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特色小镇研究院
特色小镇案例分享 免费发布项目信息 承接特色小镇申报 策划 概规 创建方案 政府汇报 产业导入 资本导入...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物道  ·  达芙妮,又杀回来了? ·  11 小时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阿里巴巴:内容广告产品运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特色小镇研究院

农旅项目失败原因大汇总

特色小镇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19-07-09 11:44

正文

对于农业投资者来说,“活下来的项目总是相似的,死掉的项目各有各的死法”。相比较那些成功的经验,创业者失败的教训更值得关注。

农旅项目怎么研究,可以总结为“三个一定”,即农旅项目有条件一定实地调研,农业企业家有机会一定现场交流,农业干部有想法一定当面请教。

农旅项目的运营就是一个“情怀打假”,不管入行前的情怀说的多么好听,最终项目能活着,能够实现盈利才是生存之道。

成功未必可以复制,但失败却往往在重复。农旅项目的死法有千千万万,但有共性的问题往往集中在几种上,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我将其中典型的有普遍意义的教训总结下来,主要有如下十种:

1 无知无畏

很多人搞农业,真的是凭着一种所谓的情怀,或者是对传闻中暴利诱惑的一种冲动,在没做什么功课的情况下,就贸然决然的冲了进来。由于对农业真的不懂,这种无知,让他们很容易就产生出轻视、无畏的看法、想法。手上有个几十万,便开始盘算着要兼并多少企业,刚融资几百万,就想拳打京东,脚踢阿里。

干多大的项目,首先就要想有没有匹配相对应数量的资金、团队和资源。不少创业者心比天高,力却不逮,敢想敢干是好事,但仅有胆大还是远远不够的,原本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最后发现连找几个初始客户都很艰难,等到后面资金链断裂,只好草草收场。

2 无法无天

农业看似简单,可各种各样的规矩却一样不少。春夏秋冬,有老天爷的规矩;飞禽走兽,有大自然的规矩;人情世故,有民间习俗的规矩;红头文件,有政府部门的规矩;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字宪法,那是耕种技术的规矩;至于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那些则是来自市场经济的规矩。

入了这行,就得懂这些规矩,敬畏这些规矩,哪一条规矩咱都不能小瞧,更不能不受管束,否则到头来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3 无根无蒂

选择农旅项目创业的人一定要知道,这个行业需要很多资源,包括人际资源。如果在这个领域完全没有基础,下无所根,上无所蒂,实施起来,难度一定不会小的。

农业是个难以完全市场化的行业,所以中国政府在处理具体的利益关系时,向来都是慎之又慎的。比如说,当项目与所在地农民发生利益冲突时,如果没有有影响力的人帮你协调,或者是有关部门不能够强力介入的时候,即使法律向着你,最终你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此外,农旅项目还往往需要政府的资助和产业链条上其他企业的配合,如果完全没有这些资源,做项目更是难上加难。

4 无边无涯

农业的范围太大,任何一个项目,做进去之后就会发现可关联的领域太多了。本来是想养猪,说不定养着养着就会觉得做饲料很赚钱,然后还会发现屠宰、深加工也很不错,再深入下去会发现可以做的事情多得不得了。

有些项目,一开始很单纯,后来却衍生出了一大堆的东西,再到后来,面对一个大摊子,发现精力完全不够,最开始的那个项目则已经被弄得根本不成样子。

很多人,原来只是做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或是某一个单品,等到启动后,看到了其他人赚钱的方法后,便慢慢想“三控”起来:上游控种子(研发和育苗),下游控市场(渠道和品牌),中间控生产(标准和追溯)。

理论上讲,这些是有可能做到的,但是,要看你到了哪个程度。必须一步一步来,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的项目设定一个边界,在这个阶段还没有跨越的时候,不要轻易越界。更有甚者,有些项目还没开始,不相关多元化的构想就已经成型,这样做,实践中能够成功的一定是非常罕见。

5 无旧无新

农业是古老的行业,但是,农业技术和农业的商业模式却是处在不断的迭代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固守过去的一套,结果就会很糟糕。

