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Hi科技你好
创建于1997年初的Chinabyte比特网是中国第一家IT互联网媒体。汇聚高端商业人群,紧跟IT行业趋势,为用户提供全面、专业的报道和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Hi科技你好

阿里“挤死”了国内很多实体店,为啥日本电商冲击不了实体店?

Hi科技你好  · 公众号  · 比特币  · 2017-08-16 10:21

正文

这几年,国内掀起了一股学习日本实体零售的热潮。

从便利店到生鲜食品超市,从百货商场到专业店,一波又一波的“取经”小分队纷纷东渡扶桑,去探寻传统零售再创辉煌的“真经”。

与此相比,日本的电商却无人问津。

为何会有如此反差?

很多朋友会回答曰:因为日本实体零售实在做的太好,把商品和服务做到了极致,导致电商没有太多发展的空间。

这个答案不算错,但只说对了一半。

01

日本在2015年的网上零售总额为0.6055万亿人民币(来源 Statista),网购占总社零总额的6.53%。

同期中国的网上零售总额为3.88万亿人民币,网购占社零总额的11%,2016年甚至达到了15.51%

从数据层面上看来中国的电商确实强过日本太多。

那么,原因在哪里?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实体零售的商品与服务确实做得出类拔萃。 在商品上,日本的实体零售企业一直非常注重产品差异化与“工匠”精神,以自主研发的商品或品牌为核心竞争力,坚持走从批发型零售业向制造型零售转型的道路。

日本实体店的服务,注重细节,尊重人性,真正以人为本。相对与“机器”打交道的电商,日本的实体零售尤其是百货店及购物中心会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购物“温情”。

无论是在售前、售中或是售后,它会让你感到你是在和“家人”一起相处,而不是在进行一场简单的交易。

02

日本的宏观社会经济状况:

日本地少人密,工作节奏快。由于地少租金昂贵,大部分超市都是在住宅附近,规模不大,只有一些大型市场的地下才有一些稍大的超市。 现在的日本,以便利店、社区超市、各类专业店等为代表构成了居民日常生活购物的主要战线,这一点与欧美国家以大卖场为主形成了鲜明对比。

反观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外资超市、百货的进入,以城市中心由内向外,开启了传统大卖场业态的红利时代。 而中国电商近几年以来的崛起,恰恰正好击中了传统大卖场这个业态的要害。

对于大卖场而言,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商品丰富、品类齐全。其缺点在于各卖场间的商品差异化很小,售卖的商品绝大多数以标准品为主。

电商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容纳海量产品,几乎所有大卖场出售的标准类商品在电商渠道都能找到,使其很容易被替代。其次,在电商的发展初期,初创成本也低。

03

再谈谈电商在中国赖以生存的两大“法宝”:低价与到家。

先看“ 低价 ”,电商在中国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其“价格杀手”形象的建立。

然而,中国电商无往不利的“低价”策略,却由于以下几点原因,并不能够在日本顺利施行:

“行会”的存在:

日本 拥有较为发达的行业协会体系,各个行业协会在日本各项产业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中介”的管理和协调作用。 在日本一旦出现类似中国电商的“低价”事件,会被行业协会认定为“恶意竞争”的商业行为来处理,因为在日本的商业法里面, 有一条公平竞争原则,这条原则的核心就是价格竞争。

造假的容忍度非常低

日本法律对于造假、卖假、卖过期产品的处罚力度非常之大。一旦有上述情况被发现,涉案人员及企业会被罚得倾家荡产,并且会剥夺你终生再做买卖权利。

中国对于电商的征税不严格

很多B2C商家披着C2C的外衣,来逃避税收。而日本在电商征税这一块,开始的很早且很严格。早在1998年,日本就已发布了电子商务的征税框架条件报告;2000年,建立了电子商务税收稽查队;2015年5月,推出对电商企业的物流网点和储物仓库的所在国增大征税力度;2015年10月起,开始对海外电子商务服务征收税费。因此日本的电商企业无法通过“避税”来达到自己的“低价”目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