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评论
积极、稳健、有见地。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评论

科学副校长如何点燃青少年“科学梦”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25-01-22 15:33

正文

科技人才进校园,有量更要有质。

▲资料图: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第三小学的老师在校园科技馆内指导学生体验“发电锚”。图/新华社发

 戴先任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提出,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青少年宫、博物馆、科技企业等力量,确保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科学副校长,鼓励并支持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科学家、理工科专家担任科学副校长。


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各行各业的科技工作者,才是孩子们最值得追的“星”。他们进校园并担任科学副校长好处多多,其人格魅力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科学教育扎根校园,还能帮孩子们“见贤思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此前浙江就实施了“千名科学家进校园播种”等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地方推行科技人才进校园工作并不顺利,受到多重因素掣肘。比如一些科技人才普遍科研任务繁重,欠缺时间进校园科普;他们普遍没有接受过教学方面的培训,对中小学生知识背景不熟、缺乏对课堂的掌控等;而且对学生进行科普时也容易讲得太深,超出学生接受能力,从而难以收到良好效果。


科技人才进校园,有量更要有质。发挥好科学副校长的积极作用,不仅要让科技人才走进校园,还要提升科学教育实效,让科技人才更好答疑解惑,打通“连接通道”,促进科技人才与中小学生的“良性互动”。因此,从教育部门、学校到科技人才、科研机构,对“科技人才进校园”都要认真对待。


比如,如何将前沿知识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地化为科普文章或课程讲义,并设计出配套的简易演示实验等,就需要搭建好“连接平台”。这其中,或可与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合作,这样既节省了科学家的大量时间,还能让优质科普资源更好得到利用。


当然,对科技人才自身而言,也需认识到,进校园乃至担任科学副校长,不只是走走过场,挂个名头而已,要事先做好功课,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等,真正把科学知识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而对科技人才走进中小学课堂,家长、学校也要避免“功利化”。这样的科普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在科创比赛中加分,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另外,我国东西部科学教育资源不均衡。在西部偏远地区、广大农村地区,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课程等数字教育资源,让科学家更好进校园。


总之,让科技人才这一“贵客”成为学校的“常客”、成为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责任人”,让科学副校长在校园“扎根”并播撒科学种子,还得在“进得深”“进得广”等方面下足功夫,真正让更多中小学生能够聆听到科技人才的教诲,点燃他们的“科学梦”。


撰稿 / 戴先任(职员)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陈荻雁


推荐阅读:
六国长期协作,持续打击跨境电诈 | 新京报社论
“加速包”只是噱头!收了抢票软件的“神通” | 新京报快评
“阿司匹林实验做不成了”的困惑需要答案 | 新京报快评
大学生触碰他人私设电网身亡,悲剧何以一再发生 | 新京报快评
特朗普就职典礼上,这些细节耐人寻味 | 京酿馆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