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8月份,每月国内几乎都有近百个ICO项目粉墨登场,而大部分人都跟风参投。所以现在问题来了,
很多人手上只剩下一堆后还未上线交易的ICO代币数(仅仅是数字),实际可用资金没几个了吧?
免责声明:在正式评级之前,我们向墨链团队发出了问卷调查邀请,并成功收到有效填写。对于所填内容,我们默认完全信任,墨链团队需要对其填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该问卷调查也随本报告同时对外公布。
由原“纸贵”团队发起的墨链(InkChain)将于近期ICO,同Press.One、Primas一样,墨链也是一个定位于解决内容版权控制、分发、变现的项目,其可能更专注于IP资产,试图打造一个包含IP资产交易所在内的内容分发生态。
其亮点之一在于有“纸贵”这个相对成功的相关经历,团队在运营“纸贵”过程中,和版权局、知名作家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略遗憾的是当前进度仅处于“白皮书阶段”,Demo亦未能推出。
募集资金额度上,墨链显然远少于Press.One,但略多于Primas,五千个比特币所筹集到的资金量与其宣称要做的事情规模相比,还是基本匹配的。而从白皮书中公布的团队介绍来看,墨链核心团队的规模相对较为庞大,这一点超过了很多其他项目。而真正让大炮本人觉得有必要调侃一下的是,其核心团队之前的项目是“纸贵”,现在就到“墨”了,那根据“笔墨纸砚”,是否“笔”和“砚”也会是其接下来业务范畴中的一员呢?
SmartICO VS 墨链(INKCHAIN)
项目前景
【满分30分,实际得22分】
根据墨链的白皮书,不同于PressOne或其他类似项目,墨链是自有公链,而不是基于诸如ETH或EOS来构建一个子链。这一点上不能说好与不好,因为我们不鼓励非必要的自有链,不能说项目有自有链就更具实力。基于PressOne或Primas的需求,其可以做到在其他公有链上构建子链就能很好完成需求,那自然没必要花资源额外构建一条。反过来说也是可以的,如果项目确实基于自身独特需求构建了自有链,那也自然不会是减分项。
区块链前景
在此二级子维度上,墨链的情况是:
-
【3分】相对于现有的同类项目,该链是否有核心技术上的重大创新?(区块链核心领域或者工程领域的均可)
不满足。
墨链白皮书中对其自有链的创新描述中提到有“独创性的交互证明POI”、“带权限控制的公有链”。这里的POI交互证明却主要是实现生态激励,权限控制也是为了解决其所需的细粒度权限管理,
因此我们对其的理解更多的是认为是一种基于需求上的设计,所以暂不认定为核心技术的重大创新。
-
【3分】相对于现有的同类项目,该链在一些关键指标上是否有提升?(如最大支持的每秒交易量是否有提升等)
不满足。
未能看到有效的数据支撑,白皮书上对一些核心指标上也是简单表述,未能看到深入且有效的讲述。
-
【2分】是否抗量子攻击?(对于非自有链,则该项改为考察其所依托的链)
不满足。
未能看到相关表述。
-
【1分】该链是否紧跟着区块链的最新技术进展?(比如当前如果还是Pow工作量证明机制或不提供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则相对落后)
满足。
没有明显落后于行业最新技术的证据。
-
【1分】项目代码是否开源?
满足。
墨链团队承诺代码开源。
区块链前景二级子维度上,墨链的得分为2分。
应用前景
在此二级子维度上,墨链的情况是:
-
【3分】该项目宣称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是其应用场景中的尚未被有效解决的核心痛点?
满足。
如同对PressOne和Primas的评级所提到的,内容版权确权与分发、变现,一直是文化出版市场所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盗版、侵权问题突出,原创作者维权困难。通过当前已有的渠道,无论是要获得版权认可、或者是维权,都十分困难和耗时较久。基于同一点,变现也相对较难,而因这一点,原创作者无法得到预期的报酬,也导致他们创作热情下降。
-
【3分】该项目为解决此问题所引入的区块链解决方案,真的能切实有效的解决该问题吗?(或者比现有解决方案有大幅度的优势)
满足。
区块链的全局可追溯账本以及不可篡改机制,确实适合用于解决版权问题。虽然不能说所有的方案都很完美,但大方向上,区块链技术是能解决该问题的。且去中心化使得创作者更易变现,不受出版方限制。
-
【2分】该项目的团队或投资方,是否拥有该应用场景所处行业的相关资源?
满足。
墨链的团队也是“纸贵”的团队,从相关信息渠道可以获知,纸贵团队和版权局合作良好,且与一些知名作家(如贾平凹、韩鲁华等)也有较好的合作关系。从这一点上看,可以认为其拥有该领域相关资源。
-
【1分】该应用场景所处的行业,是否预期会对区块链持拥抱态度?
满足。
这一点显而易见。
-
【1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区块链解决方案是该问题的最佳选择吗?
