。其实,生与死之间,只是生理上的界定,没有感性上的划分,爱可以跨越一切。我选择相信她还活着,死是不存在的,因为只要有爱,生命可以永恒。
正如东野自己所说,写出这样的故事真的好吗?我现在仍然烦恼着……作为读者,我在感慨他的烦恼之余,依然期待这种对人性的拷问能够出现他日后的作品中,可以荡涤心灵,虽有泪但依然心存希望。
阅读评分:9分(满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