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号后台老有人问我什么样的律师值得信赖,或者干脆让我推荐。我只能笑谈我上哪知道,每个辩护人看上去都很靠谱,但真的是谁用谁知道。
这些年我见过八面玲珑声称全省法检都有熟人的律师,见过敌对情绪爆棚上来就声称法检在制造错案的律师,见过唯唯诺诺法官说什么都对的律师,还有喜欢隐身连他助理都找不到人的律师,甚至还有法庭上和其他同案犯的辩护人激烈冲突的律师。
如果说哪一种律师的成功率最高或者是让委托人收益最大,我觉得还是那种合作型律师,这一类律师对于案件和证据中的问题喜欢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对案件的态度从来是只针对案件本身,更不可能存在对抗心态。反而是这种化骨绵掌似的打法很容易给委托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
前几日有个律师小伙伴跟我聊到他代理异地省份的一个案件。一起多人抢劫案件,案件本身证据存在瑕疵,但不属于硬伤,以以往的经验还是会有罪判决。此案的辩护人却分别采取完全不同的辩护策略。
A的辩护人是指定辩护的,压根不想管,也就谈不上策略;B、C的辩护人的辩护策略相同,就是指出案件每一个证据瑕疵的地方,最后在慷慨激昂的陈述一番甚至引用国外法谚,得出一个无罪的结论。
而这个律师小伙伴D辩护人跟我分享了他的辩护策略,首先从案件证据上看虽有瑕疵但不存在硬伤,想判无罪客观来说是微乎其微的。1%的无罪可能跟70%的轻罪可能,怎么权衡是一个很需要理性的问题,在征得被告人同意后他选择了70%的那个,找出一些可以从轻的情节。其次,劝说被告人有个积极的认罪态度,积极赔偿,在认罪态度上先赢一招。最后,D辩护人跟我说,这个案子如果真的判无罪,绝不会因为他的委托人认罪就会有不好的结果,反而会搭上无罪的便车,一并无罪。那么,对于他的委托人来说,无论哪种结果都是利益最大化。
虽然说这个律师小伙伴有点鸡贼,但是哪一个被告人不想委托的是这样的律师。最终案件的结果也应证了他的判断,D判的最轻,比预想的还要轻一些。A次之。B、C的辩护虽然在法庭上获得了满堂彩,甚至让台下家属看到了一起回家的希望,但结果却是最重的,其中C还把到手的自首情节给辩没了。
这就是合作性辩护人的常用策略,能打就打,打不过绝不硬怼,而是选择合作探讨的方式尽可能的争取利益,这个合作的对象不仅是法检还包括其他辩护人。
1%的无罪可能跟70%的轻罪可能你会选择哪一个,这还涉及到对诉讼的深层理解。诉讼不仅是对抗,还应当是合作,无论是控辩、审辩,还是辩护人之间,都是有限合作的关系。对于网上常见的动辄指责对方、以极端的敌对情绪参与庭审的方式,只能说是不专业,是把个人情感无形中代入了诉讼本身,也最终只会害苦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