古语云“顺天者易逆天者劳”,作农业必须认清农业的发展形势,必须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有独到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搞清楚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传承,在哪些方面创新,才是正确的做法。

在这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在这个技术高速迭代的时代,在这个信息极速传播的时代,每一个农业项目的投资人必须理清思路,顺应大势,否则,不改变思路,不顺应时代,必然被行业所淘汰,被市场所淘汰。

6 无拳无勇

做项目,实力和勇气同等重要,有实力,我们用的上时便拿的出手;有勇气,我们该出手时便敢于出手。农业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项目能不能取胜,最终比拼的还是实力。同时,在机遇来临的时候,敢不敢在别人没有尝试的情况下自己先行,决策人的勇气非常重要。

有时候,一步领先,步步领先,需要我们在看准的情况下敢为人先。有的人低估了农业项目的难度,事先准备不够,到了关键时刻,一看不行,又怕起来,想退缩,这种做法,项目基本上是凶多吉少。

7 无影无踪

农旅项目在很多人看来,风险非常之大。大到什么程度呢?一些东西甚至可能突然完全消失,不知去向。典型的例子就是獐子岛,2014年,公司在三季报中披露,因为北黄海遭遇异常的冷水团,公司105.64万亩海洋牧场遭遇灭顶之灾,扇贝无影无踪。结果,上半年公司还盈利4845万元,到了第三季度,转而变为亏损约8.12亿。碰到这种情况,如果投资人对风险没有足够的认知,多年的积累可能倾刻间就灰飞烟灭。

8 无适无莫

做任何事情,都要善于抓重点,做农业项目当然不例外。项目一启动,创业者们就会发现千头万绪,如果分不清楚轻重缓急,只知道一把抓,但是抓不住重点,就会导致顾此失彼,甚至导致整个项目的最后失败。

比如说,你做一个农资项目,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订货拉货,配货装货,送货卸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安排妥帖,还要与各种各样的农民打交道,还要不断选择产品,不断学习农技知识,不断想方设法提高服务水平......如果不进行项目的事务梳理,找到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亲自抓,而只是一味的应付这些林林总总的事务性工作,不仅会把自己累得团团转,还有可能导致项目出问题,轻则利益受损,重则一败涂地。

9 无颠无倒

以传统的种植项目为例,大的方面,可以分成产前、产中、产后三大环节,每一个环节,我们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产前,我们需要进行土地的准备以及良种、化肥、农药、饲料等农用物资的采购工作;产中,我们需要关注病虫害防治、水肥、田间管理等一系列事情;产后,仓储、加工、销售、物流又是环环相扣。

事前如果我们没有周密的计划,没有把这些流程安排周到,就会出现打乱仗的情况。环节一个都不能少,而且顺序也不能弄错,更不能随意调整。如果到了播种的季节地还没整好,到了施肥的时候发现肥料也没到位,产品收起来了又发现销路没落实,这样做农业项目,赔钱了当然不能怪别人。

10 无背无侧

任何项目要想真正取得成功,一定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农旅项目在吸引人才加盟方面,自身存在明显的不足,把非常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团队里,客观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很多项目由于人才缺乏而做得不太成功。在我看到的农业企业里,大多数团队的整体质量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不能解决好内部的团结问题,不能有效的管控矛盾分歧,核心团队可能会出现动荡,对项目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人与人总是有差异的,对于创业团队而言,如果不能进行把关,走在一起的人并非真正的志同道合,这样做起项目来风险是很大的。第一年,大家可能还可以同甘共苦,到了第二年,就变成同床异梦了,第三年,则直接同室操戈起来,到了这一步,再好的项目,最终恐怕都是在劫难逃了。


按理说乡村振兴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发展应该是一路顺风才对,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失败产品?我们通过分析那些发展失败的乡村旅游项目,总结出几条失败的原因:

1、同质化严重

喜欢去古镇旅游的人都知道,全国很多古镇其实都是一个发展模式,仿古的建筑,相似的玩法,尤其是某一地区范围内的古镇,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比如说贵州省的古镇,因为贵州少数民族众多,每个古镇都有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古镇发展就陷入了一个模式当中:同样的仿古建筑、同样的民族风情,除了美食各地可能有所差别,甚至连卖的所谓的特色产品都是一样的。

