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是超级人工智能。
在2014年的一次访谈中,牛津大学哲学家尼克·博斯特罗姆(Nick Bostrom)将其定义为“在各个领域都力压人类的任何智能,这些领域包括科学创造力、一般智识与社交技巧。”
人们在担心AI的危险性时,指的就是这一类型的AI(超级人工智能)。
用博斯特罗姆的话来说,一台真正超级智能的机器会“变得极其强大,以至于能按自己的喜好塑造未来。”
到目前为止,完善的超级智能还遥不可期,但在巨大的激励推动下,研究工作正在持续推进。
经济激励是显而易见的:率先推出超级人工智能的公司将坐拥巨额利润。在政治与军事层面,这一技术的应用前景不可限量。
各国都在争做第一,乃至认为这将是赢者通吃的局面。换言之,科技军备竞赛已然打响。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距这种技术的降临还有多远?它将给人类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当初为撰写《超级智能》一书,博斯特罗姆曾向该领域内的顶尖专家提问,其中之一是:“你觉得到哪一年,比肩人类的人工智能可达到50%?”
将所有答案取中位数,结果落在2040至2050年之间,这当然只是预测,但给了我们一个大致的概念。
超级智能的诞生时日难以预测,但相对确定的一点是,它总有一天会实现。
如果智能就是关乎信息处理,如果我们持续提升计算系统的处理容量与速度,那么,超级智能的诞生似乎不可避免。
不论要等50年、100年还是300年,我们总会跨过那道门槛。
真到了那一天,这个世界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可能连做梦也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