满足。
如同对PressOne和Primas的评级时指出,区块链解决方案是当前可以预见的用于版权控制与分发、变现中,最合适的选择。
项目前景二级子维度上,墨链的得分为10分。
虽然墨链拥有自由公链,但显然是定位为垂直领域应用类ICO项目。因此区块链前景二级子维度权重为1,应用前景二级子维度权重为2。项目前景一级子维度的最终得分为:2x1+10x2 = 22分。
最终,墨链在项目前景一级子维度得分为22分。
当前进度
【满分10分,实际得分2分】
调查问卷截图
根据墨链所提交的调查问卷,墨链当前进度为白皮书阶段,因而的2分。这一块是墨链当前的薄弱环节,希望相应加强。
实际上国内大部分ICO项目都处于白皮书阶段,少部分处于Demo阶段。因此在此维度如果能有提升,则能明显区别开其他项目。
团队
【满分30分,实际得分19分】
根据SmartICO V1.1,我们分别从执行团队和投资人两个二级子维度去对墨链进行考察。
执行团队
执行团队这一块,墨链满足的条件是:
-
【5分】核心成员是否主导过相对知名的成功项目?(无论是否和区块链相关,若非负责人,则分数减半)
满足。
CEO领导过纸贵项目,在业内相对知名。
-
【2分】核心成员是否有过区块链相关项目经历?(无论是否成功)
满足。
从问卷调查中看到,部分核心成员有过超级账本(Hyperledger)、XBTerminal等项目经历。
-
【2分】核心成员是否曾就职于千亿美金级别及以上的顶级公司(如国外的Google/Microsoft/Apple等,国内AT等)?
满足。
可参见问卷调查,核心团队成员有过腾讯、华为等公司就职经历。
-
【2分】核心成员是否有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学历背景或排名前500的高校的博士学位?
满足。
参见问卷调查。
未满足的条件未列出(包括减分项)。
执行团队这一部分,墨链得分为11分。
投资人
最终,墨链在团队一级子维度上的得分,等于执行团队得分+投资人得分,也即等于11+8 =19分。
市场
【满分30分,实际得分 8分】
这部分我们重点根据问卷调查来考察,问卷调查中相关问题的回复是:
调查问卷中相关问题截图
ICO发行平台与代币交易所
根据问卷调查,墨链满足的条件是:
本二级子维度总计得分为6分。
营销能力
墨链在这一块的情况是:
-
【10分】该项目是否有独特的方式来制造前所未有的舆论?
不满足。
未有相关实际情况作为支撑。
-
【5分】该项目的团队或投资人是否也投资或掌控过其他币种,且该币种的价格增幅明显优于平均值?
不满足。
投资人薛蛮子虽近期宣布投资量子链等,但他宣布的时候,量子链早已完成ICO且上线交易数个月,因此暂不能认定量子链上线后的高回报率与其有关。
-
【2分】是否有相应的机制保证财务受到监管、或者保证财务情况公示于众?
不满足。
未有相关信息。
-
【2分】是否有分红机制直接保证持币者利益?
满足。
白皮书中有相关表述,问卷调查中对此的回复为
“墨链的分红机制,墨链将以3年为一个周期基于墨链生态所得根据代币数量的分红,同时墨链的POI激励机制将会持续为帮助墨链提供正向输出的用户提供代币激励。”
-
【2分】是否有除分红外的其他有效社区治理机制保证社区的活跃度?
满足。
白皮书所提到的POI机制即用于此用途,问卷调查中对此也有提及。不过问题是不确定POI机制的真实原理(白皮书中未做详尽阐述),也不确定其效果。
-
【1分】若不满足前一条件,从完成ICO到代币可自由交易,中间时间段是否预计大于1个月?
不满足。
墨链的ICO将于8月20号开始,持续1个月,预计9月底代币上线交易。虽然说业内当前通常很快就会完成ICO(比如一两天内),但理论上确实有可能要到最后一天才完成ICO。那么基于这种情况下,其完成ICO到上线交易,时间无法大于1个月。
最红,营销能力二级子维度上,墨链得分 4分。
将两个二级子维度得分相加,墨链在市场维度的最终得分为10分。
模型的最终得分和评级
经过以上的子维度评分,墨链的各维度得分情况和维度信息为:
一级维度
|
该维度满分
|
实际得分
|
项目前景
|
30分
|
22分
|
当前进度
|
10分
|
2分
|
团队
|
30分
|
19分
|
市场
|
30分
|
10分
|
因此最终的评级情况是:
项目名称
|
最终得分
|
最终评级
|
评级属性
|
墨链(INKCHAIN)
|
53分
|
C-
|
投资级
|
额外说明:SmartICO会对项目进行打分,并根据打分做出评级。0-29分属于E评级,30-49分属于D评级,50-69分属于C评级,70-89分属于B评级,90-100分属于A评级。另外,A、B、C评级同时被归类为“
投资级
”,D和E评级被归类为“
投机级
”。
声明
-
本次评级依据评级对象所填写问卷及已经正式对外公布的信息,相关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由评级对象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