目前很多乡村旅游和古镇旅游项目大同小异。只要有一个乡村旅游项目做得比较好,之后的就会参照它的发展模式,甚至是完全照搬,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发展。


2、文化挖掘不够

很多地方发展乡村旅游,完全是因为相邻或者相距不远的某个地方也发展乡村旅游。条件都差不多,它们能搞,我们为什么不能搞?于是也没有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实地勘察和市场评估,就急急忙忙招商融资,大开阔斧搞起来。因为没有对乡村旅游业足够了解,甚至对乡村的资源、文化、风土人情等都没有去详细了解和挖掘,最后搞出来的旅游多数都停留在单纯的观光旅游上面,最多搞几个农家乐和几家小客栈,每天接待的游客就那么几个。而且当地人服务意识差,无法形成良好的旅游口碑,游客还会越来越少,直至最终荒废。

项目不仅没有为农民增加收入,而且把良好的乡村环境搞得乌烟瘴气。


3、缺乏旅游管理人才

很多乡村旅游景区为减少管理成本,就在本地随便招了几个人对景区进行管理和运营,有的甚至就是几个村管干部在管理,有的可能还会在村里找几个低保户作为临时管理员,为他们解决工作问题。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

旅游管理是非常专业的学科,就必须要专业人士来负责。


4、规划太整齐划一

整齐划一不好吗?这要分地点。

现在去一些乡村,总能看到整齐划一、色彩样式相同的房子,平整笔直的路面。看起来似乎整洁漂亮,其实与大自然不协调,与农村本味不协调。对于看惯了城市整齐划一的市民来说,再来农村看同样的复制品,又有什么意义呢?


5、太高大上

乡村旅游的落脚点是乡村,游客去农村主要还是想要体验乡村特色和风情,如果把乡村开发得太过豪华,太过高大上,反而失去了乡村旅游的意义。开发乡村旅游,万万不能摒弃了乡村的质朴与自然。

6、忽视了现代文化的培育和开发

一提到旅游文化打造,一般就注重传统文化挖掘,试图寻找历史的内涵。实际上,如果能够在现代文化娱乐体系方面下功夫,也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在这个方面,就要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的各种文化人才,比如诗书画唱舞文等各个方面。

7、整个旅游项目与村民无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在发展田园综合体建设定位上,要确保“姓农为农”的根本宗旨不动摇。一方面是因为开发田园综合体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只要农民当家做主,把乡村旅游项目当做自己的,他们才会珍惜,才有干劲,才回主动去维护景区形象。

8、乡村原味不够

乡村的原味不只是自然风光,更要融入乡村的生产、生活,乡村的淳朴风俗,以及乡村的社会治理方式。尤其是传统的治理方式,宗族、家族,包括今天的村民自治、村规民约等等。这些原味是要结合乡村的现实,不要刻意去打造,从而形成一个原汁原味的乡村图画。

9、不懂传播乡愁

乡村旅游,怎么进行传播?传播什么东西?当今时代,传统媒体、新型媒体都有着不同的优势,尤其新型媒体更为快捷、直接,鲜明的构图、视频,很能引起游客的兴趣。但是主要传播的是美景,以及好玩好吃的东西,往往一闪而过,难以激荡人们内心深处的心境。那么,真正让人安放心灵、追求恬静的乡愁及乡村意境,又该如何传播?该如何展现?这是开发商需要重视的问题!

10、忽视软环境治理

地方抓旅游,往往注重硬环境的建设,却忽视软环境的治理。比如宰客、服务差,这些在大景区的通病,也在本应淳朴的乡村旅游中出现,这就大煞风景了,也失去了乡村旅游的独特价值。

开课地点 北京 农广大厦

【开课时间】 2 019年7月27—29日

【主办单位】 中厚明德集团 特色小镇研究院

【参课人员】 特色 园综合体相关 投资商 开发商 相关产业链负责人

【课程主题】 政策解读、立项辅导、融资申报、拿地策略、案例解析... ...

课程特点 一线评 审专家授课、模块化教学、操盘手现 身说法 精讲细研

咨询热线 16601291889 微信同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